宋朝重武有可能收复燕云甚至达到东北,也有可能连基本盘都守不住

首先,重武是一个过程,重文轻武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北宋中后期军力不振是长期重文轻武以文制武造成的,并不是说太祖杯酒释兵权,一晚上拿下石守信他们军力就大滑坡了。北宋初年的军力以柴荣禁军为基干,刚刚平定江南和河中,正是兵力兴盛的时期。虽然说从个人能力上讲赵光义小于赵匡胤再小于柴荣,但是国家实力并没有比后周时降低。汉朝为什么强盛,因为还留有战国秦朝时候留下来的古典军国主义习惯,人皆习武。

宋朝重武有可能收复燕云甚至达到东北,也有可能连基本盘都守不住

所以,你才能看到,汉武帝的太子一言不合就召集囚徒百姓和江充打的有来有回,也正因为如此,公孙瓒哪怕在东汉末年就靠幽州一地就能吊打鲜卑乌丸。唐朝军力强盛,同样的也是前期有府兵制提供优质兵源,后期募兵制各地都有习武的习惯。说起来文武之争,最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文武分立,你要知道,就在不久前,读书人的目标可是出将入相,文武根本就没那么分立。

宋朝重武有可能收复燕云甚至达到东北,也有可能连基本盘都守不住

只有宋朝,以文治武的国策,是由于那个废物赵光义,心比天高,才疏学浅。两次神操作堪比蒋委员长的微操,硬生生的败掉了开国精锐禁军。第一次围幽州城,军队刚刚打下北汉,疲惫不堪,偏要远征,这也就算了。面对幽州城,攻城居然四面围城,不留一个缺口,而且围城的时候居然没有准备预备队和侦查队,面对耶律休哥的突袭毫无准备,愣生生把自己打怕了受伤。

宋朝重武有可能收复燕云甚至达到东北,也有可能连基本盘都守不住

五代之前的汉唐都是贵族政治,就算重武也不会完全轻视文,而藩镇崛起大老粗都是寒门,做事也没有底线,这种大环境下继续重武隐患极大,士族衰落,中央集权加强。普通寒门很难文武并重。汉唐那些出将入相的大佬都是在极度优越的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没了士族,商人不准入仕,有钱有教育的的这批精英进不来只能说没办法,五代之前名将中儒将占比很高,军事水平高,文化水平也不错。

宋朝重武有可能收复燕云甚至达到东北,也有可能连基本盘都守不住

五代之后将军都成了大老粗,大字都不识几个,也就岳飞,戚继光这种还好些不过比例已经低了极多。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两人几度北伐,都败于契丹之手。不但失去了在战斗力最强大的时候收复燕云的良机,更使得他们的后代子孙失去了与北方强敌军事对抗的自信。但战争当中有很多偶然因素存在,如果当初宋太祖和宋太宗能够击败契丹人,历史或许就会重写。

宋朝重武有可能收复燕云甚至达到东北,也有可能连基本盘都守不住

但再怎么假设,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都绝对是正确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动荡,已经清楚地告诉大宋的统治者,必须消除这些藩镇节度使手中的兵权,否则就一定还会落入历史死循环中万劫不复。杯酒释兵权,使得大宋至少在内部构建起来了一套稳定的机制,这个机制让这个政权足足持续了三百年。

宋朝重武有可能收复燕云甚至达到东北,也有可能连基本盘都守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