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導:CRO企業科創板過會,核心技術仍待時間驗證

成都先導:CRO企業科創板過會,核心技術仍待時間驗證

臨床前CRO(合同研究組織)企業—成都先導日前通過了科創板上會申請。

作為一家2012年才成立的企業,公司於2018年成功扭虧為盈,當年實現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51億和0.45億。2019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已實現營收約1.56億,同比增長44.98%;實現歸母淨利潤和扣非後歸母淨利潤7430.99萬、3347.16萬,分別同比增長136.84%以及44.75%。

研究發現,公司這幾年較為快速的發展主要得益於藥企,特別是海外藥企訂單量的增長。但與此同時,由於公司的核心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DEL)的設計,合成及篩選目前並非主流篩選技術且還沒有成功上市案例,未來可能仍然存在較大的變數。

實控人控股33.481%

成都先導按照《科創板上市規則》第2.1.2條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公司的股權結構相對分散,發行前實控人李進(董事長兼總經理)直接持有公司22.744%的股份表決權,並通過員工持股平臺聚智科創控制公司10.737%的股份表決權,合計控制公司33.481%的股份表決權。如果本次發行股份成功,實控人的股份表決權比例將進一步有所降低。

公司發行前的總股本為36000萬股,本次計劃發行不低於4000萬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建設項目以及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成都先導:CRO企業科創板過會,核心技術仍待時間驗證

DEL篩選、庫定製貢獻九成營收

成都先導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藥物發現領域的公司,主要依靠其核心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DEL)的設計,合成及篩選,為客戶提供早期藥物發現階段的研究服務。主要客戶包括輝瑞、強生、默沙東、基因泰克、弗瑪醫療以及國內企業揚子江藥業、天士力集團等。全球來看,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GSK、X-Chem(美國)以及Nuevolution(丹麥)等。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於DEL篩選和DEL庫定製服務。數據顯示,成都先導2019年1-6月來自於DEL篩選和DEL庫定製服務的收入分別為5787.60萬和3990.15萬,兩者合計佔總營收的比例超過了九成。

成都先導:CRO企業科創板過會,核心技術仍待時間驗證

回顧DEL篩選服務業務的發展,成都先導從2016年開始陸續獲得訂單,主要原因之一是先導庫規模的迅速增加。招股書(上會稿)顯示,來自於DEL篩選業務的合同總金額由2016年3846.95萬上升至2019年6月底的23525.25萬,平均單價則由83.63萬上升至194.42萬,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成都先導:CRO企業科創板過會,核心技術仍待時間驗證

相對來說,DEL庫定製服務更適合於大型製藥和生物科技企業,一般具有更長的訂單執行週期。截至2019年8月底,共有四家客戶與公司簽署了相關合同,包括輝瑞、默沙東、楊森生物科技以及弗瑪醫療。

與此同時,公司還對外提供化學合成服務和新藥研發項目轉讓業務。公司內部目前擁有新藥在研項目20餘項,其中1項進入臨床一期、2項處於臨床前候選藥物階段、2項處於先導化合物優化階段。

先導生物擁有較高的研發投入比例,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了97.72%、86.84%、40.92%以及34.65%。雖然佔比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但主要是受到了營收基數擴大的影響。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共擁有員工334名,其中研發人員286名,佔比85.63%。

成都先導:CRO企業科創板過會,核心技術仍待時間驗證

2018年扭虧為盈,利潤中政府補助佔比高

2016-2018年期間,成都先導的營收由1642.91萬上升至15119.60萬,歸母淨利潤則由虧損2297.42萬上升至盈利4496.05萬。可以明顯看到的是,2018年是公司全面實現盈利的一年。

成都先導:CRO企業科創板過會,核心技術仍待時間驗證

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先導已實現營收、歸母淨利潤1.56億和0.74億,分別同比增長44.98%、136.84%。但如果剔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同期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0.33億,同比增長44.75%,與營收增速較為接近。

對於2019年全年的業績,公司預計營收為2-2.5億,增速在32.28%-65.35%區間範圍內。歸母淨利潤、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則分別處於8000-9500萬以及4000-5000萬的區間。

成都先導:CRO企業科創板過會,核心技術仍待時間驗證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自於政府補貼,2018年、2019年上半年分別達到了1930.46萬以及4347.71萬,分別達到同期歸母淨利潤的42.94%以及72.86%。

技術存不確定性、未來競爭可能加劇

由於成都先導的DEL技術目前並非主流篩選技術,商業化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根據招股書的披露,DEL技術在藥物工業規模化應用的時間不到十年,目前使用該技術篩選獲得的藥物最快進度為臨床二期,尚沒有成功上市案例。

另一方面,國內CRO行業的龍頭企業藥明康德分別於2018年底和2019年推出了針對學術研究機構和全球醫藥企業客戶的DELopen平臺以及DELight平臺,未來可能會和成都先導形成競爭關係,進而影響到公司的盈利水平。

從收入構成來看,由於成都先導9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海外,其中美國的佔比超過80%,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對於公司設備耗材進口以及技術服務出口可能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根據公司在招股書中的測算“若美國地區收入下降5%,則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模擬測算主營業務毛利將分別下降20.62萬元、146.99萬元、509.18萬和343.09萬元。”(CJT)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