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業:三大業務戴上“緊箍咒”創新業務提速

外匯天眼APP訊 : 2019年漸近尾聲,這一年,嚴監管利劍仍然高懸,昔日撐起信託資管規模半邊天的通道業務持續承壓,另一“重要馬車”房地產信託業務從5月開始被戴上“緊箍咒”;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開張,進一步倒逼信託公司加速轉型。

這一年,伴隨國內經濟進入減速換擋期,信託資管規模下降。逆風之下,整個信託行業主動管理意識持續增強,創新業務明顯提速,且這些業務都能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有效結合。

信托业:三大业务戴上“紧箍咒”创新业务提速

【嚴監管】

房地產信託等三業務遭遇強監管

近年信託業的年度關鍵詞中,“嚴監管”已多年在榜,2019年也不例外,且呈現愈來愈嚴之勢,信託三大主要業務-通道業務、房地產信託業務、政信信託業務均是重點規範對象。

其中,受64號文影響,2019年下半年通道業務開展受限,監管對通道業務實行限額管理,要求不得新增;受地方債置換及財政部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因素影響,政信信託業務開展亦受到較大限制;曾在2018年回溫的房地產信託更因監管頻頻登上熱搜,從今年5月的23號文,到7月初的定向約談,再到64號文等,不少信託從業人士對房地產信託業務遭遇的強監管等級都以“史級”來形容。

一家中型信託公司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監管還對信託公司開展了現場檢查,涉及影子銀行、交叉金融風險等方方面面。

監管開起罰單也毫不手軟。據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統計,近兩年行業有超過半數公司收到罰單,罰款總額超過3000萬元。2018年監管嚴抓的是信託公司違規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以及信託公司違規要求並接受地方政府違法擔保行為。2019年監管風向重點轉至房地產信託業務,今年以來已有6家信託公司為此受罰。

強監管下,信託資管規模壓降。事實上自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信託資管規模就從高速增長轉為下行。據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2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2.53萬億元,較2019年1季度末進一步下降。

雲南信託研究發展部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8月,信託業受託資管規模21.1萬億元,較6月末下降1.43萬億元,降幅6.36%。預計2019年9月末,信託業受託資管規模或將繼續下降,相比6月末的降幅或將進一步擴大。

信托业:三大业务戴上“紧箍咒”创新业务提速

【轉型】

監管收緊之下,ABS成轉型方向

自2016年開始,監管對委外和通道業務就持續收緊,提升主動管理規模成為信託公司的轉型方向,其中ABS業務是信託公司重點佈局的創新業務。

平安信託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信託公司主要可以以三種方式參與場內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一是擔任受託人和發行載體管理機構,二是形成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底層信託受益權資產,三是擔任承銷機構參與資產支持票據業務(部分有資格的信託公司)。

ABS業務在去年4月落地的資管新規中也拿到“豁免牌”。東方證券固收研究團隊分析稱,資管新規對“資產管理產品”的定義中並不包括ABS業務,因此,ABS不受槓桿和嵌套的相關規定影響,在非標資產被動收縮的壓力下,ABS可以成為非標轉標的途徑,ABS市場可能會繼續擴張。

目前信託公司在ABS項目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發行載體。一位信託公司人士介紹,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和交易的信貸資產證券化(CLO)、企業資產證券化(ABN)項目主要由信託公司擔任發行載體,在交易所市場發行和交易的則主要由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擔任發行載體。

Wind統計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有21家信託公司發行了CLO,總規模6931.34億元。建信信託、華能貴誠信託、華潤深國投信託位居發行榜前三,發行總額分別為1890.36億元、1179.95億元、808.2億元。去年曾與建信信託並肩躋身前二的另一家銀行系公司交銀國際信託,今年至目前發行規模603.36億元,排在第五位。

ABN起步相對較晚,但集中度沒有CLO那麼高。截至11月5日發行規模2155.79億元,有35家信託公司參與其中,約佔信託公司總數的一半。按規模看,發行前三的公司分別是華能貴誠信託、天津信託、五礦國際信託。

【迴歸本源】

小微金融信託等特色業務佔比提高

上述信託公司人士表示,其實嚴監管也可以換一個詞-迴歸本源。“我發現今年信託公司普遍都在大力開展慈善信託、資產證券化等業務,也有更多的信託公司在做家族信託。”

據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發佈的數據,家族信託、小微金融信託、員工持股信託、保險金信託和慈善信託發展勢頭強勁,截止到9月末,特色業務月度平均規模佔比達到10%。

這些新型業務都能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有效結合。以家族信託為例,某民營企業人士稱,實際上民營企業家自身和企業的事業發展休慼與共,家庭資產和家人連帶責任都和企業發展有關聯,家族信託業務可以為民營企業家提供更好的財產隔離保護功能。

中航信託首席研究員袁田在近日2019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也談到,在服務普惠金融方面,信託在制度上具有優勢,因為信託財產的獨立性,可以把資產和主體的信用進行隔離。

授信小額分散、貸款期限較短的消費金融信託,則烙印著普惠金融包容性、便捷性等特徵。目前國內約六成信託公司已佈局消費金融信託,7月,國內首家信託系消費金融公司-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

袁田稱,目前已有近50家信託公司在不同程度上涉足普惠金融業務,其中約10家公司普惠業務存續資產規模超過百億元。

【展望】

未來行業會更健康

雖然面臨轉型期陣痛,業界對信託業未來持樂觀態度。因為行業創新能力持續加強。而風險化解方面,金李認為,自“資管新規”出臺之後,信託公司普遍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與風控能力建設,未來行業總體風險可控。

從轉型的難易程度看,雲南信託研究發展部認為,監管鼓勵業務的開展尚待深入探索。資產證券化、消費金融等業務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快速發展步伐適當減慢;家族信託、慈善信託業務有待擴大增量,以便實現盈利,短期內不易迅猛發展,有待進一步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