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老人想要住在熟悉的家里,

同时又要享受养老院的专业服务,

这有可能吗?

今年8月起,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试点了一项新服务,

数字化养老院

它既不用老人们统一在院里报到,

又有办法远程为老人们提供专业服务。

具体情况怎么样呢?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在长白新村街道冯荷娣老人的家中,记者见证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正从概念走向实景。尽管养老不离家,但老人与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却是隔着屏幕的“老相识”。前期,福利院已为老人家中进行必要的科技适老化改造,并安装了智能辅具设备。冯荷娣老人现在使用的智能床垫就是智能辅具设备之一,可远程监测老人身体状态。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这样的改变

让老人的日常生活方便不少

来听听老人怎么说~

↓↓↓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自今年8月起,每天下午,来自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护理员杨凤兰都会准时来到陈阿姨家,开启一个小时的日常照护。陈阿姨今年八十岁了,腿脚不太利索,长期的按摩让她身体轻松了不少。

陈晓老人:“经过他们这四个月的按摩以后,我发现我走路好多了。原来我走路老是有点畏畏缩缩的,腿就像踩在棉花上,这一段时间,我觉得走路好像稳一点了。”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与长护险不同,除按摩一类的基础身体护理外,帮忙整理房间,甚至陪老人出门散步,各类大小事,杨凤兰都能搭把手。陈阿姨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属于空巢老人,每天等待护理员的到来,是她为数不多排遣寂寞的方法。


陈晓老人:“(以前)能自理就自理,不能自理就打电话叫孩子来。现在好多了,我有些事情就不需要打电话,就等阿姨来,叫阿姨帮帮忙。好多事情,比如说冬天到了,鞋子洗洗要放起来,这上面爬不上去。那阿姨来了就会把塑料袋扎了,放上面。这样就觉得有个盼头。”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护理员负责每天一小时的上门服务,

其它时间则有

智能设备做帮手。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首先就是门口的门磁感应器。一旦有人开门,它就会亮灯,记录下老人进出家门的时间和频率。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而对面厨房里,烟雾警报器正在作业,烟雾浓度过高时,它会立马发出警报。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在老人的床头,这个按钮则是急救铃,紧急时刻全靠它了。


上述设备全都与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远程联网,通过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第一时间通知到子女、护理员的手机和云信息平台中。不过,与养老院住养老人不同,居家养老的老人,第一责任人仍然是子女。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数字化养老院院长王程:“一般我们(先)给家属打电话,比如告知他老人这时候有个报警,需要我们共同处理一下。/第一责任人如果联系不到的话,我们会启动紧急预案。我们会安排自己的员工,到老人家里去查看是什么情况。”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由于每位老人情况不同,数字化养老院还专门给出了一张服务清单,包括生活照料、临床护理、安全应急、精神慰藉和虚拟信息

等五大类,共48项服务内容。老人可按照实际需求,自行选择,堪称“私人订制”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数字化养老院院长王程:“老人比较受欢迎的可能还是以陪伴为主的服务多一点,以聊天为主,因为我们的老人绝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独自在家里的。还有一些身体方面的护理也有,比如我们去老人家里为老人洗洗澡,帮他修饰(外表),或者做身体上的护理按摩也都有的。”

从今年8月开张起,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数字化养老院

已陆续接收32位老人

其中,一部分为普通居家养老的老人,

只要家住长白新村街道,年满65周岁,

无精神类疾病、传染性疾病,

就可以到居委会报名。

另一部分,则是想入住养老院,

但暂无床位的老人。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数字化养老院院长王程 :“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一些“喘息式”的服务,这样就相当于在老人入住养老院之前,为老人提供两到三个月的居家服务,等服务期满了,机构里有床位了,就让老人入住我们机构。”

打开养老院的“围墙”

希望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越来越好~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记者:汤顺佳、孙培杰、成佳佳、王修远

在“无围墙养老院”里尽享“家”的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