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你的最佳情感分析师


我认为应该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一句吧。至于“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篇》,原文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姓原,名壤,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老相识。

“夷俟”,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解释的非常清楚,“古人两膝着地而坐于足,与跪相似。但跪者直身,臀不着踝。若足底着地,臀后垂,竖膝在前,则曰踞。亦曰蹲。臀坐地,前伸两脚,形如箕,则谓箕踞。夷即蹲踞。古时东方夷俗坐如此,故谓之夷。俟,待义。夷俟,谓踞蹲以待,不出迎,亦不正坐。”古人正规坐的姿势应该是两膝着地,臀部坐在自己的足上,与跪相似,差别是跪是直着身子的。所谓“夷”就是蹲着,“俟”就是等侯的意思。对于东方的夷狄有这种蹲着的习惯,故称之为“夷”。“夷俟”就是蹲在地上或者房间的角落里,不出迎,见孔子进来了也不坐正。也有学者认为“夷俟”应该是箕踞,也就是两脚前伸,伸展双腿,坐在席上。“以杖叩其胫”比较顺手!

“孙”,同逊,也发逊的音。

本章的译文是,原壤等侯孔子时,像夷狄一样蹲在地上,孔子进来了亦不坐正。孔子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成就,老而不死,就是个贼啊。”说着,用手杖敲敲了他的小腿。

朱熹对于“贼”的注释是“贼者,害人之名”,朱熹认为原壤从小到大一无是处,老而不死,只能是败常乱俗,故孔子责备原壤,称之为“贼”。之所以敲其小腿是为了让原壤别蹲着了。

钱穆先生对本章的理解与朱熹夫子的偏差比较大,首先就是对“贼”的注释,钱穆先生认为是“偷生义”,并没有明显的贬义。另外,“叩其胫”是“此乃相亲狎,非挞之”。孔子对原壤表现出来的是对儿时玩伴的亲昵,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痛斥。


逆袭的诸行无常


孔子一生以育人为本,也许他从未预料到,自己当年的一句话日后会成为万千大众尤其是教师的口头禅。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孔子有一学生,名叫宰予,宰予这个人很聪明,思想很活跃,他非常的好学,但也常常会向孔子问一些很难以让人理解的,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他曾向孔子当面提出“三年之丧”的不可取,他说: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提倡父母死去后,应守丧三年表示孝道,但宰予不认同。他觉得让君子守孝三年什么都不做,必然会礼崩乐坏。孔子对宰予的这个看法很不满,他问宰予你这么想这么做心安吗?宰予竟然毫不犹豫的回答,心很安,于是孔子对他说,你心安就这么做吧!之后孔子就很生气的说: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所以孔子评价宰予“不仁”,其实宰予的话也不无道理,只不过,他的想法与老师的思想冲突了,而宰予又是一个并不完全以老师的意志为自身意志的学生,就像如今学校里很多思想活跃,脑子聪明但又时常与老师顶嘴的学生一样,这种聪明叛逆的学生其实不一定会得到老师的欢心。



宰予还曾问孔子:

“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孔子回答:

“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予还曾问孔子,井里有一个仁者,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跳下去救,跳下去救自己死了,不跳下去救就是不仁,该怎么办?

看看宰予问的问题,这完全就是给老师挖坑,回到救与不救都是错的,而孔子也并不傻,他一针见血的指责宰予说,你提的问题不对,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想方设法施救,但不可陷入井中,然后又顺道教育了宰予一下,“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迷惑!”

后来有一次,孔子发现这个让他头疼的学生大白天竟然在睡觉,于是他便很失望的说了下面几句话: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腐烂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可以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而宰予之人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听了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而以后听到别人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言行。

通过这段话不难体会孔子对宰予是多么的失望,而“朽木不可雕也”也成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失望透顶的千古名句。

但宰予这样的学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其实宰予的不盲目跟从与独立思考恰恰是如今学生所欠缺的,不是吗?


咸鱼闲聊


都说和尚脾气好,可是佛祖都有生气的时候,因此有“狮吼”。作为传道授业受人尊重的老师,既有自身修养,又受到人们的期待,他们自然也是个个很有修养的,就算是暴脾气的老师,说话也不会一般不会爆粗口。

那作为礼制的建立者孔子老先生,他把“礼”看到很重,甚至认为因为有礼才有了国家,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很多人、国家的推崇,他应该也是一个极有修养的人。这样的人,也许一生都不会爆粗口吧?但是实际上,他确实骂过人,而且因为骂的很难听,和解气,却偏偏不带明显的脏字,所以后来被历代文化人引用。


那么究竟他说了什么,让一句骂人的话都流传千年?

