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捞化 / Eating Puffer Fish

走在福州街头,会看到很多写着“捞化”的小吃店,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会看不懂,什么叫捞化?其实就是捞兴化粉的简称。福州人管米粉叫兴化粉,兴化粉产自莆田,莆田古称兴化府,所产的米粉称作兴化粉,在福州吃的米粉基本都来自莆田,因此兴化粉渐渐变成米粉的代名词。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兴化粉 图源网络

1|记忆中的福州味

记忆中的捞化摊总是索绕着热气腾腾的蒸汽,灶台上两口大锅时刻都是保持着沸腾的状态,一口锅中是烫兴化粉的沸水,另一口锅中咕噜咕噜地滚着高汤。旁边的桌面上则是摆着一碗碗捞化的配料:猪心、猪肺、猪血、大肠、海蛎、鱿鱼、花蛤、蛏子⋯想吃什么烫什么。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图源网络

站在灶台前的捞化大叔就像一名侠客般,左手握着一个长柄竹漏勺,右边拿着一副长长的竹筷,先用长筷子夹起一坨米粉掷入沸水中,再用筷子把沸水中的米粉搅开搅散,汆烫一下,接着左手的长柄竹漏勺伸入沸水中,一下捞起正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的米粉,在水面上下颠两下,右手的竹筷伸出"咔咔"在漏勺的竹柄上敲两下,沥干水分后倒入碗中。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接着再把捞化的配料在高汤中烫熟后加在米粉上,洒上盐、葱花,再舀一勺滚烫高汤淋入碗中,一碗捞化就做好了。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2|捞化的老派与新派

福州的捞化也有派系,老派的捞化叫猪血化,配料以猪血、猪杂为主。

早些时候福州的原始居民大多不吃牛肉,因此传统的捞化店是没有牛杂、牛滑什么的。而福州市区也不近海,因此便宜的(捞化是一种便宜的小吃)新鲜海鲜如海蛎、花蛤、鲜鱿鱼什么的也是没有的,有的是部位齐全的猪杂:猪血、猪肝、猪心、猪肺、猪肠等等,连平时非常少见的猪尺(猪脾脏,因长得像把长尺而得名)也得有,不然怎敢叫猪血化店,很多老人家专程是冲着这个来的呢。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鹰子捞化

老牌的猪血化店以台江的林依嫩猪血化最为有名,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常去,他们的汤头中加了本地土豆瓣酱一起煮的,因此汤是呈黑褐色浑浊状的,但喝起来很鲜甜,也很好降低了猪杂的一些膻味。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依嫩猪血化

一到店门口,就能见到林依嫩戴顶蓝布工作帽坐在门口点单与收钱。他个子矮小声音却是洪亮,常会大声与客人打招呼或是闲扯几句,看到哪个员工做事不到位或是服务慢了也会大声吼过去训斥一番。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图源网络

新派的捞化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兴起的,与老派的猪血化相比,有两种明显的区别:

汤是不加豆瓣酱煮的,因此清澈透明也更美观了。

配料多了许多,除了猪杂,牛杂、海蛎、鱿鱼等各种海鲜、肉燕、蔬菜等都有,只要喜欢,都可以现捞,因此很受年轻人欢迎。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图源网络

新派捞化我较常去台江码头附近安平巷里的依杰兄弟的店,安平巷很窄店也很小,很多桌子都是摆在小巷的路边,很破旧,但由于熬的汤头鲜美,现捞的配料也新鲜,还是天天顾客盈门。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拌粉配鲜捞

除了安平巷依杰,五一路华侨商店旁的鹰子捞化、庆城巿场附近依土捞化等也都颇有名气,不过这些店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的,随着旧城改造的建设,现在基本已经都搬迁新址了。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图源网络

捞化小窍门

· 做汤时切忌将海鲜和猪肝、猪腰混合,因为后两个在

汤中容易渗血产生腥味

· 猪肝、猪腰分开单独点一份,不喝汤

· 熟食如:罗汉肉这样的,可以与海鲜一同做汤

一碗好的捞化可不仅仅是米粉要好,汤头与配料皆很重要。猪大骨熬的高汤很重要,要一大早起来熬,熬足几个小时至汤头呈乳白色才会浓郁鲜甜。

卓成曦|记忆中的福州味——捞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