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1971年末,這個在當下依舊充滿著超前意識的荒誕主義電影《發條橙》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

因此也讓前幾年剛剛拍完《2001太空漫遊》的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再一次被推到電影界的風口浪尖上。這也讓人們十分好奇,這個滿腦子都是奇怪想法的大叔在年輕的時候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其實,在接觸到電影概念之前的庫布里克是一名十分出色的小棋手,大腦十分活躍的他在很小的時候對於下棋就展露出了相當過人的天賦,或許庫布里克一直研究國際象棋的話,美國會多一名棋聖,而這一切都終止於他13歲生日的那天。

誰能想到一個作為內科醫生的父親會送給自己的兒子一臺相機呢?

剛剛拿到相機的庫布里克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想法,他將相機放在一個挖了一個洞的紙袋內,在街上偷拍行人,拍出的相片大多角度很低,這也影響了他之後的電影風格。

在這之後的日子裡,小庫布里克成為了《展望》雜誌社的一名新聞攝影記者,他終於可以有機會拿著相機遊遍美國了,然而好景不長,或許是天才大多都不被理解的緣故,他被解僱了。

當然,這也和他的處女座紀錄片《拳賽之日》的完成不無關係,在同年,庫布里克成功地把這部片子以40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雷電華電影公司,這件事極大地增加了庫布里克的自信心。

《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擁有了一定經驗與自信的他開始了故事片的創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本身就充滿想象力的探索電影再加上當時美蘇的太空競賽,讓庫布里克成功地得到大眾的認可。在位於東半球的另一位影壇巨匠: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還因此在幾年後拍攝了《飛向太空》(又名索拉里斯),還親自向庫布里克對話:“東西半球的呼應”。

至此,總想搞個大新聞的庫布里克盯上了安東尼·伯吉斯的小說《發條橙》。

《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艾力是個學生,卻無惡不作。每當夜幕降臨,他便和幾個狐朋狗友穿上奇裝異服,喝上一杯摻了毒品的飲料,然後四處尋求刺激。

他們瘋狂毆打在路邊獨自唱歌的老乞丐;他們與另一幫小混混進行野獸般的搏鬥;他們開著跑車在路上風馳電掣,橫衝直撞;他們來到了一幢郊外的別墅,戴著面具,哼著歌,打殘了男主人,侮辱了女主人。

回到家,打開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艾力無比愜意。這就是艾力的一天。

《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這部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的認知與格局的電影,即使現在看來也是極具爭議的:整片包含了太多尖銳的元素,它充斥著血腥暴力,恐怖犯罪,荒誕色情。甚至個人暴力與社會暴力的對撞。

單純從故事劇情和畫面來看,《發條橙》是荒誕的不符合邏輯的。主角阿列克斯和他的好哥們完全依據自己的喜好做事,無惡不作的同時又非常喜歡音樂,在作家家中當著作家面侮辱他的妻子的同時穿上怪異的服裝,戴上一根長鼻子,而在這同時,阿列克斯還在一邊跳舞,一邊哼著《雨中曲》,充滿暴力美學的每一幀,都給人一種話劇的味道。

《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過庫布里克:“他的作品經常是冗長乏味、耽於默想、缺乏觀眾識別的,他也正因為這些而傑出”

所以,聰明的庫布里克似乎並不想用簡單的畫面與劇情來告知人們他想表達的東西,他更希望看到人們匪夷所思的看完自己的電影之後,想象出一千萬個哈姆萊特。

當我們二刷《發條橙》的時候,可以看出庫布里克的敘事其實十分嚴謹和細膩,整片一共分成三個階段:阿列克斯作惡、阿列克斯接受懲罰與治療、阿列克斯的“痊癒”。

他通過阿列克斯的一整段過程,獨特的反映出一個人的命運。有意思的是,“痊癒”後的阿列克斯在重獲自由以後遇到了那些曾經被自己傷害過的人們,他突然發現他一想到要欺負人就會感到噁心,以至於他所曾經施惡的人們都對他施予了同樣的惡,他卻毫無反抗之能。

線性敘事瞬時成為了環形敘事,永無止境。人們開始對“壞人”的概念進行反思。

《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其實在電影史上有很多類似的電影,比如塞爾維亞導演斯爾詹·斯帕索耶維奇的《一部塞爾維亞的電影》,通過殘忍的對待退役男優來宣誓演藝公司主權來側面隱喻塞爾維亞艱難且血腥的獨立史,相較來講,《發條橙》在藝術性上面更加優秀。

和詩電影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不同的是,庫布里克的作品表達來得更加直白且乾脆,在對人們好惡是非觀以及社會與個人同化隔離的辛辣諷刺的同時,給人更多的是一種反思,我們真的可以憑藉自己的喜好來評價一件東西的好壞嗎?或者說,大多數人認為的好那就是真的好嗎,涉及到哲學層面的庫布里克更有趣了。

閹割的一章,是對自由充滿希冀的浪漫主義情懷

其實,在《發條橙》的小說版本,故事並沒有結束。庫布里克親手閹割掉了最後一個章節,在小說最後一章講的是阿列克斯自殺失敗之後重歸平靜生活放棄暴力的大團圓結局。

本來是一個不良青年的自我救贖與被救贖的過程,經過庫布里克之手以後,砍掉了原著中擁有教化意義的第二十一章,讓本以“大團圓”收場的故事提前以寓言諷刺的方式結束了。

影片的結尾諷刺性的預示了惡棍少年暴力意志的復甦,雖然經歷了諸多事件,但他仍然是怙惡不悛的典型,人性裡沒有絲毫悔改的的力量,道德與性格仍然不能有向善的變化。

小說作者伯吉斯始終對此耿耿於懷,認為沒有這一章,他的思想就沒有完全表達出來。因此,他對《發條橘子》的電影表示非常的不滿。

《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當然,它還有著另外的一個意思,那就是通過對教條主義的摒棄,從而保留自由的火種。

我們可以試著換一種角度來思考《發條橙》,如果我們把兩者交換,阿列克斯是一個好男孩,熱心公益,幫助他人,閒著沒事就愛扶老太太過馬路,而受到過阿列克斯幫助的人們卻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不符合社會價值觀,需要接受治療,那麼,大家還希望阿列克斯“痊癒”嗎?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天生下來就擁有者不同的興趣愛好與個性,如果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大號的副食品加工廠,每一個人都要變成形制統一,口味相同的罐頭,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自此,發條橙的主題呼之欲出:英文的橙子叫做orange,而在馬來語當中orange有人的意思,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成上了發條的人——它標誌著把機械論道德觀應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有機體上去。

《發條橙》——飽受爭議下荒誕且自由的浪漫主義情懷

現在看來,如果不去閹割最後一章,那才不是充滿想象力且極具藝術思維的庫布里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