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塔塔尔)溯源以及和蒙古的关系


鞑靼(塔塔尔)溯源以及和蒙古的关系

作者阿巴斯

鞑靼之名,最早出现在中国唐朝。但鞑靼一词在南北朝就已经出现,这个词可能源自柔然及其属部的别名大坛、坛坛,南北朝时期,在阴山以西有九姓鞑靼,在呼伦贝尔有三十姓鞑靼。北齐与隋朝都是通过突厥和室韦知道鞑靼,九姓鞑靼人隶属于突厥,而三十姓鞑靼人被认为和室韦人是一个大的群体,他们居住在一起,彼此很难区分。三十姓鞑靼人和室韦人都是包含很多民族的部族联盟,其中有蒙古语族部落、突厥语族部落、通古斯部落和少数扶余语族部落,当中蒙古语族部落占到多数。但通过室韦人中有黄头室韦和大室韦的历史记录来看(黄头室韦和大室韦跟其他室韦人属于不同语族,主要是突厥语民族),三十姓鞑靼人的情况也类似。狭义的鞑靼部是九姓鞑靼和三十姓鞑靼(也就是室韦),广义鞑靼还包括林木中百姓与汪古部、乃曼部。

而现代塔塔尔族使用鞑靼这个名字,跟金帐(钦察)汗国有很大关系,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在萨莱城(今伏尔加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定都,正式建立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幅员辽阔。控制着东起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广大地区,金帐汗国的统治区民族众多,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而原来伏尔加-保加尔人的分布地区则是金帐汗国的中心地区,金帐汗国首都萨莱城也建立在保加尔人分布区。这时候金帐汗国的统治阶层是蒙古贵族,以及跟随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和他儿子拔都汗一起西征西迁的九姓鞑靼部、汪古部人、部分乃曼人。汗国内还生活着其他很多民族。

九姓鞑靼最早出现记载是在中国的唐朝,在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时期,九姓鞑靼都是汗国的主要居民,由于处于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的腹地,九姓鞑靼人基本上都是说突厥语的部族,和九姓乌古斯的关系很近,大部分历史学家也倾向于他们是以突厥人为主体的民族。在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先后覆灭后,九姓鞑靼人又融合相当多蓝突厥、乌古斯人(回纥人),之后九姓鞑靼人先后臣服于辽朝、金两朝,13世纪,九姓鞑靼被成吉思汗征服,这个时期有一部分三十姓鞑靼西迁,融合到九姓鞑靼人之中,使得九姓鞑靼人之中出现蒙古人的成分,这个时期的九姓鞑靼人由于被编入蒙古的属部,使得他们当中出现了不少蒙古人,但主要还是突厥人,基本上是由蒙古化的突厥和突厥的蒙古人所组成的部族。九姓鞑靼部(塔塔尔部)在被成吉思汗征服之后,分配给他的长子术赤,成为一个多民族的部落集团,里面既有说突厥语的部族,也有说蒙古语的部族。说蒙古语的部族基本上融合到蒙古族中,说突厥语的鞑靼部则大部分西迁,西迁路线有两条,一个是伏尔加河流域,另一个是叶尼塞河流域。跟随九姓鞑靼部人一起西迁的还有白鞑靼人(汪古部人),那些迁到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人、汪古部人结合原来这里说突厥语的钦察人、伏尔加-保加尔人形成今天喀山鞑靼人的主体,而留居叶尼塞河的鞑靼部人、汪古部人则和当地阿尔泰人、哈卡斯人等民族融合形成西伯利亚-叶尼塞鞑靼。现在俄罗斯所有的塔塔尔族都或多或少的带有鞑靼部--汪古部民的血统,即便没有鞑靼部血统,但是有些血统是共有的,比如钦察、乌戈尔,这也是大家都沿用塔塔尔族名的原因。

1)九姓达怛(Toquz Tatar)首见于鄂尔浑突厥回纥碑(《毗伽可汗碑》和回纥《磨延啜碑》、《铁尔痕碑)}(亦称《磨延啜第二碑》)),碑铭记载了回纥与九姓达怛、八姓乌古斯的多次战斗,回绝磨延啜葛勒可汗在征服了九姓达怛的大部以后感到轻松自在,在《铁尔痕碑》文中, 回纥统治者将九姓达怛列在各出席集团的第二位。

2)前田直典(日)认为, 8世纪, 九姓达怛已在色楞格河下游, 东到鄂嫩河一带居住, 是达怛中最先进的部落。九姓达怛是三十姓达怛的别部, 是从三十姓居地西迁的一支。九姓达怛属蒙古系种族。日本学者白鸟库吉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了北宋出使高昌的王延德所撰《使高昌记》的地名认为,王延德提到的“九族达怛”属蒙古人无疑。

