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举国书生好不容易盼来了三年一度的春闱,纷纷冒着鹅毛大雪,千里迢迢赶到贡院参加科举。

本以为熬过这九天的考试,就能熬出头了。

没想到,才第一晚就闹出幺蛾子:

正在答卷的考生们突然被要求在冰天雪地里脱衣服,三名考生因挟带小抄而被收监,春闱终止。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乍一看,这仿佛是一次寻常的考场意外。

但搜出来的小抄,却把考官都吓呆了:竟然全是提前答好的卷子!?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有人故意泄露了试题。

只要揪住这个地面上的“小意外”,用力一扯——

就能把藏在地面下那两股笼罩着整个朝堂的对立势力,连根拔起。

一场人为的党羽之争,矛头直指考前唯二看过试题的两位高官:

中书令李柏舟(张志坚 饰),吏部尚书卢世瑜(王劲松 饰)。

- 这些考生们恐怕回不去了

- 你我恐怕也回不去了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他们,一个是齐王萧定棠(金瀚 饰)的岳父,一个是太子萧定权(罗晋 饰)的太傅。

说白了,就是两位夺嫡人选各自的靠山。

扳倒哪一个,直接决定哪一方势力的崩塌。

局一早已经设好。

原本,只是一个老宫人帮自家侄子偷取试题,结果刚好被李柏舟撞见,便趁机利用此事来栽赃老宫人的上司卢世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事关重大,天子亲审。

堂前,李柏舟跟串通好的证人一步步把卢世瑜逼入绝境。

接下来,就等事先藏在老宫人家中的试题原件被搜出来,届时人证物证俱全,给太子一方的势力致命一击,天下自然就落入齐王的囊中。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然而,堂后听审的两位皇子又是另一番战况:

眼看着恩师被栽赃,太子一点都不着急,相反,他从容地向胜券在握的齐王抛出了一个炸弹:

一会试题原件会在你家被搜出来。

齐王:考题怎么会在我府上?

太子:是不在……但应该马上就在了。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果不其然,接下来堂前的审讯形势180°逆转,一脸懵逼的齐王努力回想到底哪一环出了错。

太子继续补刀:

你以为,那个在宫中谨慎活了20年的宫人,会刚好这么巧在偷试题时会被你们撞见,然后又那么顺摊地被你们利用?

完美K.O.对手。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没错,局一早已经设好,还是个局中局。

以为自己是设局的人,根本从第一步就已经进了别人的圈套。

这部最近开播的权谋爽剧,全程都像上述这样:

阴谋里套阴谋,反转后再反转,不到最后根本猜不着剧情走向——

鹤唳华亭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开门见山:

这部剧成色如何?

于大众,在对国剧极其严苛的豆瓣仍有一万人打出7.4分,成绩不俗。

于个人,肉叔敢说《鹤唳华亭》算是近期最能打的一部国产剧了。

尽管一开始,女主遭无赖调戏时,男主也会喊着没羞没躁的小言台词冲出来英雄救美,开启“霸道太子爱上我”模式:

她 是我的人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但你别因此就误会它是一部狗血恋爱古偶。

没那么简单。

在硬件上,该剧堪称满分。(特别强调:以下彩虹屁均发自真心,看完全文你就知道肉叔真没收钱)

热门IP改编?有。

原著是雪满梁园写的的热门网络小说,因作者文笔功力远胜于一般的注水网文而收获了不俗口碑。

故事也不只是男女小情小爱,还有历史风貌和家国情怀:

皇太子萧定权少年丧母,得不到父爱,还要独自面对来自朝堂和手足的迫害。后与清官之女陆文昔(李一桐 饰)偶遇相知,两人聪明默契又心怀天下,共同以君子准则和小人斗智斗勇,屡屡拨乱反正,造福社稷苍生。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高大上制作?有。

全剧自带专属古风配乐,片头曲也是当下古装剧大制作的标配风格:

以国画为背景,搭配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优雅大气。

画中还以白鹤对应太子,老鹰对应皇帝,贴合了“鹤可搏鹰”的主题。这种藏了隐喻的小细节贯穿全剧,可见剧组确实花了心思。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还有各种神仙取景,精美布场,大气配色,黄金分割镜头;

传统民族服装、行礼手势、生活习俗……全都借鉴自真实的历史文献。(但本故事是虚构的,不是正史)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日本流行的茶道文化最早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不得不提该剧的一大优点:调度和剪辑。

流畅又恰到好处的镜头切换,搭配高度贴合意境的bgm,气氛渲染和情绪递进都很棒棒。

尤其是男女主在雪中初次相遇的这一幕,你们感受下有多唯美: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有了好故事,好制作,当然不能少了好演员。

实力派演员?有。

王劲松,黄志忠,张志坚,刘德凯,苗圃,郝蕾……这批老江湖都稳定发挥,为故事持续输出极具张力的宫斗戏码。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新生代演员也没让观众出戏,甚至有小惊喜。

金瀚饰演的齐王足够傲慢和狡黠,成功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又急功近利的反派皇子。

戏曲学院京剧系出身的郑业成,穿起古装自带气场,加上他演的太子表兄嘉义伯一角十分讨巧,平时很皮但关键时刻又很可靠,圈了一大波粉。

太子和他一起时也变得很不正经,刚好让观众在紧张的宫斗中喘口气。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右边那位“囚犯”还是刘奕君儿子,刘怡潼

发现没?

无论你喜欢紧张的宫斗、弱者的逆袭、甜甜的爱情、逗比的友谊、戏骨的切磋、养眼的画面、动人的ost……它全都有。

可以说,

这部剧很“鸡贼”

它几乎兼顾了当下各类热门作品的流行元素,总有一部分能对你胃口。

有上述众多优秀硬件加成,难怪这部剧各方面口碑都稳得一批。

然而,唯独在一样东西上出现了严重两极分化的评价——

该剧的重头戏,权谋

就像本文开头的局中局,斗得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弹幕一片叫好:

爽、过瘾、牛批、厉害了、干得漂亮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但剧情越往后,质疑和反感的差评渐渐增多:

又反转 又是计中计 服了

反转也太快了吧

故意翻来翻去 有意思吗 装高级 不看了

这编剧是有多喜欢反转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出现这种两极评价,是因为跟其他权谋剧比起来,《鹤唳华亭》的反转次数非常密集,甚至,过于密集

除了上面说过的考试泄题事件,还有太子冠礼一事也是局中局,短短一集的反转次数高达……7次

先是太子的亲信张尚服(郝蕾 饰),在库房偷听到齐王教唆小宫女去破坏太子的冠礼大典。但当她回去想告诉太子时,齐王刚好上门导致她无法开口,太子陷入危机。

这是第一次反转。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随后,齐王在大典上等着那位小宫女把污蔑太子不忠不孝的卷轴从城墙上扔下时,没想到太子却先戳破他的阴谋,反将一军。

原来,太子早就察觉到张尚服的反常,私下召她问话,提前准备了对策。

此为第二次反转。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本以为这下子齐王陷害太子被人赃并获,肯定要在皇上面前失宠了吧?结果形势却来了个180度逆转:

从城墙上掉下来的不是卷轴,而是张尚服,身上还有一张写着自己被太子迫害的白绫。眼看疼爱自己的张尚服死了,太子心如死灰不作辩解,任由天下人指责。

此为第三个反转。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第四反:众人将散之际,忽然传来张尚服还没死的消息!偃旗息鼓的太子立马来劲了,要求彻查事件,到处搜查那个宫女和卷轴。

第五反:原来张尚服当时跑到城墙上阻止那位宫女时被对方推下城墙。但谁也想不到,这个宫女竟然是张尚服的私生女……为了包庇女儿,她咬舌自尽了。(这回是真的死透了)

找不到物证,人证又死了,太子再次陷入绝境。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郝蕾这段咬舌前的忿恨和两难演得太有层次了

