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咬人、打人,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娃的未來,這種做法更聰明

寶寶咬人、打人,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娃的未來,這種做法更聰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當孩子出現問題,一定要“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變得非常煩人,不僅咬人,出門還打人。

在家裡咬父母也就算了,出去看到其他小朋友手也不老實,動不動就打了起來,搞得有些家長都不願意帶孩子出門。

其實,正確認知寶寶在某個時間段咬人、打人的行為很重要,家長的處理方式往往決定娃的未來。

寶寶咬人、打人,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娃的未來,這種做法更聰明


縱容孩子會使事情愈演愈烈

小美的寶寶現在一歲半左右,這天她帶寶寶下樓玩耍,遇到一位老奶奶帶孩子。

兩個小孩在一起玩沙子,結果老奶奶帶的孫子就開始動起手來,把沙子丟在小美家寶寶的身上。

這時,小美剛想上前阻止,旁邊的老奶奶卻攔住了她:“沒關係,兩個小孩在玩耍,不用管他們。”

小美心裡當時想:你當然沒關係,是你家孫子打我家兒子呀!還是客氣地笑著還是把孩子抱到了遠處玩耍。

寶寶咬人、打人,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娃的未來,這種做法更聰明

之後幾次小美帶孩子出去玩,都聽到其他家寶媽在抱怨,這位奶奶帶的孫子總喜歡打人,有一次把別人家孩子打哭了,奶奶還覺得是別人家孩子矯情。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引人深思,出現問題時,奶奶不阻止反而縱容,孩子自然會為所欲為下去。

長大後家長開始責怪孩子時,卻忘了曾經就是自己的縱容,讓孩子養成了此種習慣。

寶寶咬人、打人,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娃的未來,這種做法更聰明


寶寶出現打人/咬人的原因

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就會出現咬人和打人的行為。

但往往在一歲左右,咬人是無意的行為。兩歲左右出現打人的行為,是自主意識萌發的結果。只有瞭解原因,才能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1)寶寶打人的原因

一歲左右的寶寶打人,往往是第一次的試探性。如果父母給出的反應太大,會讓寶寶誤以為這是一個和大人溝通的方法。

兩歲後,寶寶仍然表現出打人的行為,是小脾氣來了,可能是出現了一系列矛盾。

寶寶咬人、打人,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娃的未來,這種做法更聰明

2)寶寶咬人的原因

寶寶一般在一歲左右就會出現咬人行為,往往是正處於口欲期的結果,拿到一樣東西就喜歡放到嘴裡嘗試一下。

孩子對很多物品都感興趣,包括媽媽的身體,也喜歡放到嘴裡咬咬看。

另外,寶寶處於牙齒的生長期,牙齦會非常不舒服,就會磨牙咬人,實屬正常現象。

寶寶咬人、打人,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娃的未來,這種做法更聰明


寶寶了咬人/打人,這種做法更聰明

如果寶寶出現了打人和咬人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告訴孩子這是種不正確的行為。

家長千萬不要笑嘻嘻地縱容,這會讓孩子覺得這種方式沒錯,還可以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護,就會一直進行下去,甚至長大後父母屢禁不止。

1)正視問題、及時制止

首先,作為家長一定要正視這個問題,不要認為是小事,還經常用孩子咬人、打人的行為去逗他,這是不可取的。

嚴肅地盯著他的眼睛,正經地說“不可以”。還可以給孩子一點小小的懲罰,讓他知道打人或咬人是很疼的行為。

2)學會和寶寶共情,使其說出原因

有些寶寶本來也很委屈,打人可能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時家長可以試著和寶寶共情。

溫柔地引導寶寶說出內心的想法,瞭解事件經過後,再做下一步處理。

寶寶咬人、打人,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娃的未來,這種做法更聰明

3)對寶寶進行正確的引導

如果有些寶寶只是為了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可以告訴他:如果想讓爸爸媽媽抱抱,可以直接說抱抱,不要用咬或打人的方式來表現。

如果孩子內心委屈打人,根據時間的原因,則和孩子共情,再進行處理。

總之,孩子小時候出現打人和咬人的行為,往往都是無知性的,家長要及時扼殺。

不要笑嘻嘻地對孩子說不可以,要很嚴肅地說“NO”。一歲多的時候,孩子就會明白,原來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兩歲後,父母就要告訴孩子,出現問題需要說出理由,不能動手打人,教他更好地處理自身情緒。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青雲計劃獲獎者。專為孕期大小事和嬰幼兒護理提供知識儲備,在懷孕或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諮詢,得到滿意的答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