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在中國古代,皇帝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他除了可以“得天下美色而妻之”外,還掌握帝國所有的生殺予奪大權,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足以讓所有人膽寒,所以在中國,這是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位置,而作用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就兩件事:一個是交稅,無論今年收成如何,皇糧國稅是必不可少的,要是拖欠了這些,以後的生活只會越來越慘。還有一個就是避諱,說白了皇帝的名字老百姓不能用,諧音的也不可以,以體現皇帝的唯吾獨尊。所以這兩樣是大忌,誰要是觸犯了這兩樣,那後果不堪設想,可讓人奇怪的是,有這麼一個人,他一沒有經濟實力,二沒有任何官職,就憑著一介布衣的身份,居然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皇帝的名諱,他就是宋朝時期的張元。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張元,陝西華陰縣人氏,生於北宋時期,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屬於文人士大夫的時代,整個北宋的國策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崇文抑武”,說的再直白一點兒,那就是寧可保證不了自己的國防安全,也要保證自己皇位的絕對穩固。在這種情況下,讀書人贏得了充分施展的舞臺,科舉制度達到極盛,大量的文人進入到統治階層的核心決策圈,剩下的小青年也被鼓舞,一頭扎進茫茫書海之中,皓首窮經,苦心研究詩書,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一舉成名天下聞”,一躍成為人上人,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他們紛紛踏入了那座競爭激烈的獨木橋。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其中有一個叫張元的讀書人,他自小聰穎好學,才華橫溢,周圍的人紛紛讚歎他的本事,可就是有一樣,科舉不順,一連考了十多年,還只是個落魄秀才,滿心不平的認為北宋這個舞臺不適合自己的發展,決心尋找更廣闊的空間,正好李元昊跟宋朝決裂,雙方正在交戰,張元認定李元昊現在求賢若渴,決定帶著跟他同病相憐的好哥們兒吳昊一同去投奔。他們本以為這西夏是個蠻夷之地,文化比較落後,自己這樣的大才肯定會受到重用,可沒想到呆了挺長時間,褲子都眼看當沒了,還是沒有人找他們。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張元和吳昊倆人心裡那個煩啊,怎麼辦?在抓的頭皮都快沒了的時候,突然想起來非常冒險的一招,那就是當一回“標題黨”,寫一句聳人聽聞的話,以求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樣說不定自己就有機會出人頭地了。就這麼的,他們在酒樓喝的爛醉之後,提起筆來刷刷點點,旁若無人地寫下“張元吳昊來飲此樓”這幾個字,然後把比一扔,該幹什麼幹什麼。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這話看起來很平常,不過就是刷一下存在感,顯示自己曾經到過這個地方而已,可在這個地方卻惹了大禍,換句話說,要是沒有非常厲害的人物為他們作保,這哥倆連就得腦袋搬家,原因很簡單:李元昊這個所謂的皇帝雖然得不到大宋王朝的承認,可畢竟自己關起門來搞得還是像模像樣的,這避諱自然也就成了當地人銘刻在心的東西。現在這兩個狂妄書生可好,竟然當眾冒犯西夏國皇帝的名諱,膽子何其大哉?於是,這句話寫出去沒多久,這哥倆就被一幫如狼似虎的官兵給逮走了。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因為事情關係重大,這哥倆很快就被帶到了李元昊面前,李元昊這土皇帝剛當了沒多久,正在沾沾自喜呢,突然聽到有人當眾寫他的名字,不僅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見這哥倆進來,不由分說拍著桌子就問:“爾等為何觸犯我的名諱?”這要是換成別人,估計早就嚇得尿褲子了,可這張元不是,他雖然沒有李元昊氣場強大,可也是不以為然,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你連姓都不在乎,哪會在乎你的名字?”李元昊還從沒見過這麼橫的主,當即就愣了,沒反應過來。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原來,李元昊跟他的父親李德明都曾經多次改名,他們家本來是姓拓跋的,唐朝統一全國後,被賜為“李”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將近300年,唐朝滅亡之後,中院陷入五代十國時期,李元昊一家也就跟著中原王朝不斷地更名換性,直到北宋統一,才姓了趙。這事在別人看來很平常,可對於李元昊這樣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人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與宋朝徹底決裂,並把自己的姓氏由“趙”改為了“嵬名”。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按照李元昊一慣的暴脾氣,頂撞他的後果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死,本來他也就是這麼打算的,可這次卻出現了意外,從這個書生狂放不羈的話裡,他似乎體味除了另外一層意思:“這人既然是個讀書人,就絕對不會蠢到連避諱這事都不知道,他既然敢這麼冒險,就一定有他的理由和目的。再說了,他對我的情況瞭解的這麼透徹,一定是有備而來,何不聽聽他說些什麼?”於是他立馬下令把這哥倆釋放,留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就這麼的,張元和吳昊憑藉自己對北宋的瞭解和胸中的知識,多次為李元昊提供戰略決策,挑唆李元昊出兵侵擾北宋邊境,多次打敗宋軍,李元昊這個皇帝在他們的幫助下是越做越像樣,所以對他們十分倚重。後來,在公元1041年的好水川之戰中,由於這哥倆的計策,北宋慘敗,8萬多人被殺,高級將領幾乎全部戰死,屍體層層疊疊,慘不忍睹。此戰之後,宋朝西北邊境幾乎家家戶戶披麻戴孝,主將韓琦帶領殘部回到宋朝,結果遇到數千陣亡家屬攔路痛哭,場面悽慘無比,見著無不下淚,消息傳入朝中後,宋仁宗悲痛得三天吃不下飯。真是應了那句話“文人當漢奸,對國家就是災難!”

皇帝:你敢犯我名諱?書生:你連姓都不要了,還要名幹什麼?

受到張元、吳昊的刺激,北宋意識到了文人做漢奸的可怕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他們改革了科舉制度,對凡是中了進士之後的人一律授以進士出身,即使是那些科舉成績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進士出身,防止再出現文人叛逃為敵所用之事,說實在的,這樣的慘痛教訓,不敢再有第二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