孔子门下弟子很多,足有好几千人,但是其中的贤者却只有72人。什么人能算的上是贤者呢?就是那些通晓六艺的人。剩下的人虽然不是贤者,但是也能经常一起听课。不过,很多人上课态度并不是很好。比如有一个叫宰予的学生,可能是感觉夫子讲得太无聊了,所以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要知道,孔子的授课方式是很先进的,他从来不搞满堂灌,而是在轻松的氛围里,让大家自己发挥,互相讨论,互相进步。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气氛很活跃,大家都能参与进来的,然而宰予偏偏总是在课堂上睡着。

宰予可能是经常向夫子保证:下次我不睡了!然后到了下次来上课,他又睡着了。有一次夫子可能是心情不好,正好看见宰予又睡着了。然后他就想起来:这家伙这个样子已经好多次了!不想听我的课,可以不来啊!当然后半句他没有说,作为一个很懂礼的人,他一直在努力教导学生,此时他主要也是为学生不好好学习而感到气愤。于是他就当着众人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一次,然后说出了一番流传千古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这话就是说,这家伙就像是腐朽的木材一样,根本不堪用来雕刻;又像粪土砌成的墙一样,根本就擦不干净!他愤然说完这话后,又随即补了一句:以前我听人说话就信了,但是现在我学到了,有些人是光说不做的,以后从这件事起,我要改变以前的做法了!

那么后来宰予怎么样了?

前面说了,孔子的弟子足有几千人,那能记住宰予的名字,说明他还是不错的,也许以后也有机会成为贤者之一。但是因为这件事,他被老师臭骂一场,后来再也没有了记载,显然他的一生可能就真的睡过去了。



不过,这件事虽然记载在书里面,书却不是孔子写的,未必当年就有这样的事,但是不管如何,书里孔子的这句骂人的话,却被后人学到了。因为后世多推崇他的学说,所以这《论语》里面的诸多东西,就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有些文化的,以文化人自居的人们,骂人都喜欢用圣人的这句话,因为这会让他们感觉更有深度。


小镇月明


孔子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至圣先师,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认真理论起来,他也可算半个政治家,毕生行走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

孔门有三千弟子,他的教育方式也被人们一直所推崇,主要特色是因材施教,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来学习。

如此一位贤能之人怎么会说出脏话呢?

话说孔子弟子众多,总不能每一个都听话好学吧,必须有个别不听话和调皮捣蛋的,其中就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就是如此,这货向来特立独行,白天大家都在课堂上好好学习的时候,他居然在课堂上呼呼大睡,如此明目张胆不把孔子放在眼里,孔子看到之后,心中自然感到愤怒,所以就脱口而出道: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意思是,你就像那一块腐烂的臭木头,根本没有雕刻的价值,如同粪土一样,连糊上墙的资格都没有!

最后还加上了一句话——“于予与何诛?”大概意思是说面对像你这样不求上进的人,老子连批评你的心情都没有了。

这个宰予当然也并不是不学无术的学生,反而很有自己的思想,自从拜入孔子门下,就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孔子进行探讨学习,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就有所记载,宰予对孔子说:

“在父母出丧期间,子女都要为父母守孝三年,这一做法时间太长了,似乎不太合理,如果我们把这三年的时间节省下来去学习,岂不是更好,那么样就不会落后于别人。”

可是孔子一向都是以仁爱为本,怎么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呢?

于是就说到:

“宰予你这样的思想可是有点危险呶,这可绝不是一个仁人君子所应有的啊!每个孩子生下来之后,都是经过父母双亲日夜呵护和抚养,才能茁壮成长。三年之后你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父母亲死后,你为他们老人家守孝三年,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所遵循的礼仪吗?”


