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打人,咬人,別慌著管教孩子,先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自小就是一個善良、體貼的孩子,特別的有愛心,平常就連一隻小飛蟲都不忍心傷害。我也一直沉浸在自己教育有方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當中,直到發現我家老二多次推搡踢打其它小朋友。為了扼制孩子這種行為發展下去,我惡補了很多專業資料。

“熊孩子”打人,咬人,別慌著管教孩子,先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孩子出現打人這種行為是自身和環境兩方面因素造成的。生活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孩子的遺傳基因、發育機制和生物學因素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什麼原因,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都會變的煩躁與不安。然而,很多時候,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正常的成長過程。家長此時給與孩子尊重和恰當的行為約束,他們會以更積極的態度管理自己的行為。

當發現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家長不要衝動做出反應,要先明白導致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因素是什麼。

一、知覺敏感

“熊孩子”打人,咬人,別慌著管教孩子,先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很多孩子會表現出知覺敏感這一特徵。這意味著他們觸摸、感知和探索外界的方式與成年人不同。因此,和其它小朋友在一起時他們更易出現擠、捏、推、踢這些行為。如果留心觀察,家長們會看到這些舉止也會出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一些其它的行為中。當認識到了孩子的這種知覺傾向時,我們可以幫孩子找到更恰當的方式來滿足孩子的感知需求。

那些知覺敏感的孩子通常都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當他們被其它孩子擠碰或是以一種感覺不舒服的方式接觸時,就可能做出踢打這樣的反應。家長可以通過滿足孩子對舒適空間的需求,或遠離過度刺激的場景來幫助他們。

還有一些知覺敏感的孩子需要強烈的感受輸入,他們對事物的觸摸方式可能演變為了擊打和傷害。例如,一些孩子會通過扭、摔、擠等方式以獲取強烈的刺激感受。對於這樣的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對他們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對於那些知覺異常敏感的孩子建議諮詢專業機構。

二、行為模式

“熊孩子”打人,咬人,別慌著管教孩子,先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當看到孩子打人時,我們家長都會有強烈的衝動。這種反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孩子的這種行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它挑戰了我們的神經,有時令我們抓狂。

家長如果做出了過激的反應,有時會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他會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很容易就能獲得關注。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對孩子都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我們的家長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冷靜並

聚焦的反應才更有效。

三、好奇心強

“熊孩子”打人,咬人,別慌著管教孩子,先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我鄰居家有一個和我孩子同齡的閨女,有一次他們兩個一起玩耍,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兒子拿手指輕輕的戳了一下對方,小姑娘當時就完全崩潰了。自此以後只要我兒子見到鄰居家的小女孩,總想出嘗試拿手戳她。

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由於很強的好奇心,他會想: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如果我碰他,他會有什麼反應呢?或者從更大的範圍來說:我這樣做會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影響呢?

對於剛剛萌芽的探險家們,這些問題是合理的,對他們的發育成長也是適宜的。當孩子再次發生這樣的行為時,在場面失控前,把他們從當時的場景中移開,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到另一項感興趣的活動中,往往可以滿足孩子的這種好奇心。

四、精力旺盛

“熊孩子”打人,咬人,別慌著管教孩子,先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家裡養過小狗的家長都知道,小狗除了睡覺其它時間都很歡實。就某些方面來說,孩子很像小狗,身體裡充滿了能量。有時能量過於充足,他們就會表現的有些瘋狂,可能會以搞一些破壞或“傷害”其它小朋友的行為表現出來。所以,如果孩子平常都被關在家裡的話,需要有規律的帶孩子到戶外玩耍,運動以消耗體內旺盛的精力。

五、溝通能力發育遲緩

“熊孩子”打人,咬人,別慌著管教孩子,先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在我們的孩子擁有足夠的語言和推理能力之前,他們更願意用肢體來交流。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力延遲,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因為無法和他人正常溝通而感到特別的沮喪,進而產生與其它小朋友發生肢體衝突的情況。隨著孩子的溝通和社交能力的提升,這些行為通常會慢慢消退。

無論你的孩子是一個“拳手”還是一個紳士,這並不能完全決定父母的教養方式是成功還是失敗。作為家長,應該採取理性恰當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

總之,作為家長,孩子的這種“暴力”行為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除了環境因素,一些生物學因素及發育機制也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