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嗎?這個皇帝說過的話猶如放屁

在古代社會,皇帝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威,皇權更是沒有人敢踐踏的。

“君無戲言”這四個字,在中國人的耳邊迴盪了幾千年,對於皇帝,百姓也總有一種莫名的畏懼和崇拜。而皇帝說出來的話,百姓更是深信不疑,那就是金科玉律,是毋庸置疑的。更有甚者,認為:皇帝都是說到做到,只要從皇帝嘴裡說出來的,那就一定是最最權威的保證。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嗎?這個皇帝說過的話猶如放屁

相傳,在唐朝時期,有個在天子腳下做官的湖南人,他有點小聰明,又想為家鄉人民做件好事,就抓住了皇帝說到做到的這一特點。在皇帝每日都要路過的路上,用蜂蜜寫了一行字“澧州糧米稅收可免”,蜂蜜的香甜很快引來了密密麻麻的螞蟻,螞蟻趴在有蜂蜜的地方,就形成了幾個黑色的大字。

皇帝在路過時正好看到,覺得奇怪就無意識地把這幾個字唸了出來。誰知,那個湖南官員立刻撲通一聲跪了下去大喊謝主隆恩。皇帝沒辦法,話都說出去了大家也都聽到了只好兌現諾言,最終,免去了澧州的糧米稅收。但是,傳聞終究是傳聞,終歸有美化的現象在裡面。

那麼,像這種皇帝金口一開就一定會兌現的事情,在歷史上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呢?

清帝雍正說的話就不可信,他本就個話癆,每日裡看的奏摺,無論什麼內容都要寫批註,有的時候,甚至,批註比奏摺正文的內容字數還要多。而他說的話,大多都是無心之言,自己過口便忘,還指望他能兌現諾言?不但空口無憑,即使他信誓旦旦的寫下了保證書,對著神明發誓,他說的話也別太當真。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嗎?這個皇帝說過的話猶如放屁

話說,雍正繼位之事來的蹊蹺,有人懷疑他繼位是名不正言不順。

這其中,有人認為康熙的聖旨上寫的是“傳位十四皇子”,但是,雍正在康熙駕崩之時,趁著混亂,偷偷派人把“十”加了兩個筆畫成了“於”,聖旨的內容就成了“傳位於四皇子”。雍正便這麼輕而易舉地搶掉了親弟弟的皇位。更有人乾脆說,他是弒父而得皇位,聖旨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偽造的。

無論何種說法,對他的統治都是極為不利,他登基之前局勢不穩定,靠的是隆科多和年羹堯等人才順利繼位。年羹堯對雍正登基功勞之大,連雍正自己都感嘆:“年羹堯對我不僅有扶植之恩,還有保江山之功。”在雍正元年,遇上西北叛亂也是年羹堯奉命前去鎮壓,此後,他一直南征北戰為雍正當牛做馬。

一次,年羹堯又要出征了,卻不知從哪裡聽了一些傳言,不是很願意出征。

雍正知道年羹堯有情緒後,就對年羹堯發了誓,說:“你又要出征了,我真不知道該如何疼你,才有臉面對著天地神明”、“不但,我要依賴你,嘉獎你,我的子子孫孫和大臣們,還有天下的百姓都會感謝你,如果稍微有異心,就不是我的子孫,就不是我朝的子民。”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嗎?這個皇帝說過的話猶如放屁

看看,拿天地神明發了誓,還要拉上所有的老百姓一起發誓。若不是史料記載,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皇帝在向一個臣子表達心意。

年羹堯被雍正信誓旦旦的誓言弄得迷迷糊糊,以為皇帝是真心喜愛他,仗著自己年輕,勞苦功高,越發不把其他的大臣放在眼裡。殊不知,那些大臣早已把他的罪狀都告知了雍正,雍正二年(1724年)之後,雍正已經準備對他下手了。雍正在默默收集年羹堯的罪證,等到時機成熟,對年羹堯一樣殺無赦。

除年羹堯外,他的父親年遐齡及他的兄弟年希堯被奪官,免其罪;斬其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年羹堯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坐斬,親屬給披甲為奴。到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雍正五年的時候,雍正帝赦免了年羹堯諸子,交年遐齡管束。

遙想雍正當年對年羹堯的誓言,可能年羹堯到死也不敢相信自己會有如此下場。當初的一切,都變成了空話、虛話,讓百姓怎麼再相信這位皇帝說過的話,又讓他們怎樣再看待皇帝的威嚴。不但如此,就連對一個小小秀才的處置,雍正皇帝說的話,也是不足為信的。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嗎?這個皇帝說過的話猶如放屁

話說,在雍正元年的時候,有個叫曾靜的小秀才,湖南人,他讀書讀的有點多了,腦子讀糊塗了。滿清入關都快一百年了,這個小秀才突然覺得滿族人當皇帝不太好,他又打聽到宋朝將軍岳飛有個後代叫嶽鍾琪,在四川陝西一帶當官,權力很大。

於是,他就在想,岳飛是一個民族英雄,這個“民族英雄”還是個“漢族英雄”,他肯定和自己的想法一樣,十分厭惡滿族。所以,曾靜認為:嶽鍾琪會和他一起造反。於是,他就寫了一封造反信,把雍正罵了個狗血淋頭。嶽鍾琪收到信件後,即具折上奏。

誰知,雍正為了自己仁德的名聲,不僅沒有處罰他,還把他叫到宮中教育了一番,然後,把他放走了。全天下的人,包括曾靜自己都覺得自己沒命了,並且,雍正還向群眾寫了保證書,發誓:“絕對不殺曾靜,我的子孫也不能因為他詆譭我而追殺他。”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嗎?這個皇帝說過的話猶如放屁

曾靜見皇帝都寫了保證書,那麼,自己便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雍正死後,乾隆繼了位,立馬就把雍正之前的保證書拋之腦後,將其罪名改定為“誹謗先帝”,與同夥張熙一同拉到菜市場,咔嚓一聲砍了頭。真是世事難料,皇帝所說的一切都成了空虛之事。

可見,皇帝們做這些事情只是為了統治需要,為了安撫當時的民心穩定局勢。至於他心裡真正想的是什麼,老百姓們哪裡會猜到。

【《清世宗實錄》、《清稗類鈔》、《大義覺迷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