宰予的这个问题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孔子也认可他还是个有想法的人,神童伤仲永不学习,三年就泯然众人矣。当孔子发现宰予上课睡懒觉时,才会发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感叹。

之所以这样说,无非也是一个激将法,为了激励宰予能够以后好好学习。

话说后来这句话的前半句就被大家慢慢的传承下来了,也成为了许多老师嘴里的口头禅,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和教育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

孔子除了对自己的学生如此严厉,对于自己的好友也是很正派,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原壤,因为疲劳所以就岔开双腿来等他,不太顾及自己的形象,孔子到来之后看到如此场景,直接呵斥道: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意思就是说你这家伙年纪小的时候,不讲究孝悌和仁义道德,长大了还没有长者风范和成就,到老了还不死,就是祸害!


这番话在现代人听起来实在难以入耳,好像跟“老不死”这句话有因果渊源,其实孔子之所以这样出离愤怒,是因为当时的人们都特别讲究礼法,越是有身份的人越要如此,若不这样,就是失了道德与身份,所以他一直严厉地对待自己与身边的人!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得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历来现实


脾气再好的人,一旦被惹毛了,也会骂脏话,孔圣人也不例外。



孔子曾经飚了一句脏话,还被弟子记录在了《论语》里面,结果传了一代又一代,流传到了现在,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

什么脏话呢?

且说这天,孔子在教室里上课,这节课讲的是守孝,孔子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唾沫星横飞,第一排的同学遭了殃了,喷的满脸的“圣水”。孔子讲道:

“父母死了,作为儿女的应该守孝三年,这三年里,不能玩游戏,不能看直播,不能撸串,不能斗地主,只能天天哭丧个脸,以表示对父母的哀悼和思念,同学们,我说的对吗?”



这时候,教室里传出一阵呼噜声,孔子定睛一看,是班里最捣蛋的宰予,这家伙睡的正香,哈喇子流了一桌子。

孔子气急败坏,黑板擦嗖的一声飞向了宰予,结果却失了准头,啪的一声砸在了旁边子路的身上。

“哎呀!老师,你砸我干嘛!”

孔子见黑板擦跑偏了,自知理亏,忙解释道:

“宰予在你旁边睡觉,作为同门师兄,你没有及时叫醒,耽误了学习,难道不该责罚吗?”



“这……”子路挠了挠头,一脸蒙圈。这时候宰予从睡梦中惊醒,一脸惺忪。

“好了,宰予,你来回答个问题,父母死去之后,作为子女守孝三年,你觉得如何?”

“我认为时间有点长,一年就好,三年啥都不干,光守在父母坟头,吃啥喝啥呀?”

“吃喝重要,还是守孝重要?守丧一年,你能安心吗?”孔子面露鄙夷之色。

“不吃不喝,父母难道就活了不成?”



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孔子脸上挂不住,气的满脸通红,大怒道:“朽木不可雕也,滚出去!”

从此,朽木不可雕也成了千古名句,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废柴”。


一半秋色


孔子非常博学,对于教导人这方面他做得也是非常到位的,但是这样的一个人被学生气急的时候也是会说“脏话”的,他就因为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气急了,说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的时间,现如今也成了很多老师的口头禅。

孔子的学生是非常多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性格的,像颜回那样有才识的人是非常少见的,调皮捣蛋的也是非常多的,这也是让孔子非常无奈的,就比如宰予就是其中之一,别人都在按时作息的时候,他却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睡觉,等到白天其他的学生都在学习的时候,他又在呼呼的大睡,孔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就开始劝解他好好的学习,在孔子的耐心劝导之下,他保证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在上课的时候睡觉了,孔子看他认错的态度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也非常的欣慰。

而宰予在经过孔子的教导之后,也非常的踏实,但是爱玩不爱学习的心性一旦养成,也是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改回来的,所以孔子就非常的失望,对着他骂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这样严厉的批评,好像也是不合理的,就说不学习,也不能把人家比作是朽木和烂泥啊。

其实这样生气也是有缘由的,有一次孔子和宰予因为父母去世,是否要服丧三年起了争执,按宰予的意思不需要服丧三年的,所以就拿孔子以前的话来质问孔子,其实对于这件事也并不是说明宰予不孝,只是想要一个答案而已,但是当时孔子并没有解答,只是问他:你心安吗?宰予回到:安心。听到这样的回答之后,孔子也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或者什么只是说:那就这样吧。

只是在宰予离开的时候,孔子就对自己身边的学生说:宰予是一个不孝的人,性情太淡薄,不重视亲情。可见当时孔子并没有对宰予有任何的不满,但其实心里已经给他按上了一个德行有损的形象,再加上他白天睡觉不思进取,这更加使孔子恼怒,所以才会有了这句“脏话”。

