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道是古迹吗?

用户8144862078589


黄河古道在河南商丘境内有南北两段,南段为金朝末年金哀宗时期至明朝弘治时期的黄河古道;北段为明朝弘治时期至清朝咸丰时期的黄河古道。

金朝天兴二年(公元1232年)十二月,金国即将灭亡时,金哀宗由汴京迁都归德府(今河南商丘),蒙古军队久攻归德府不下,在今商丘西北处人为决黄河,黄河流经商丘南部,黄河水夺濉水入泗水。

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河南省的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处决口,折流向东北,于山东省德州利津县附近注入渤海。这样,黄河就在商丘北部留下了一条尾闾,故称废黄河,又叫黄河故道。黄河古道流经商丘境内的民权、宁陵、梁园、虞城4个县区,涉及26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及5座水库,在商丘境内总长136公里。

经过两次南北大改道,黄河流经商丘共621年

黄河古道:别称、

宋清时期黄河古道、黄河故道、废黄河

所属水系:古为黄河,今为淮河

地理位置:河南商丘

流经地区:商丘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虞城县

南黄河古道:金朝天兴二年(公元1232年)十二月,金国即将灭亡时,金哀宗由汴京迁都归德府(今河南商丘),蒙古军久攻归德府不下,在今商丘西北处人为决黄河,河水夺濉水入泗水。

黄河古道地图

明朝初年黄河的下游河段流经河南的荥泽、原武、开封,根据史书记载“自商丘、虞城而下,由丁家道口抵韩家道口、赵家圈、石将军庙、两河口,出小浮桥下二洪”,然和在经过宿迁向南流入了淮河。

明朝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由于在沙湾将黄河水堵塞,黄河主流

复回开封府以北,沿归德府(今商丘)、徐州一路旧道,经宿迁、淮阴入淮河。

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以后,白昂、刘大夏采取“北岸筑堤,南岸分流”的方策,一再疏浚孙家渡旧河,从而舒缓了下流水势。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由于黄河南岸的故道被全被堵塞,这样黄河水便全部的从徐、郊流出,侵入了淮河和泗水进海。[2]

北黄河古道

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南岸的河堤加固,断绝了黄河向南决口的危险,从而使黄河的河道变得比较稳固。此后,黄河归为一条河道,由开封府、兰阳县、归德府、虞城县,下徐州、邳县入淮河,一直维持了280余年。此河道又被称为“明清黄河故道”。

商丘境内的黄河古道图

历经金、元、明和清代前中期,黄河夺淮河入海已有五、六百年之久,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已显着抬高。元明清三代都极力挽河趋向东南,从黄海入口,决口泛滥就多在今豫东、鲁西南和苏北、皖北,使这里的地形普遍淤高。

在1855年前,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

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以前黄河的流经路线是:大体上经过现在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民权、商丘、虞城;安徽的砀山、萧县;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阴、涟水、阜宁、滨海等入黄海。[2]

黄河古道

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到二十日全河全部决堤。铜瓦厢决口后,肆意的黄河水折向东北,至长垣县分而为三,一由赵王河东注,一经东明县之北,一经东明县之南,三河至张秋穿过了运河,流入了山东境内的大清河,注入渤海。当时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军,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治理黄河,文宗谕示:“现值军务未平,饷糈不继,一时断难兴筑,……所有兰阳漫口,即可暂行缓堵”。黄河自此改道东北经今长垣、濮阳、范县、台前入山东,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结束了黄河趋向东南、夺淮河入海的历史







大头微视界


黄河古道,指的是在今黄河河道以前的河道,他是著名古迹。古代黄河,经现在的邯郸市大名县、曲周县、峰峰矿区等地。在今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流入渤海。南宋高宗建炎二年,黄河大改道夺淮入海,在邯郸境内流淌了数千年的黄河,自此脱离今邯郸境内。黄河故道现在大名县、曲周县、峰峰矿区都有遗存。

“大禹治水,从冀州帝尧首都平阳周围开始。使黄河河道南河自潼关向东畅道,经过孟津、洛水入河处,至大伓,向东经过辉县共水、淇水、浊漳水的入黄河处,流入大陆泽,向北分为九条支流,共同承受黄河的大水,把它顺利地导入海。

黄河古道的由来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2、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也称作黄河古道。

黄河古道的发展

1、汉明帝永平十三年,东汉政府堵住了决口。主持治河者王景在西汉大河以南以东的地方根据地形高低,开辟了一条新的黄河水道,这条河道从今河南濮阳南开始与西汉大河别流,东流今河南范县南、山东阳谷、莘县东、茌平南,东阿北,又东北流经今黄河与马颊河之间,至今利津入海。由于有两条河道,故从此至9世纪末的唐朝晚期,黄河出现了大约八百年相对稳定的时期。

