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提出“戰略採購”,究竟什麼是“戰略採購”?

  在去年華為第十二屆核心供應商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華為將進入“採購3.0”時代,即戰略採購時代。華為提到的這個“戰略採購”,是指與核心供應商打造新型戰略合作關係,聚焦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但這不包括“戰略採購”的全部含義。

華為提出“戰略採購”,究竟什麼是“戰略採購”?

  戰略採購作為企業提升持續競爭優勢新興而有效的工具,對處於轉型時期的我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有重要意義。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去理解“戰略採購”?下面我們先從一個實際的例子來展開解讀。

  熵易的諮詢團隊曾給一家企業進行諮詢診斷,通過對採購員的訪談調研得知情況歸納總結如下:

  (1)我們的採購的產品價格已經是最低了,為什麼還要在系統上進行採購,那麼我們發個產品讓讓系統的供應商來報價,看能不能比我們價格低;

  (2)我們採購的產品只有我們這邊才有,其他地方找不到,或是採購的產品有個性要求規定我們;

  (3)我們相信我們的採購在集團內部已經做到非常優秀了。

  針對這個調研情況,我們可以思考和探討一下:

  第一,如果沒有對比,怎麼知道採購的價格一定是最低價?所謂的最低價是本地最低、全國最低還是全球最低?

  第二,對於採購產品而言,低成本的情況是市場有供應或是有競爭(包括替代品或是有多供應商的產品),無供應商的情況下成本是無法預估的。

  第三,集團內的好做法是需要可複製、可借鑑、可傳播的,對於集團型企業來說,如果流程不規範、數據不統一,即便某分子公司的採購成本最低,也不能保證集團整體的採購成本低。

華為提出“戰略採購”,究竟什麼是“戰略採購”?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採購是一個體系,是企業統一管控的戰略任務,集團型企業要以“戰略化、改革化”的思想去推進採購管理。因此,企業戰略採購需要頂層設計、全局引導、逐步推廣、分段落實和執行。特別對於生產型企業,更要根據企業戰略計劃、經營計劃、生產計劃來制定企業戰略採購計劃

  戰略採購除了要根據企業的經營戰略需求,制定和執行採購物料的規劃,還要通過對客戶的需求分析和供應市場、競爭對手、供應基礎等分析,在充分比較的基礎上設定長短期的採購目標,以及達成目標所需的採購策略及行動計劃,最終尋找到合適的供應資源,滿足企業在成本、質量、時間、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指標。

  簡而言之,戰略採購,是以企業總成本最低的計劃採購,以企業歷史數據和公司整體發展規劃為基礎,整合多方供應商資源,以最低價格獲得所需資源的採購過程。因此,戰略採購歸根結底是“數字化

”,目的是優化集團化採購資源,達到“降本+提效+規範”的目的。

  所謂“數字化”是指對公司採購業務的重新梳理和流程再造,將資源整合價值倍增,深度挖掘採購支出數據中的信息。華為也指出“要利用數字化技術,建設極簡交易模式,即致力於通過數字化技術簡化交易鏈條,建設極簡交易模式,把資金、人力和資源投入到更有創造力的工作中去。”可見,“數字化”是企業實現戰略採購的必由之路。

  熵易專注供應鏈智能管理,致力於服務企業採購數字化轉型,擁有多家大型上市集團企業的數字化採購服務經驗,結合國際先進的技術應用,為企業提供採購協同系統、採購諮詢服務、採購數據服務等全面綜合的採購服務,支持企業全品類、全策略下的採購場景應用,幫助企業實現全面性的數字化採購戰略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