而现在孔子的这句“脏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一直流传了千年,成为了现在很多老师对一些像宰予这样调皮捣蛋又不思进取的学生的训话,这也成为了很多老师的口头禅,看到这样的学生就想说两句。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读纪


对,你没看错。孔子也会骂人,这句脏话今日还成了脍炙人口的口头禅,它就是“朽木不可雕也”。这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


孔子训学生,一句脏话流传千古。

众所周知,孔子的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传授儒家思想。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可这孔子教书一方面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故而底下学生质量也就参差不齐。

这些弟子中,上至贵族、下至盗贼。虽说有三千,可大多数都是来打酱油蹭个名头的。不过,尽管如此,为人师的孔子都是一视同仁。

就像今天的课堂,最后能被同学们记住的都是最好的和最捣蛋的几个学生。孔子门下最好的有颜回、仲由等。捣蛋鬼就是这气的他吐了脏话的宰予。

《大成通志》记载,这宰予年纪较轻,小了孔子29岁。正因为年轻,故而诡见颇多,总是能言善辩,提出和孔子不同的见解。

比如儒家推崇的三年守孝这一礼制。孔子认为没毛病,可宰予认为一年就够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为: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在宰予看来,三年时间过长。人一旦三年守孝不碰礼乐,久而久之,礼乐就荒废了。这一次争辩,孔子把宰予划到了“不仁”的队伍。

大多数情况下,班上最调皮的往往是最有想法的。宰予总是凭借出色的口才,在与孔子争辩的时候抓住漏洞,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不过,虽然宰予调皮,孔子并没有放弃。

孔子本想着认真教导,他终会不再顽劣。可这宰予除了“爱找茬”外,懒惰的上课态度更令人捉急。

一日,孔子正要上课,发现宰予没来。便命弟子去找他,片刻弟子回来报告,说这宰予正在呼呼大睡。屡教不改,气的孔子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再进行雕刻,粪土垒的墙壁脏到没办法粉刷。用来形容宰予的执迷不悟,暗示孔子怎么教导都无济于事。不过,这句话的前半句流传更广一些。

而且孔子还说,以前我总是听了一番说辞就相信一个人的行为。但是现在,我不但要听他怎么说,还要看这个人具体怎么做的。感谢这个宰予啊,让我又学会了如何观察人!



宰予非朽木,自有他处谋成就。

事实上,尽管性格调皮气坏了孔子。可宰予的本性还是一个德行不错的学生。只不过思想不符合时代,过于洒脱而已。毕竟他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后来的宰予,结局记载也不是很详尽。《史记》有云,“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后来经考证,此人非宰予。

比较可信的记载是他后来到别国做了谋士。在孔子门下弟子后来整理的论语中,似乎有意替孔子抱不平。但事实上,对于这个弟子,孔子虽气,但还是赞赏的。在他看来,宰予善辩也是一技之长。

在众人皆孔子,思想唯儒家的时代。宰予这样一个知道独立思考的人是一种进步,不打破不立新。时代需要勇敢的后人,挑衅固有的止步不前。
所以,不要轻易否定班级上任何一个“另类”的孩子。只要品行不坏,那就随他发挥去吧。即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总还能烧柴用。


史之策


孔子说的话多了,基本上都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但是孔子却有一个口头禅成了现代人骂人的脏话,那就是球。

据说在历史上,球是孔子说得最多的字,几乎每一句开口问人就得加上一个球字,比如孔子曰子路,孔子曰颜回都是:“球,……”,按着现代的话来翻译,孔子说的这个“球”字很可能就是像现代人说的“喂”,这样就很好理解了,“喂,子路”“喂,颜回”等等的。这也就成为孔子的口头禅。然后后世学者在编撰孔子言论的时候也觉得不妥,便把那个球字给弄掉了。

孔子实际上是一个被神化掉的人。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私塾学堂的人,他开学堂讲课,招收弟子,他是自己私塾的第一个老师,然后他自己的学生毕业后继续担任私塾的老师往下教学生,孔子这个时候就从私塾老师变身成校长,学堂也因此扩大。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亲自教过的学生大约有72人,然后通过这72人又往下教出了3000名学生。这也就是我们孔校长能够有门徒3000人的由来,并不代表这些人全部是孔子亲传的,否则单单记名字都可能记成老年痴呆。


