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賺了全世界30%的白銀,百姓還是窮困潦倒,問題在哪裡?

明朝初期,由於倭寇經常騷擾東南沿海,朱元璋隨即頒佈海禁令,“瀕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禁止民間海外貿易。此後,雖然朱棣在位期間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可這純屬明朝與藩屬國之間的朝貢貿易。

直到1567年,明穆宗朱載垕(隆慶皇帝)幹了一件註定將載入史冊的事情:解除海禁,允許民間海外貿易,還主動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即著名的“隆慶開關”。

明朝賺了全世界30%的白銀,百姓還是窮困潦倒,問題在哪裡?

隆慶開關”後,明朝很快就成為當時世界上貿易往來最頻繁的國家。明朝那時候正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有東西都是純手工製作,而且質量好,外觀精美。棉織品、瓷器、香科、絲綢、白糖、小麥、沉香木、樟腦和陶瓷等,通過商船漂洋過海,運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一時間,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毫無疑問,“隆慶開關”給正在衰落的大明王朝打了一劑強心針。一方面為大明王朝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另一方面,又讓工商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生長。可是歐洲國家藉助海外貿易紛紛演變成資本主義國家,而明朝卻止步於萌芽,最終與國富民強擦肩而過,迅速衰落。這是為什麼呢?

明朝賺了全世界30%的白銀,百姓還是窮困潦倒,問題在哪裡?

銀子是進來了,但是民間落後的生產力卻沒有提高,產量上不去。東西都被外國買走了,這就相當於把明朝給買空了,明朝人有白銀卻買不到東西,於是物價飛漲,銀子的購買力迅速下降。是不是有點熟悉?沒錯,通貨膨脹!明朝政府慌了,封關、禁海,不再讓洋人的銀子進來。鬆了一口氣之後,明朝政府又發現不對了,沒錢了,而且到處都沒錢了。

原來,湧進來的鉅額白銀基本上都集中在工商業主手裡,但是明朝商業稅極低,“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也就是說,鉅額的白銀都流進了皇族、官宦和大商人的口袋裡,明朝卻不向他們收稅,導致官方財政收入沒有絲毫提高。官員和商人手裡錢多的花不完,而國庫和百姓手裡卻空空蕩蕩!

明朝賺了全世界30%的白銀,百姓還是窮困潦倒,問題在哪裡?

為什麼他們都來明朝貿易?很簡單,以西班牙為例。西班牙通過全世界殖民以及航海貿易,賺取了大量的白銀。他們使用的貨幣叫“鷹洋”,一鷹洋在那時的西班牙購買力很低,能吃飽一頓飯就不錯了。但是,鷹洋是由純銀鑄成,一鷹洋大約含八錢銀子,成色很足。八錢銀子在明朝能買啥?幾百斤糧食!巨大的匯率差讓全世界的商人紅了眼!

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在全世界搜刮銀子,到明朝換成各種物資,然後運回歐洲換成更多的銀子,接著再來明朝進貨!數據顯示,從1567年到1644年,通過海外貿易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隨著明朝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海外白銀的鉅額流入,白銀有了貨幣化的趨勢。

明朝賺了全世界30%的白銀,百姓還是窮困潦倒,問題在哪裡?

此外明末什麼最多?貪官!權監王振死後,抄出“金銀六十餘庫”;權監劉瑾抄出白銀“五千萬餘兩”;嚴嵩家屯藏的白銀,“載以十巨艘,猶弗勝”,十艘巨船都沒裝完!李自成打下北京,僅僅從京城官員家中就搜刮出7000餘萬兩白銀!整個明朝,從海外流入白銀三億多兩,僅僅是這幾個貪官就屯藏起來近乎兩億兩,難怪崇禎沒錢!

於是,一場由白銀貨幣化引發的,全方位的“錢荒”,引發了明朝的經濟危機,讓明朝迅速陷入動亂,直至衰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