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華創會上的“芯”前景

11月20日至22日,以“萬僑同心,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十九屆中國湖北武漢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如約而至。

現場,人民政協報記者聽到了這樣的聲音:當前湖北芯片產業發展呈現出強勁的勢頭,產業體系健全。已逐步形成了芯、屏、端、網全覆蓋的生產企業和產品,產業鏈逐步完善,上下游的配套能力不斷加強;擁有芯片設計、製造、材料等企業70多家,年營業收益200多億元,湖北和北京、上海一道躋身全國產業集聚區;產業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總投資1600億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加快推進……

如何進一步凝聚海內外人才智力,為湖北芯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讓我們一起聆聽僑智僑言。

■■■量體裁衣出實招

“堅持跟跑、並跑、領跑三管齊下。在成熟技術路線上跟跑,追趕國際巨頭;在市場需求旺盛的一些新興領域與國際巨頭並跑,爭取彎道超車;需要有換道超車思維,敢於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創斷,制定標準,打造新動能、新模式和新的產業鏈,實現領跑。”21日上午,在華創會開幕式後進行的武漢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帶來了題為《湖北加快佈局發展芯片產業的政策建議》的主題演講,為湖北芯片行業發展出謀劃策。

鄧中翰建議,一是整合資源優先發展芯片產業,建設集成電路投融資平臺,以政府主導,聯合企業、金融、風投機構以及社會資金共同投入;二是聚焦優勢領域集中資源實現技術突破。如,以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生產企業主攻存儲芯片。同時引進和培育人工智能、物聯網、5G、汽車電子等領域的領軍企業,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圍繞這些領域,建立中國標準,在新材料、高端傳感器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對微電子機械系統器件、傳感器等方向建設製造生產線和封測線,與世界各地主流晶圓代工廠實現差異化競爭;三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形成合力。搭建共性技術創新平臺——芯片工業技術研究院,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包括材料、設計、製造、封測、應用、裝備各環節,形成上中下游緊密聯動、聯合開發、快速迭代驗證;四是培育發展芯片人才隊伍,建立推動芯片產業發展的高端人才基金,吸引國外優秀人才回國創業、就業,調動更多力量參與自主芯片的研發和應用,同時結合湖北省內高校和科研院優勢,加強省內人才培養,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加大職業教育改革力度,依託“田長霖科學園”集聚海內外芯片產業優質教育資源,助力集成電路產業在全國和全球產業創新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面對面的思想碰撞

當前,中國芯片與世界尖端差距仍明顯,武漢如何實現追趕反超?嘉賓們紛紛建言。

“40年來,記憶芯片容量增加了一億倍,微處理器的運算速度增長了一億倍,存儲芯片的成本降低至原來的10億分之一。”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耶魯大學教授馬佐平在主旨報告中說,芯片上的器件數量每3年增加4倍,速度、功能、成本、可靠性等都跟著同步改進,每一次升級,都源於對傳統技術的創新。

馬佐平表示,相比世界先進水平,我國芯片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有充裕的經費支持,民間投資熱情很高,發展後勁十足。目前,芯片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核心元器件的自制率較低,要解決這個短板,一是要將投入向技術研發傾斜,二是要加快技術人才的培養。

馬佐平的觀點,引起了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周華的共鳴。

“差距,帶來發展的動力。彎道超車不太可能,變道超車則非常現實,可實現。”周華認為,中國芯片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不小,在CPU芯片製造領域,核心技術與市場已被壟斷,難以撼動。當前國內芯片產業已擯棄了“以買為主”的舊思維,自主創新的意識空前濃厚。“新的機會來了。湖北是中國存儲技術發展的高地,在新興的存儲器領域,蘊含著大量產生顛覆性技術的機會。瞄準芯片產業的新興方向,把各個細分領域做好,一定可以帶來換道超車的機會。”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尹周平認為,在柔性光電子產業的研發上,中國起步並不晚,目前與其他國家處於同一個起跑線,可加大研發力度,這將成為武漢未來的產業突破點。

■■■新政策裡的新驚喜

“在武漢創業,總有新政策、新驚喜。”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時光回到1996年,已屆不惑之年的閆大鵬,事業有成,任華東工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這一年,懷揣夢想的他踏上了公派赴美留學之途。

那時,光纖激光器在美國悄然興起,而在中國卻鮮為人知。這種激光器由頭髮絲細的光纖來釋放激光能量,可廣泛應用於通信、醫療、化工和國防軍工等領域。其能量轉換效率比傳統激光器提高20%,耗電低,體積小,無噪音,無汙染。這讓閆大鵬看到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他一頭紮了進去。很快,閆大鵬就成長為光纖激光業的翹楚,獲得美國傑出人才計劃青睞,拿到了美國綠卡。當他發現自己在美國參與研發的產品被高價賣回國內時,心如刀絞。

2006年,閆大鵬隨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團到武漢參加“華創會”,當時,國內激光龍頭企業華工科技也正在尋求一名領軍人才,雙方一拍即合。

2007年,51歲的閆大鵬毅然辭職,舉家回國創業,很快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光纖激光器生產企業——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有限公司,開啟了改變激光產業的全球格局之旅。

從1996年到2019年,23年的時間見證了閆大鵬從出國學習到回國創業的全部歷程。面對記者,閆大鵬淡淡地說:“我從不後悔回國。前一個10年證明我沒有白去,後面的十幾年證明我沒有白回,這就夠了。”

閆大鵬表示,今年,銳科激光的銷售收入再上新臺階,達20億元,比去年提高了30%。在閆大鵬看來,公司的迅猛發展得益於激光科技產業鏈的發展,更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同時激光技術產業與武漢相關產業結合很緊,在武漢有相關下游企業200多家,大力研發激光產業相關芯片將更有力推動武漢高科技產業整體發展。

面向未來,閆大鵬信心滿滿:“自2007年從美國回國創業,武漢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我們銳科激光享受著東湖高新區提供的企業合作專項資金、領軍企業獎勵等一系列扶持,也享受到了減費降稅的實際好處。在武漢創業,不用擔心沒政策沒支持,只需心無旁騖地把企業做強做大。”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