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省”到“出國”川茶突破口在哪裡?

“四川每年出口的茶葉中,自主出口比例不到20%。”近日,第二屆中國(夾江)綠茶出口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聚首夾江,從“出口”中尋找川茶發展方向。


  “四川是全國排名第三的產茶大省。量大,就有產能過剩的危機。”夾江縣茶業協會會長方義開直言,國內消費者偏愛名優茶,但名優茶市場已趨於飽和,“天花板”抬眼可見,需要攻佔更大的國際市場。
  “目前川茶的出口還很依賴中間商。”說到這裡,夾江縣副縣長李品武嘆了口氣。川茶出口的突破口在哪裡?

從“出省”到“出國”川茶突破口在哪裡?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王雲向參會者講了夾江的案例。
  2018年,夾江縣70%的茶葉實現出口,佔四川綠茶出口一半份額。取得這樣的成績,靠的是去同質化和規模化。
  王雲解釋,一方面,夾江在峨眉山與名山兩大名優茶產地的“夾擊”下另闢蹊徑,大力發展長期被四川茶業界忽視的夏秋茶,主攻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夾江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並整合有關涉農資金支持茶葉產業基地建設和企業發展,打造“中國綠茶出口第一縣”,大力扶持龍頭企業,讓中小規模的茶廠抱團取暖。
  “有了種植基礎,精細化管理也很關鍵。”西南大學教授司輝清談起了江西婺源縣的茶葉出口經驗。2015年,歐盟進口有機綠茶市場上,婺源有機綠茶佔了60%的份額。這和精細化的管理是分不開的。司輝清說,創新茶園土地流轉模式、引進新技術和設備、進行有機化改造等一系列工作,幫助婺源縣在茶葉出口上佔了先機,“川茶的出口要做大做強,這些都值得借鑑。”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檢測中心主任劉新則把關注點放在了茶葉出口的安全質量上。他說,要取得國際市場的認可,首先要讓食品安全獲得認可。


  以浙江省武義縣為例,劉新介紹,該縣整合了檢驗檢疫、農業、市場監管等資源,強化監管力度,針對農藥隱性成分等重要指標重點監測,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主動對標、嚴抓品質,才能形成好口碑、攻佔大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