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兩歲半的甜甜咬了小新的手指,小新大哭,而甜甜卻在為自己辯解:“他拿我的玩具,我不小心咬了他!”家長一邊在安撫著小新,一邊又感到非常詫異,甜甜是一個很乖巧的小孩,平時也任何的攻擊行為,但是為什麼她會咬小新呢?

在生活中,很多的家長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經常會出現咬人或者是啃東西的情況,那麼應該怎樣去理解這樣的行為呢?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孩子咬人的行為解析

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學會的研究發現,孩子少量的咬人行為可以說是孩子的正常發展過程,而持續性的咬人行為咋可能是情感或者是行為問題的反應。

事實上,有的小朋友被幼兒園勸退的直接原因也是因為孩子咬人,所以,家長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咬人行為。

通常來說,孩子常見的暴力行為包括咬人,打人,踢人等,家長最為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咬人行為,咬人是孩子在1-3歲之間的常見行為,尤其是會出現在小男孩身上。同時,孩子的咬人和打人都屬於暴力行為,但是咬人更加危險,因為孩子的頜骨肌肉要比胳膊上更為有力。如果被孩子咬過,那麼傷口也會更加嚴重一些。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當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之後,咬人的行為通常都會減少很多,有個別的孩子在長大之後還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責任都是家長的。所以,家長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並不是坐視不管,等待著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

同時,不管孩子咬人的原因是什麼,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它肯定會給別的小朋友帶來傷痛。所以,家長需要在孩子養成咬人的習慣之前就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教會孩子不再咬人,而是採用更為科學和合理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表達自己的思想。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孩子咬人的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出現咬人的行為一般有四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孩子長牙的時候,牙齦比較癢或者比較痛,孩子會出現咬人的現象;

第二,孩子內心的要求沒有得到理解或者是滿足,孩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來釋放和發洩自己的情緒;

第三,孩子在口腔敏感期,沒有得到相關的滿足,所以會出現咬人這樣的補償性行為;

第四,保護自己。有的孩子咬人只是自己的一個手段,用來反抗愛打架和愛威脅人的孩子。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咬人可能沒有什麼惡意,很有可能是孩子無意中會使用牙齒和口腔去適應事物和認識身邊的人,和故意用牙齒去攻擊別人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家長應該怎樣應對孩子這樣的行為呢?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家長應對孩子咬人的方法

1,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

在孩子喜歡咬人的那一段時間,家長可以儘量的滿足孩子口腔內味覺和觸覺的發展需求,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軟硬相宜的食品或者是東西,可以咬也可以吃,讓孩子儘量去感受。

如果孩子是處在長牙齒的重要階段,他們的牙床很感覺到比較癢,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比較硬的視頻供孩子去咀嚼和訓練,比如現在市面上比較多的磨牙棒或者是磨牙餅乾。

也不用太多擔心孩子如果拒絕不動怎麼辦,正常情況下孩子的咀嚼能力還是很強的,如果遇到被卡住了,他們也會進行自我調整,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轉移和避免孩子去咬別人的想象出現。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2,及時的安撫被咬小朋友

家長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受害的小朋友身上,比如抱抱孩子,安慰孩子,給孩子道歉。

家長這樣的態度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覺得被咬過的孩子很疼,很受傷,他的行為給別的小朋友帶來了傷害。

這樣可以引導孩子從你身上學會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一邊照顧被咬的小朋友,一邊讓自己的孩子加入進來一起幫忙!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3,理解你的孩子,儘量不要去訓斥

有的家長可能不太清楚孩子咬人是處在口腔的敏感期,尤其是處在一歲到兩歲的關鍵期,他們經常會認為孩子是有攻擊性的行為而對孩子多加訓斥,有的家長甚至會去打孩子的嘴巴,這對孩子的成長和心理發展都是很不利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孩子沒有自控能力,也會在毫不留神的情況下對著媽媽的胳膊咬下去。也許,他們是在向家長表示好感,也許是想引起注意,但是家長如果不瞭解這些,對孩子展開批評和訓斥,那麼也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一定的陰影。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可以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咬媽媽,媽媽會很疼。”可以將孩子咬過的地方給孩子看,激發孩子的同情心。

同時,如果孩子出現咬人的行為,家長切忌不要發出聲音,因為這樣的反應都會不同程度的刺激到孩子,孩子會覺得很好玩,分不清是非,以後還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4,教會孩子用語言來代替咬人的行為

如果孩子學會了說話,那麼他們這樣的咬人行為就會減少很多,家長可以在孩子平靜和聽話的時候,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加快孩子的學習進程。

家長說一遍,然後讓孩子模仿一遍,比如“我很生氣,你可以說出來!”“這個玩具能讓我玩一會嗎?”讓孩子反覆練習,用這樣的語言方式來代替自己的不恰當行為,熟悉了這些句子,孩子才能夠用到合適的場合中。

一旦孩子改善了自己咬人的行為之後,家長一定能夠要表揚孩子,告訴他“你進步的很快!”

雖然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可能會出現咬人的行為,但是家長不要不管不顧,因為如果孩子養成了咬人的習慣,那麼以後會頻繁的出現,所以要糾正這樣的而行為,需要耐心和堅持不懈的引導,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瞭解到咬人是不對的,慢慢的,這樣的行為就會得到改善。

孩子“咬人”,有的時候是成長必經階段,但家長不可以坐視不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