第六反:第二天太子在朝上无奈认错,李柏舟却趁机发难指责太子和太傅,眼看就要一网打尽。就在这时,让人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

齐王以为已经派人暗杀了的小宫女,竟然被太子带上来作证。原来昨晚“暗杀”这位宫女的人,实际是太子派去保护她的。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第七反:事实上,这个宫女受伤导致说不出话,要是齐王不承认轴子是他给的,她也没法开口指证对方。但太子用了一招激将法把齐王逼得狗急跳墙。

明明太子手里的卷轴是空白的,却一直在暗示“白纸黑字”,让齐王误会卷轴里伪造了对其不利的文章,心急之下说漏嘴,间接性认了罪。

太子:白字黑字一目了然之时,天下会相信你,还是我?

齐王:殿下!臣给她的轴子明明没有……

皇上:闭嘴。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至此,太子才终于吐气扬眉,大获全胜。(啊,举完例子也好累)

看到这里,各位还顶得住不?

计谋一层套一层再套一层还套一层继续套N层……简直跟俄罗斯套娃一样没完没了。

当戏剧性桥段充斥全剧时,就给人一种刻意做作的虚假感,观众便难以投入真情实感。

知乎上就有不少关于“权谋故事”与“史书记载”区别的提问,基本都指向一个结论:

越“爽”的权谋故事,越是偏离史实。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换句话来说,越多反转的剧情,可信程度越低,越不符合正常逻辑。

那么,当一部电视剧连基本逻辑都不讲的时候,又从何谈起历史人文和家国情怀呢?

即使服道化再精美、演得再逼真、氛围营造得再到位,又有什么用?

当然,肉叔不是反对“爽剧”的存在,只是替这部高规格制作的剧感到可惜。

你看那部剧组出了名贫穷、整部戏都只靠一部鼓风机撑场面的《太子妃升职记》,也能让观众爽得死去活来,创造了小成本大流量的奇迹。

如果《鹤唳华亭》也只是冲着“爽”而去,那它根本不需要浪费这么多钱去制作。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也有不少人拿这部剧跟《琅琊榜》比。

确实,两者很多相似的因素。

都制作精良,男主都有悲惨身世,都善于权谋博弈,明明有逆袭称王的实力,最后却都选择为大义牺牲自我。

但两者在豆瓣评分上足足相差了2分,肉叔认为区别就在于节奏上:

《琅琊榜》花费了很多篇幅去描述每个人物的过去和各方势力的关系,缓缓铺开了一幅结实而弘大的背景图,让整个故事更立体可信。

为什么江左梅郎往那一站就自带强大气场?

为什么他在权谋中屡屡反转得胜,也能让人信服,共鸣,感动?

因为我们知道他经历过全家被冤枉致死、熬过恶疾奇迹重生、在险恶江湖吃尽苦头逐步建立起门派,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但《鹤唳华亭》却刚好相反,全剧开篇就直接进入正邪双方的博弈局面,才播了6集就已经出现了三次高手过招的大场面,更是反转了无数次。

面对一大群勾心斗角的人,观众一脸懵逼,根本不知道是谁在斗,为什么而斗。

连故事背景、人物、势力都还没介绍清楚,就安排上宫斗了。只交代了男主从小丧母,这并不足以说明他如何成长为一个深谋远虑的干练太子。

人设完全站不住,于是他的喜怒哀乐都无法引人共鸣。

即使反转的手法很精彩,当下让观众“爽”了,这个角色依然没有灵魂,不能让人记住。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这部剧,胜在鸡贼,也败在了鸡贼

权谋博弈、你来我往的反转固然刺激好看。

但为了高能而高能,为了反转而反转,毫无节制地加入大量戏剧性“爽点”。

这样持续对肾上腺的高强度刺激,导致观众疲劳麻木,后面怎么反转也不再感觉到“爽”、“高能”了。

戏剧化是服务于故事内核的手段,但不能喧宾夺主。

可惜了。

这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权谋大剧,就这么“爽”着“爽”着,失去了登上神坛的阶梯。

差一点,这国剧就是第二个琅琊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