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朝流传下来的美食,距今3000余年,慈禧太后都到陕西来吃它

在陕西咸阳的彬县,有这么一道美食,说它是现在陕西小吃面皮的祖宗也不为过,它就是

彬县御面

自商朝流传下来的美食,距今3000余年,慈禧太后都到陕西来吃它

​彬县御面,又叫“玉面”或“淤面”,这三个称呼可并非只是同音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其中深意的。

叫御面,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被当作宫廷贡品;叫玉面,是因为其面色亮如玉;叫淤面,则是因为其制作方法极为独特。

自商朝流传下来的美食,距今3000余年,慈禧太后都到陕西来吃它

​彬县御面,相传是商朝时期,周太王古公亶(dan)父居于豳(bin)时,他的夫人姜女所发明(姜女,即是《诗经·大雅·緜》中所描述的贤良聪慧的夫人),传说她极善于烹调。

后古公亶父由豳前往岐山,且途径了乾县梁山,在这个过程中,姜女也将御面(那时叫做玉面)的制作技艺带到了这些地方,只是由于水土不宜的关系,用那里的小麦粉做出的玉面变成了今日的“面皮”。

过了100多年以后,古公亶父的重孙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回到祖地豳祭祖朝拜,专门讨要其祖母创制、祖父命名的玉面吃,由此玉面则又被称为“御面”。

之后数千年,建都咸阳、长安的秦、汉、唐各个朝代,都将御面作为宫廷贡品。至清末时期,慈禧太后因在宫中翻阅典籍时看到过这御面的由来,后因八国联军入侵,逃至西安时,专门点了彬县御面品尝。

自商朝流传下来的美食,距今3000余年,慈禧太后都到陕西来吃它

​虽说到今时今日,这彬县御面已经经历了3000多年的演变,但它的制作工艺依然延续着当年姜女所创的样式,由洗御面、炼御面、蒸御面、切御面构成,后又被人加了一道压御面,总共五道工序。

自商朝流传下来的美食,距今3000余年,慈禧太后都到陕西来吃它

​洗御面,即将面团放入凉水盆中反复搓洗,直至洗去面筋,然后将洗出的面水过箩沉淀一晚。

炼御面,是将沉淀一夜的面水滤去清水,以文火在锅中边揉边炼,炼至半熟后揉成长条形状。

蒸御面,则是将炼至半熟且揉成长条的“粉条”放于笼内蒸熟。

切御面,指将蒸熟的“粉条”晾凉后,用刀片成极薄的薄片。

而后人所加的压御面,其实是在炼御面与蒸御面的过程中,稍稍改动制法,将揉成长条变成用饸饹床压成长条,使其变成风味独特的御面饸饹。

自商朝流传下来的美食,距今3000余年,慈禧太后都到陕西来吃它

​切御面的工序完成以后,御面其实已经做好了,之后只需摆盘,然后佐以蒜泥、姜末、陈醋、精盐、香油,即可食用。

自商朝流传下来的美食,距今3000余年,慈禧太后都到陕西来吃它

​彬县御面光看起形状,很容易叫人想到凉粉或是凉皮。但其实它与这两者都不同,御面看起来筋光柔软,吃起来光滑爽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比较常见,同时也比较传统的吃法,是前面所提到的将蒸好的御面切成薄片,浇上料汁冷吃。但现在人们也研究出了另外几种御面的吃法,比如说经过压御面工序做出来的御面饸饹,还有将御面饸饹做成炒面的炒御面,吃起来都口感爽滑、美味无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