3)箭内亘(日)认为唐末以来的阴山达怛及见于辽宋元三朝记录的贺兰山达怛为沙陀后裔, 将九族划入突厥族系。

4)岑仲勉认为王氏所记九族达怛应与回纥可汗碑文九姓达怛相当, 九姓当是突厥种。

汪古部也是突厥人占绝对优势的部族,他们也被看做是鞑靼人的一支。汪古部又称为白鞑靼,意思是真正的鞑靼人,汪古部人是阴山回纥与沙陀突厥人通婚后产生,也混有被回纥征服九姓鞑靼人。他们自称是雁门沙陀人之后。回纥人称其祖先为“卜古汗”,汪古人也奉之为祖先,两者关系密切。汪古部处在不同文化的各民族之间,许多人通晓多种语言文字、文化水平较高,有人专以充当通译人(沟通其他突厥民族)为业。汪古人多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取基督教名,墓石刻十字和叙利亚文铭文。

乃曼人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是现代很多突厥语民族的部落,在蒙古族中也存在。曾经被阿拉伯人称为第一鞑靼,当时的阿拉伯史学家称乃曼为“第一鞑靼”,是因为乃曼的人口众多,文化程度也很高,并且是术赤和拔都西征战役的主力军之一。当时的拜占庭人和斯拉夫人不称蒙古帝国为蒙古,而称为蒙古的死敌“鞑靼”,他们最先接触到而且主要见到的“蒙古大军”,多自称鞑靼人(九姓鞑靼、白鞑靼(汪古部)、乃曼(第一鞑靼),所以之后其他突厥语部落也被西方人泛称为“鞑靼”。

九姓鞑靼和汪古是被成吉思汗征服后分配给拔都汗父亲术赤的部属部族,因此也是拔都汗建立金帐汗国的重要后备力量和支撑。迁往俄罗斯的鞑靼部--汪古部人,他们迁徙的时间始于是中国南宋末期,迁徙时间持续近50年。随着术赤之子拔都汗建立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包括家眷)不过4000户(约1万人),而且金帐汗国建立后,很多人又迁回东方蒙古,拔都汗西征的军队主要是突厥人(以乃曼人(第一鞑靼)、九姓鞑靼人余部、汪古部(白鞑靼)、钦察人为主),由于汗国境内分布最多的民族是钦察人,所以金帐汗国又叫钦察汗国,早年西方人称为鞑靼的是金帐汗国境内随拔都汗西迁的4万九姓鞑靼人余部和5万白鞑靼人(汪古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乃曼人,这些鞑靼人是被成吉思汗征服之后,分配给长子术赤的部族,而这些部族主要是突厥人,在术赤攻打保加尔人和拔都汗建立钦察汗国的时候,由于被攻打、被征服的保加尔人、钦察人都是突厥人,那些精通突厥语的鞑靼人就成为主力,所以建国不久后蒙古汗室和蒙古贵族都依靠这些鞑靼人进行统治

由于处于汗国统治阶层的蒙古人非常少(约万人),汗国居民主要是说突厥语的钦察、保加尔、康里等部族。跟随拔都留下的蒙古人只有四千户(参加拔都西征的军队约15万人,西征结束后,其他各系宗王的部队都回原来的地方去了,剩下的是拔都自己的部队,除了黄金家族的汗室和少数蒙古贵族,其他贵族和统治阶层大多来自可萨人、汪古部、九姓鞑靼部、乃曼人和来自中亚的其他突厥人(如康里人),再加上被征服的突厥平民--钦察、保加尔、康里。这些蒙古贵族淹没在突厥人的汪洋大海里(突厥人的数量是蒙古人的百倍以上),逐渐被周围的大量钦察、康里、保加尔等突厥部族所包围,所以他们不得不依靠人数多于他们的九姓鞑靼部和汪古部人,还有文化程度较高的乃曼、可萨突厥人,到14世纪前叶,蒙古贵族主动跟同时西征的鞑靼部、汪古部人相融合,使用鞑靼部人的突厥语并接受伊斯兰教。


此后金帐汗国的中心地区分布着鞑靼部人(包括突厥化的蒙古人)、汪古部人、乃曼人、库曼--钦察人(从汗国领土哈萨克草原迁来)、康里人、可萨人。被征服的保加尔人、苏瓦尔人(被汗国从里海西岸迁来,很多民族学家认为他们是保加尔人的一支)、哈扎尔人(卡扎尔人)(以上这些民族都是操突厥语的民族),加上原本就分布在这里说乌拉尔语的土著民族。以突厥语民族为主的各民族互相融合,所有汗国境内的突厥人、乌拉尔人以及为数很少的突厥化的蒙古人都开始自称为鞑靼人。。(后来建立白帐汗国的哈萨克人和南迁花剌子模的卡拉卡尔帕克人除外)。金帐汗室也以主要属部九姓鞑靼部的部落名作为统一的族称,语言则为钦察突厥语(因为钦察人是汗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所以金帐汗国也译称钦察汗国)。

汗国腹地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鞑靼人是人数最多的塔塔尔族,他的族源以九姓鞑靼部人、汪古部人、钦察-库曼人、保加尔人、乌拉尔语原住民5个民族为主,还吸收了少量的苏瓦尔人、可萨人(哈扎尔人)、沙比尔人、蒙古人、马扎尔人,也就是老人常讲的5大5小。而汗国内的乃曼人、康里人、部分汪古部则结合其他钦察人,形成哈萨克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