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書生不能帶兵?這4位文人出身的武將,戰無不勝

北大教授陳平原寫過《千古文人俠客夢》,說的是中國古代文人,自古喜愛談兵,更想親自帶兵。雖然"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歷史上文人帶兵的很多,打的勝仗也不少,其中不乏佼佼者。


1、"儒將之雄"大唐名將裴行儉

裴行儉是我國唐朝時期的著名將領,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是隋末有名的將領,後來歸順了李唐。憑藉著上一輩的福澤,裴行儉被封為弘文生,但是之後裴行儉也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了科考,成為一名大唐公務員。

誰說書生不能帶兵?這4位文人出身的武將,戰無不勝

​裴行儉有智謀,從小就深受多人賞識,到了軍營後被名將蘇定方看中,選為自己的繼承人。裴行儉被幸運的金蛋砸到了腦袋,雖然有點蒙,但也是一大喜事。

蘇定方毫無保留,將一身謀略兵法全都傳給了裴行儉。他能被蘇定方看中,說明裴行儉不僅有謀略,而且人品應該也不錯。

裴行儉有謀略,特別表現在鎮壓突厥和吐蕃叛軍方面。當初突厥和吐蕃反叛,裴行儉沒有貿然進軍,而是以智謀取勝。

誰說書生不能帶兵?這4位文人出身的武將,戰無不勝

裴行儉的用兵顯然屬於一流的名將,宋代設立武廟七十二將,裴行儉名列其中。此外他還通曉天文,懂得陰陽、算術,每次出征都能算出勝利之日,除此之外裴行儉還是書法大家,擅長草書、隸書。

裴行儉一生最大的功績,在於三個方面:鎮西域,破突厥,提拔了一干名將。

2、南宋書生大將虞允文

虞允文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不聰明他也不可能做到後來四川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的職位,並且受封國公。然而需要強調的是他幼時便很聰慧,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能拿起毛筆作文了,應當算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

誰說書生不能帶兵?這4位文人出身的武將,戰無不勝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11月初,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顏亮率四路大軍侵襲南宋,企圖一舉滅宋,"立馬吳山第一峰"。

城內群龍無首,軍心渙散,眼看著也是要四散潰逃的節奏。面對亂局,虞允文說:今前控大江,地利在我,孰若死中求生?且朝廷養汝輩三十年,顧不能一戰報國……

他主動擔起了軍事首領的重責,一面激勵人心,一面犒賞軍民,迅速做好了準備,與金軍硬槓。

局勢危在旦夕,宋廷急忙調遣此前從金國投降過來的李顯忠前往採石磯督軍抗金。同時,又派出文官趕赴前線任督師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四品官),這個人就是虞允文。

誰說書生不能帶兵?這4位文人出身的武將,戰無不勝

虞允文是個書生,從來沒有指揮過戰爭。但是愛國的責任心,使他鼓起了勇氣。一位不專軍事的書生加上一萬八千敗軍,卻能挽救南宋王朝於驚濤駭浪之中,無怪於毛主席對這段記載作出批語:"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果然時勢造英雄,審時度勢氣若虹。莫笑一介書生氣,羽扇揮灑亦從容。順天承命勇挑擔,一呼百應風雷動。民心軍心皆所向,萬眾齊力必成功!

3、白袍書生將軍陳慶之

英雄莫問出處。出身庶族寒門的陳慶之自幼便隨從蕭衍,當時蕭衍還沒有起兵反齊,陳慶之在蕭衍府中的身份只是一個小書童。

誰說書生不能帶兵?這4位文人出身的武將,戰無不勝

蕭衍酷愛下棋,每次下總是不忍釋手,而且通宵達旦地不睡覺,幾近痴迷。他的那些棋友們即使有心討好蕭衍,無奈心有餘而力不從,陪到自己精疲力竭,也不能讓蕭衍盡興。唯獨陳慶之,精力特別旺盛,只要蕭衍想下棋,他隨叫隨到,於是就對這小書童比較賞識。

隨著蕭衍當了皇帝后,陳慶之被提拔為秘書一類的職務,蕭衍想要給他升個官似乎也找不出什麼功績。常常遭到朝廷上下議論,一干就是幾十年。

誰說書生不能帶兵?這4位文人出身的武將,戰無不勝

​不得不說陳慶之這是個中國歷史上現象級的人物。有人說他是中國古代的戰神,戰績之輝煌,令人瞠目結舌。比如陳慶之四十一歲首次帶兵,就取得了以兩千兵馬大勝對方兩萬兵馬的傲人戰績。

作為一個儒將,陳慶之不但有統軍的智慧,更是有異於常人的膽識。7000人被三十萬人圍困是什麼感覺?

前秦皇帝苻堅曾說過,我手下的大軍每個人把鞭子扔到河裡,河水就會斷流。陳慶之就是處在這樣的壓力下。

一個人越是能在關鍵時刻頂住壓力,才越能成就非凡。無畏死亡,不畏將來,世間的寒門貴胄自然不被他看在眼裡。

4、儒生名將孫傳庭

孫傳庭是個徹頭徹腦的儒生,26歲就高中進士及第,本來是為做官儲備的輔佐之才。沒想到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玩笑,將懷揣著儒家治國道理的儒生推到"剿匪"第一線。

誰說書生不能帶兵?這4位文人出身的武將,戰無不勝

​孫傳庭一生最大的功績,全在鎮壓農民起義軍方面。他曾經生擒了第一任闖王高迎祥,後又與洪承疇一道,將李自成部擊潰,甚至讓李自成幾近全滅,可惜的是因為崇禎皇帝草率調兵迎戰皇太極,給了李自成復出的機會,這才有了後來的闖王入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