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兒中心醫院“排兵佈陣”應對冬季高峰

市婦兒中心醫院“排兵佈陣”應對冬季高峰

醫院安排所有行政人員作為志願者輪流值守夜門診

進入冬季,多變的天氣和室內外溫差的拉大,使患兒急劇增加,兒科門急診便進入就診高峰,排隊候診成為常規模式。每年此時,兒科床位緊張,同理,兒科醫護人員也全力進入到應急狀態。

對此,早在高峰到來之前,市婦兒中心醫院便召集相關科室進行研討,醫院黨委書記林永紅指出:醫院要傾其所有地滿足患兒就診需求,希望各個科室積極想辦法、添措施,解決兒童疾病高峰期就診問題。那麼醫院是如何在“排兵佈陣”?醫生是怎樣在努力工作?患兒家屬又該如何配合?

歷史最高:開設6個夜門診

市婦兒中心門診部主任林燕告訴記者,從入冬患兒急劇增加開始,該院在26個常規門診之外,除了白天增加3個加班門診,還安排了6個夜門診,“這是有史以來夜門診數量最多的一年。”她說,夜門診醫生從17:30開始,一直要忙到晚上23:00,有時會更晚。

林燕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最近,週一到週五,市婦兒中心的門診量達到9000多人次,最高時達到9600餘人次,其中兒內科的門診量要佔去一半甚至一半還多。

在醫護人員有限的情況下,患兒的急劇增加,只能靠醫生加班加點的時間投入來解決。

滿足需求:他們是這樣投入的

林燕說,在高峰期,病房患兒也多,工作壓力是非常大的,“下班後繼續上夜門診,對醫生們的體力、意志力都是嚴峻的考驗。儘管如此,醫生們並沒有怨言。”她告訴記者,每個兒內科的科主任都將參與夜門診的輪值,“以姓的首字母來排,從Z開始,都必須上夜門診。”除了門診,急診科的醫護人員也是處於超負荷狀態。急診科主任左立旻說,市婦兒中心的夜間急診人滿為患,“急診醫生一晚看100個甚至更多患兒是常事。”

為了維護門急診就診秩序,為患兒家屬提供就診指引,醫院安排所有行政人員作為志願者,每天3人輪流值守夜門診急診引導就診。

呼籲配合:家長理性就診是關鍵

然而,儘管市婦兒中心醫院窮盡資源為廣大患兒提供服務,但是,一些非理性就診行為卻在讓醫療資源遭到浪費。該院兒童重症監護室主任張國英告訴記者,她在門診坐診時發現,有的家長竟然一天帶發燒患兒來看4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後半夜還一次!孩子高燒後,退燒有個過程,其間出現反覆也屬於正常,這些家長急需得到科普。”

急診科主任左立旻也說,在急診患兒當中,僅10%—13%的患兒符合“急診”條件,其他的都是普通患兒,完全可以白天來看病,“這些家人不太理性的就診讓醫療資源遭到浪費。”門診辦公室主任林燕是兒內科主任醫師,她告訴記者,家長們需要掌握一定的疾病科普知識,而醫院也在大力地向他們推廣科普,“近段時間發燒的孩子多,哪些情況看急診哪些情況該觀察?比如,6個月以下的嬰兒應及時就診,他們的高燒可能反映出其他狀態;2歲以上的兒童,高燒只要不超過39℃,就可以在家觀察1—2天。”她說,孩子高燒是身體的一種防禦,“就像打仗建立堡壘,只有把堡壘建好了敵人才攻不進來。但是在建的過程中,就忙忙慌慌讓撤軍,反而會打敗仗。”她提醒廣大家長,一定要理性就醫,孩子發高燒,只要嚴密監測,讓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只要能吃能耍、精神狀態還好,這種情況可以不用到醫院。

林燕還提到另外一種理性就醫的方式:孩子就診,應當按照就近原則和分級診療原則,小病、普通病,到區縣醫院或婦保院甚至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即可,“市婦兒中心醫院作為三甲專科醫院,醫療資源將向疑難和危重症患兒傾斜。”

吳敏 本報記者 鄧曉洪 攝影 吳胤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