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小秋:不敢以標準自居。張火丁和遲小秋誰為程派標杆?

喜歡程派的戲迷或者對程派有所瞭解的戲迷,都知道遲小秋是“程派標準傳人”。

這句話的出處,是來自於著名劇作家,《鎖麟囊》的作者翁偶紅先生。當年翁老在世時,同程硯秋夫人果素瑛、王吟秋現場觀看遲小秋的表演,贈予遲小秋一本書,在其中寫到:“唱作俱佳,欣喜之餘許為程派標準傳人。”由此,遲小秋的“標準傳人”,便在梨園行叫開了。

遲小秋:不敢以標準自居。張火丁和遲小秋誰為程派標杆?


梨園行就是這樣,總喜歡為演員加頭銜,就像程派“五小程旦”那樣,當年評選時,其中三位都不同意搞,這麼些年,不也都叫過來了嗎?(關於“五小程旦”的事件,大家可以看一下筆者之前寫的文章:五小程旦的說法究竟成不成立?)

而對於“標準傳人”這一說,遲小秋本人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遲小秋在多個場合裡,公開談論過這個事情,她說所謂的“標準”,其實是前輩的一大肯定,也是自己努力的目標。不得不說,遲小秋還是很謙虛的。不過,“標準傳人”的說法,一直出現在遲小秋的介紹中,還是為人廣為傳播。

2014年,遲小秋舉辦紀程十場演出,程硯秋大師關門弟子江新蓉將程硯秋大師的頭面及腰包送給遲小秋,並在現場加持遲小秋“正宗、標準”,這無疑是又一次印證“標準傳人”的說法。

遲小秋:不敢以標準自居。張火丁和遲小秋誰為程派標杆?


如今看來,遲小秋不以“標準”自居,當年是自謙,而今便是自知。誠如遲小秋自己言道,“標準”是目標,但她似乎離這個目標漸行漸遠。年輕時的遲小秋確實唱作俱佳,也稱得上是標準。但如果翁偶紅翁老看到現在的遲小秋,還會那樣說嗎?

現在的遲小秋,別說標準,在她的表演中,能看到程派的痕跡都很難了。隨著年紀的增大,遲小秋的嗓音已經完全垮掉了,連一小段的演唱都啞的不行。

遲小秋:不敢以標準自居。張火丁和遲小秋誰為程派標杆?


遲小秋的東西和她師父王吟秋先生都很不一樣,和程先生那就相差更遠,實際上王先生和程先生的東西那還是很接近的,起碼神韻上是一脈相承的。只是王先生失之於柔弱少了程先生那種自然天成的綿裡藏針。但王先生的東西很精緻、講究,那就是在程派大規範下的自己風格。

遲小秋恰恰缺少最基本的一些東西,很多構成程派可以說是最基本的東西都讓她給改了,而且改成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東西,比如行腔、用字,腔調,發音位置等。而且,程派最注重四聲,這也是遲小秋最欠缺的地方。很多字,程派都是倒著唱的,比如“她為飢寒我為嬌”的“寒”字,程祖唱法為四聲,而遲小秋多數情況下唱的都是二聲。

遲小秋:不敢以標準自居。張火丁和遲小秋誰為程派標杆?


坊間一直有句玩笑話:最不像程派的就是程硯秋。雖說是玩笑,但確實現在的程派已然不是程祖那回事了。後學者以目前最火的遲小秋、張火丁二人作為標杆,以逐漸將程派變成了悶嗓啞唱。實在是令人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