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業,未來前景依然可期

本報記者 姜業慶

儘管風險項目持續暴露,風控處置能力亟待加強,但是,信託業信託資產規模穩步回落,結構調整變化明顯;固有資產規模穩中略升,抵禦風險意識與能力正在增強,未來前景依然可期。

信託業發展前景可期,無論是中國信登信託受益權信息定期報送數據,還是中國信託業協會日前發佈的第三季度行業數據都可以得到印證。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官網數據,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個數與規模方面均呈上升趨勢,風險項目數量1305個,風險項目規模為4611.36億元,在嚴監管、強監管的政策措施下,信託資產風險率持續推高,三季度末風險率增至2.1%,但信託行業總體風險仍在可控範圍。

其支撐依據是,信託業經營業績穩步提升。按中國信託業協會的統計口徑,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行業實現經營收入累計795.64億元,較2018年三季度同比增長6.42%;第三季度累計利潤為559.35億元,同比增長13.13%,信託行業盈利水平穩步提升。三季度,新增信託業務收入193.76億元,環比增長2.43%;平均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5.58%,同比增長10.42%,環比增長24.27%,這說明信託公司在提升自身盈利水平的同時,整個行業的發展未來依然向好。

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袁田分析,信託業嚴格落實“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整改要求,嚴監管、強合規、重治理的監督執行效果明顯,信託業管理資產規模繼續平穩回落,儘管風險暴露有所上升,但總體可控。信託公司在切實提升合規和風控能力水平基礎上,堅持行業深化轉型和可持續健康發展是長久之計。

未來信託業發展趨勢如何?首先是監管將更加趨於嚴格。袁田分析,近來受到嚴監管、去通道等因素影響,信託資產規模增速出現近1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降幅達10%。雖然信託細則比預期的有所放鬆,但仍難扭轉嚴監管的大趨勢,可以預見未來信託資產管理規模會延續目前的下降趨勢,信託通道業務規模將進一步縮小,去通道、去槓桿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出來。隨著前兩年信託項目到期的大規模清算和新增規模的減少,2019年預計降幅會較2018年有所擴大。短期看,信託公司要有大局意識,應強化合規管理和受託責任擔當,確保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有效落實。長期看,以“資管新規”及其落實為契機,信託公司應立足本源,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謀求行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袁田認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及相關交易對手的信用違約風險逐漸增加,信託行業風險資產隨之暴露。在相關監管部門的督導下,信託公司要強化自身公司合規建設和公司治理,穩妥處置風險項目,增強抵禦和管理風險能力,加強信託從業人員能力培訓和素質提升,強化受託責任,培育受託文化,同時加強信託投資者教育,保持行業穩健發展。

“信託行業正處在轉型發力的關鍵時期,信託機構強化金融的服務功能,加快轉型步伐,找準服務的重點,應是當前乃至今後的重要任務。”中國銀保監會信託監管部綜合處處長劉斌日前在中航信託主辦的“服務信託範式創新與行業轉型”研討會上說,面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新環境、新需求,信託行業轉型的步伐更具緊迫性和重要性。規範發展是一座里程碑,但是發展的路徑、行業的功能定位不清問題仍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當前經濟進入新常態,行業功能定位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袁田指出,信託業的很多創新業務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究其原因,多是受信託公司自身體制、思維的侷限,需要自上而下,從戰略高度作出轉變,也需要前後臺一起努力,需要共識、堅持和投入。一流的服務應該對應一流的流程,業務流程應跟得上行業和公司發展的需要,對於新的業務、風控標準和業務流程要持續進行優化,專業能力、專業團隊和專業流程須持續深化發展。還應轉變原來作為持牌金融機構的賣方心態,站在服務客戶的角度,梳理流程、改進標準,把服務客戶的流程優化、智能化,將是打破原來信託生態、融入新的信託生態的重要基礎支撐。

中國信託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蔡概還認為,信託轉型未來有三個發展領域:第一,資管新規裡規定的基本上都是資金信託,未來會出現更多如日本專家所提到的非資金信託,例如股份交付信託。第二,資管新規裡明確的都是自益信託,未來會出現他益信託,比如教育資金贈與信託及支援信託等。第三,資管新規只涉及到投資者生前設立的信託,很難對投資者死後的財產進行管理,從日本經驗來看,可能還會出現遺囑信託和遺產信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