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掌故丨富美宮“王船”

泉州掌故丨富美宮“王船”

泉州民間信仰有一類王爺崇拜,俗稱“阿爺公”,王爺有很多姓氏,各神樹所祀不同,神的職能是祛瘟驅疫,查察善惡;既降災也賜福,人們多視為凶神,敬而遠之。王爺信仰古有焚燒紙船送瘟神之俗,乾隆年間“竟有以木舟具真器,用以漂於海”(《泉州州府志》)。這種船即稱為“王船”,從晉江大溪的富美渡頭附近送出海。

泉州掌故丨富美宮“王船”

毗鄰富美渡頭的富美宮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距今巳近500年曆史。現存廟宇為清代建築,廟中簷椽斗拱雕刻精美。富美宮主祀西漢名臣蕭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爺二十四尊。蕭太傅俗名蕭望之,是我國西漢時一代儒宗,歷位將相、功標麟閣,被害歿後“天子追念堂之不忘,每歲時遣使祠祭望之冢”(《前漢書》)。泉州俗稱後富美阿爺公,是泉郡大福神之一,規格比任何王爺祠都高,是統轄眾王爺的首領。每屆送王船之舉都由蕭太博指派其他王爺奉於王船上,揚帆出海。送王船不常舉行,若干年才一次,大多在風雨不調或疫病流行的災年,先舉辦醮會禳災,然後送王船。

泉州掌故丨富美宮“王船”

王船是木帆船,船體一般有二三丈長,可載重二三百擔,具有實用性能,經得起風浪。富美宮前有船塢專造王船,醮會之後,由老獻佩符籙登王船操作,駛出泉州灣口至某地海灘,如蚶江或祥芝等地,然後舉行儀式,人員上岸,王船放洋。船途中若未沉沒,大多漂抵臺灣西岸,據記載,清光緒廿九年,王船“金慶順”號漂抵苗果縣後起鎮外堵村,船上神龕奉祀金、韓、池、雷、狄、邢、章七位王爺,左右陳列儀仗樂隊,前有香爐,後艙有柴來油鹽等食物及炊事用具。還有活公羊一頭、活公雞一隻,頗具特色。有云林縣、新竹縣、臺南市、臺中縣、嘉義縣、苗栗縣、臺北市等地臺灣同胞接到未沉沒的王船,即把王船的神靈迎上當地建神廟奉祀,成了今日臺灣民間王爺崇拜的重要源流,並深深結下了密切的閩臺神緣關係。如今,富美宮蕭王爺的分靈遍及閩南、臺灣、港澳、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其中單臺灣就多達2000餘處。

泉州掌故丨富美宮“王船”

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頭之一,是連接內地與出海貿物集散的重地,鄰近的“聚寶街”在宋元時期為國外商賈經商貿易之所地;明代永樂三年(1405年)附近的車橋村,建有“來遠驛”,專為接待國外使者、客人之用;清代、民國期間它所屬的城南片區仍是泉州經貿金融活動的中心地帶。由此可見,富美古渡在宋、元、明、清及民國時期景象之繁榮。而今,泉州的經濟重心片區有所轉移,大船也難以再進富美古渡。古渡已經變得蕭條,但幾多往事如今依然可以尋味,依然能夠見證一個又一個不同時代,不同年華,多姿的符號。

泉州掌故丨富美宮“王船”

泉州掌故丨富美宮“王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