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說起幼少兒籃球教育這件事

我們還是得一點一點捋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CBA比賽已經重燃戰火,CBA2.0已經正在進行時,姚主席上任以來,大刀闊斧多次改革,從限制外援人次到明晰工資帽額度,我們看到了CBA聯賽更加邁向職業化進程的腳步。除此之外,我們更加欣喜的看到一條規則——對於超出或不足工資帽的球隊,將繳納青訓專項資金。

世界盃的失利,讓我們認識到了我們和世界一流球隊的差距,我們的年輕一代並沒有跟上世界進化的速度,在這裡小編給大家簡單列兩個數據:CBA U21的球員數量和出場時間僅佔比12.8%,排在除美國以外的頂級籃球聯賽中的第十名,而我們的外援出場時間卻排在全球16個頂級聯賽中的第三名,作為全國最懂籃球的人,姚主席每次改革的核心都猛戳中國籃球痛點。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走出去,請進來”,這個中國足球20年前探討的話題,這次又擺到了中國籃球的會議桌上。在逐漸限制外援出場時間的同時,我們的聯賽也引入了林瘋狂、師弟史蒂芬森和小霸王斯塔德邁爾這樣的NBA球星。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反觀“走出去”方面,我們目前的成果也是喜人的,儘管表現掙扎,但張鎮麟已經坐穩杜蘭大學主力位置;王翊雄在加州州大富勒頓分校也持續首發,表現搶眼;最讓人驚豔的是新疆小夥阿迪力,離家十年的他終於在NCAA獲得了大量出場時間,取得了長足進步;此外逼王王泉澤本賽季因傷還未登場,傷愈復出回來後也必然是賓大核心。在“走出去”這條路上,這些孩子是中國籃球2.0時代的開拓者、先驅者。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儘管看上去成果喜人,但出國深造的球員畢竟是金字塔塔尖,我們的青訓金字塔塔基卻還在搭建之中。對比歐冠豪門,我們的青訓專項資金仍舊顯得十分單薄。2019-2020賽季,歐冠三大豪門皇馬、巴薩和莫斯科中央陸軍預算都在四千萬歐元以上,就連預算最低的貝爾格萊德紅星也豪擲了830萬歐元。以扎爾吉里斯為例,一座僅有三十萬人口的小城考納斯城,卻在球隊身上投入1200萬歐元,哪怕我們把球迷範圍擴大到整個立陶宛,300萬人的立陶宛,平均下來每人也為扎爾吉里斯貢獻了4歐元,歐洲俱樂部和人民對於青訓的支持是國內望塵莫及的。


除青訓外,國內校園聯賽的發展狀況也並不理想,“體教結合”依然是青少年籃球的老大難問題。雖然馬場雄大已經被獨行俠裁掉,但日本仍有八村塁和渡邊雄太兩名球員征戰NBA,日本籃球的逐漸崛起讓我們認識到了他們在體教結合方面的成熟。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以甲子園為例,日本高中棒球聯賽的“超級碗”,超過4000個高中參與地區選拔,從中突圍56支球隊晉級決賽圈。甲子園的成熟度超出人們的認知:百餘年來,雖然聯賽沒有贊助商,但卻有無數的企業贊助學校參加;除了聯賽的成熟之外,參與的球員也是專業級別——18年冠軍大阪桐陰中有6位U18日本國家隊選手。

有甲子園的成功案例,日本籃球“全國高等學校綜合體育大會籃球賽和全國高中籃球選拔賽”幾乎完全照搬甲子園賽制,幾項籃球賽事貫穿整個日本校園籃球,在成熟的體系運營下,青少年籃球賽事進行了很規範的商業開發,很多學校還獲得了穩定的財政支持,嚴格的規範制度在推動日本籃球發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麼甲子園模式有弊端麼?答案是肯定的,現在看來,單場淘汰的賽制在保證了精彩程度的同時,競賽架構的專業性顯得十分不科學。地區選拔的高密度高強度,決賽階段的單場淘汰,低容錯率讓各個學校更注重一時的功利,為了讓短時間內球隊成績上升,個高的孩子打中鋒,個矮的孩子打後衛,完全不重視球員未來的發展,球隊中的定位在入學的那一刻就基本確定了。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看人做飯”,在孩子們漲球的最好時機,卻接受單一位置的訓練,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條件的改變卻不改變訓練內容,過早的固化位置讓不少希望進入職業聯賽的球員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回爐重練。儘管如此,甲子園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就連國內熱度最高的“耐高聯賽”也以中國籃球的甲子園作為目標。