2、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水患,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年、三年,东郡阳平、清河,都发生过水涝,可能有黄河水患的因素。各县地方史志,对唐时的水患也有记载。不管怎么说,这八百年内也是1949年以前黄淮海平原上水系最稳定的时期。河北因此也形成了不少重镇,出现了经济繁荣景象。唐开元年间,河北中、南部桑树遍野,户户机杼,生产力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

3、宋哲宗元祐八年,北流因淤断绝。宋哲宗元符二年,河决内黄,东流断绝,全河北流。南宋高宗建炎二年,东京留守司杜充为了阻止金兵南下,使黄河向东流经滑县以南,由泗入淮,而后入黄海。此举并未挽回北宋灭亡的命运,却使黄河从此离开了历时数千年东北流向渤海的河道,摆动于豫东北至鲁西南地区。在邯郸境内流淌了数千年的黄河,自此脱离今邯郸境内。

结语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几千年来她哺育着黄河流域的各民族,被称做“母亲河”。因此黄河已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象征,保护黄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细说简史


是古迹,废黄河道为1128年至1855年的黄河道。黄河故道历史悠久,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开封)留守于滑县西南人为决河遂使河道东夺泗入淮,黄河流经商丘727年,到1855年(清咸丰五年)从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处决口北流,才成为黄河故道,废黄河口在江苏省北部。 徐州黄河故道

在宋朝末期形成的徐州黄河故道,曾于清朝咸丰八年有过一次大的黄河改道,而改道前这里曾是中原地区东西漕运的一条干道。沉船位置北约2.5公里处,就是当年有名的梁寨码头,梁寨也是当年河汛官署的驻地,名为“丰下汛”。

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一条害河,自秦汉以来平均三年两次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给商丘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明万历年间工部尚书潘季驯,采用“束水攻沙以水治水”方略,动用了五万民工历时16年,修筑了南北两条大堤,结束了400年的黄河之灾。清末黄河改道,这两道大堤就成了黄河故堤。

商丘境内保存完好的黄河大堤,长134公里,高10-13米,底宽百米。曲折连绵,逶迤苍莽,雄伟壮观,像一条岿然横卧在豫东大地上的巨龙,是商丘最大最宏伟的历史景观,也是商丘人民战天斗地、战胜大自然的标志。现在的黄河故堤夏天鲜花簇簇,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彩蝶飞舞,冬季长堤内外白雪皑皑,长堤高高耸立,蔚为壮观,有“绿色长廊”、“水上长城”之称。

勤劳的商丘人民从兰考引黄筑坝,建成了6座阶梯式水库,库区清风涟漪,水光熠熠,鸭逐鱼跃,水鸟翻飞,呈现了一派特有的故道景观,有“北国水乡”之称。大堤内外,名胜古迹众多。有双塔遗址、庄周故里、三陵台、仓颉祠、商钧墓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颗故道明珠将越来越异彩斑斓,光彩照人。


饭盒有理想


黄河古道严格的来说,它算不上古迹,首先河道在随着气候、水流等刻观的原因变化之下,河道慢慢的的变道,以前的河道就变成了滩地、荒地,从现在的现状很难看到它以前的痕迹;要想成为一一古迹,首先要在原河道边要有些桥梁等、人类曾经生活的痕迹,只有这样才能被称为遗迹、古迹等。下图为黄河浮桥、黄河河面,为古时金津古渡渡口。




行走的风1970


黄河古道说的就是黄河曾经的河道,黄河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的母亲河,当时的中国古人依靠着这条母亲河生生不息的民族延续,由于黄河上游的植被砍伐,农田耕种,导致了上游的很多水土流失了,随着黄河水冲到了下游,指黄河河床不断的上升,导致发生洪水水灾,然后官府人们对河道进行河岸加固加高,由于常年的河床水位上升,河岸堤坝总有决堤的时候,所以当河岸决堤的时候,河水也就从河道中流淌出来,另外形成了河流的流淌方向,由于原始河道的河床地势比较好,所以原始河道也就不再有黄河水流通了,所以新的河道也就产生了,之前的黄河也就成了黄河古道,也就成了黄河的古迹。

其实很多省会城市都有黄河的古迹呢,只是现在留下来的都已经干枯,或者成了死水。


炎戌先生命理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古道是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步道,具有很深刻的文化传承意义。今天保留的黄河古道不多,但也能通过它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外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国也有黄河古道的纤夫,纤夫对黄河古道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黄河古道是古迹,具有很深刻的文化意义。




土家莽哥


主要看这些遗迹有没有历史价值或地理价值。


品山霜竹103510031901


人文呢?


龙啸


是的


蔡进权


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