优己


问题: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回答:

  • 一、这句脏话是什么

  • 二、这句脏话出自哪儿

  • 三、这句脏话背后蕴含的故事

  • 四、这句脏话对孔子本人的影响

  • 五、现代社会我听到的这句口头禅

回答:

这句脏话是什么

孔子骂的这句脏话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意思就是: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一样的墙无法涂抹刷新。

这句脏话出自哪儿

这句脏话出自出自《论语·公冶长》,其原文是: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这句脏话背后蕴含的故事

孔子有很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有一个学生叫宰予,这个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才好,说话的时候侃侃而谈、娓娓动听,与之交谈,总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孔子对他印象也特别好,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人很懒。

每次上课都经常迟到,后来有一次孔子终于忍不住了,有一天发现他还没有到课堂。于是就派人去叫他上课,发现他还在被窝里躺着呼呼大睡。当他穿好衣服,珊珊来迟的时候,孔子大怒的对他说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脏话对孔子本人的影响

我读遍整个《论语》,发现这算是孔子最恼火的一句脏话了。这句脏话的本质是:怎么认识一个人。

嘴上一套,实际一套,他对宰予的“言而无信”的特性感到非常恼怒。这件事对孔子影响很大,也让孔子感触很深。从此以后,他改变了考察一个人的态度。他原来听到一个人的话,就相信这个人的行为跟他说的话一样;直到这个学生出现,这件事发生以后,孔子更注重的是“听其言观其行”,更关注的是他做了什么,是否言行一致。

现代社会我听到的这句口头禅

孔子的这句脏话我们大家今天应该都很熟悉了,这句脏话到今天都一直影响着我们,记得上学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骂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而且还不只是一位老师说过。

后来大学毕业后踏入社会,这句脏话听到的就更多了,经常有一些领导也这么说工作不认真或者犯错误的下属。我想不管是老师还是领导这么说,大概有两层意思:

  • 一、对这个学生或者下属感到失望。

  • 二、更多的是一种鞭策,希望改过自新。不管是老师还是领导,尽管说出了这句脏话,我想他们内心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改过自新,再接再厉。

结论:


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这句脏话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月谈史


孔子不小心说了句脏话,没想到流传2000多年,成教师惯用语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也是古代第一位进行私人讲学的老师,所以他一直被称为“圣人”。也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作为教师的楷模,孔子身上有许多品质值得后人学习。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像孔子这样的圣贤也难免有犯错的时候。令人没想到的是,孔子无意间犯的这个错误,竟延续了两千多年。到底是什么错误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

众所周知,孔子在讲学时共收了三千弟子,可成为贤人的却只有七十二人。这大家应该也能理解,毕竟每个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但在三千弟子中,除了成为贤人的72弟子和一些平庸之辈外,还有一些调皮捣蛋,爱闹事的。虽说孔子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准则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但面对那些整日胡作非为的学生,真的是气得他肝疼。

而在孔子最头疼的学生中,宰予绝对是排名前几的人物。宰予出生鲁国,从小伶牙俐齿,特别善于辩论。在刚拜入孔子门下时,孔子因为他聪明伶俐,特别看好他。每当有什么重大活动,都带宰予出去长见识。有一次,孔子带着宰予去见鲁哀公。鲁哀公见孔子这么喜欢这个学生,便有心考考他。于是鲁哀公问宰予:“祭祀土地神应该用什么当社树啊?”宰予快人快语的答道:“夏朝用的是松木,商朝用的是柏木,周朝用的是栗木。而之所以用栗木,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颤栗。”

孔子听宰予说完脸都气绿了。都知道鲁国是周公儿子的封地,而周礼就是周公制定的。当着国君的面,说人家老祖宗的坏话,岂不是找抽?于是孔子赶忙说:“都过去的事了,你干嘛还揪着不放?”之后宰予又问孔子:“守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礼仪,礼仪就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木取火的木头轮过一遍,一年期限足够了。”孔子问:“刚刚一年的时间,你就吃起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么?”宰予说:“我心安”。孔子气的说:“你真是太不仁义了!”

后来孔子在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宰予在课上睡觉,他失望的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没想到,这句话流传了2500多年,至今仍是老师们对失望学生的惯用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