提及中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耐高,但就目前看來,除北上廣外,耐高的普及度仍然有限。高中聯賽尚且如此,成熟的小學、初中聯賽更是鳳毛麟角,我們擁有大量好苗子,卻沒有好的平臺去展示。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那麼什麼樣的小、初聯賽值得參與呢?以由籃球協會倡導、天誠雙龍主辦的全國中小學生籃球聯賽(CEBA)為例,成熟的賽制、完善的賽事安排,兩輪小組賽和交叉淘汰賽的穿插,給了每個球隊充分的比賽鍛鍊,給予球員一定的容錯率,從而讓球員們在比賽中尋找問題、改善問題。低功利性的比賽讓球員們充分體會籃球的魅力,從而成為更好的球員,而不是更“功利的瘋子”。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喜寶動感籃球研討會將在2019-2020年CEBA期間舉辦,而我們也終於捋到了我們的核心問題:幼少兒籃球教育,究竟該怎麼做。

動感籃球有效融合了音樂、籃球運動、韻律操三項特徵,是結合韻律性、協調性、表演性等多項能力的綜合項目,鍛鍊了孩子們的節奏感和身體協調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孩子們的球性和運動能力。

“因材施教、看人做飯”永遠是幼少兒籃球教育的第一要素,與目前其他幼少兒籃球訓練營不同,喜寶動感籃球首創音樂教學模式,以培養興趣為主,不對孩子要求過多技戰術層次內容。

除了教學方式外,喜寶動感籃球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對於具體教學內容又進行了更詳細的劃分。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雖然只是一歲之差,但從身體條件、專注力到學習領悟能力等多方面都差距甚遠,所以在教學方面,教練員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何進行情境導入、如何進行訓練教學等方面都會進行調整,保證孩子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教學課程。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針對平臺而言,喜寶動感籃球也有很廣闊的展示空間,繼CBA、全運會之後,由優秀學員組成的喜寶動感籃球表演隊登上了2019FIBA籃球世界盃的大舞臺,承擔起了包含決賽日、半決賽日在內的3天4場比賽的中場表演任務,獲得了來自世界盃組委會和全球廣大球迷的一致好評。此外,因為世界盃期間的精彩表演,喜寶動感籃球表演隊還將受邀參加2020BTV少兒春節聯歡晚會。在展示平臺上這方面,喜寶動感籃球一直走在全國的最前列

喜寶動感籃球僅僅是天誠雙龍四階段教學體系的第一部分,針對即將步入青訓的球員,教練員會對課程內容進行微調,讓孩子從興趣愛好到有體系、有針對性的訓練過渡,從而達到“動競過渡”的目的。

對於8-9歲及以上的孩子來說,他們的雙腳已經步入了青訓的大門,“世堯青訓”在通過共建校的形式打造出了中國本土的中小學校園籃球,“CEBA全國中小學生籃球聯賽”就是為此階段孩子量身定製的籃球賽事。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在U8、U10、U12、U14以年齡劃分的梯隊外,根據球員們不同的技巧水平,劃分出進階班、專項班和跨越班。“王朝”特訓營、CEBA、校園籃球聯賽等諸多賽事又通過以賽代練的形式,讓球員們從個人技術向團隊協作過渡,在加強個人技術水平的同時,結合一定的實戰,打磨團隊素養,為競賽籃球做準備。

只為專業而練,最適合國內青少年的訓練體系就在這裡—動感籃球篇

世堯籃球“龍之隊”是專為“競賽籃球”階段所定製的課程,世堯籃球的球員們達到14歲時才向職業競賽化所轉變,通過各類賽事交流進行鍛鍊,向職業化籃球進發。

十二年來,世堯籃球與幾十餘所中、小學建立保持多年共建校夥伴關係,幫助、協助學校輸送、培養籃球教練專業人才,現已向北京市級、區級重點校、籃球傳統校校隊輸送百餘名籃球人才。在如今“體教結合”的大背景下,各專業籃球隊的選人模式已有巨大改變,越來越多的校園籃球運動員走上職業道路,世堯籃球作為這條道路上的先驅者,用十多年的實踐經驗探索出了最適合孩子們的籃球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