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三國時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源遠流長,從戲劇到小說、從影視到動漫,這些三國題材的作品伴隨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不過提到三國遊戲,如今玩家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卻往往是由國外廠商所開發的產品,比如CA的《全戰三國》、光榮的《三國志》和《真三國無雙》等等,除了驚歎這些外國人居然對三國古代歷史如此熟悉以外,不少玩家也在為國內沒有出色的三國遊戲而感到惋惜。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在多年以前許多國內遊戲行業的先驅者們,也曾做出過不少高質量的三國作品,但由於各種原因,它們僅維持了短暫的光芒後,便又開始迅速跌落神壇,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今天龍牙要講述的就是這樣一款在國內遊戲市場曇花一現的遊戲《三國趙雲傳》。

愛遊戲的小教師

提到《趙雲傳》就不得不說起遊戲的製作人李蘭雲,與大多數從業者所不同的是,這位如今被稱為“西山居三劍客”之一的著名遊戲人,由最開始所從事的並不是與遊戲相關的工作,李蘭雲是一名在技校任職多年的普通教師,1996年夏天,正值國內遊戲產業迅猛發展的時期,當時早已到了而立之年的李蘭雲,依然在湖北恩施的一家機電學校裡準備著下一學年的教學計劃,回顧起過去的職業生涯,此時的李蘭雲才猛然發現這種朝九晚五、安安穩穩的工作並不是他想要追求的生活。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蘭雲在一本名為《電腦報》的雜誌上,發現一則西山居招聘遊戲策劃廣告,從小便喜歡遊戲的他花了三個晚上的時間,用平時教學常用的電路圖設計軟件,製作了一份名為《地雷戰》的遊戲策劃案,並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寄到位於珠海的西山居總部,正是這個無意中的小小舉動,讓李蘭雲的人生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久之後,李蘭雲便接到西山居的面試邀請,在一番的思想鬥爭之下,毅然放棄那份令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隻身一個人來到這座遙遠而又陌生的城市。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入職西山居後,李蘭雲先是做了兩個月的《地雷戰》,隨後又接手《劍俠情緣》的開發工作,並擔任其中重要主策劃職位,憑藉自身的努力《劍俠情緣》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此時的李蘭雲也逐漸邁向了遊戲事業的巔峰,但好景不長,隨著國產遊戲生存環境逐漸惡化,曾並肩作戰的前導、金盤、騰圖等大陸游戲公司相繼倒閉,而此時的西山居也正經歷著命運的拐角點。雖然這段時間李蘭雲又參與了《決戰朝鮮》《劍俠情緣2》等遊戲的製作,受大環境的影響,時任西山居老闆求伯君最終還是決定重操舊業,將公司業務的發展方向定位在電腦辦公軟件上,這讓當時一心想做遊戲的李蘭雲,第一次萌生另起爐灶的想法。

珠海第三波

在好友的引薦下,李蘭雲結識了當時“第三波”的總經理杜紫宸,並在多方面達成共識,作為一家臺灣的老牌遊戲公司,第三波雖然早已揚名業內,但旗下業務卻一直以代理和發行為主,研發方面實力非常薄弱,所以杜紫宸便打算在大陸成立一家新公司,並利用當地人力成本較低的優勢培養出一批屬於自己的研發團隊,這樣的想法也恰好與當時打算自立門戶做遊戲研發的李蘭雲一拍即合,於是一家名為《珠海第三波》的遊戲公司,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破土而出。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李蘭雲先後找到吳勁、潘智捷、張宏資等原“西山居工作室”成員,組建一個新的研發團隊,並著手開始首款產品的開發工作,受限於當時國內遊戲研發水平,項目組則以市面上現有的產品作為參考,來製作他們心目中理想的遊戲,當時《暗黑破壞神2》在國內掀起了一股ARPG熱潮,因此李蘭雲便決定以暗黑為模板,採用三國曆史故事為題材,開發出一款具有中國特色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玩法和題材都確定好之後,該找誰來做遊戲的主角?經過一番深入探討,製作組發現了這種以暗黑為架構的遊戲,更適合塑造出一個獨立人物形象,以及圍繞這個角色來講述到他身邊所發生的種種事情,從三國題材來說,像曹操、孔明、劉、關、張這樣的角色,大家對他們的故事早已非常熟悉,人物可塑性十分有限。如果採用知名度一般的武將作為主角,又會導致題材過於冷門,讓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正當所有人都為此苦惱之時,李蘭雲恰好在某部影視作品當中,發現了一位十分契合這款遊戲三國名將,那就是素有“白馬銀槍”之稱的常山趙子龍,《三國演義》中趙雲智勇雙全的形象在民間裡同樣有著極高人氣,他的生平事蹟又存在許多空白,幾乎就是一個可以用於改編的完美原形,於是製作組便敲定趙雲作為遊戲中的第一男主角,這款叫做《三國趙雲傳》的作品,也在不久後出現在玩家面前。

出師未捷身先死

英姿颯爽的銀盔少年、刀戈與吶喊聲交織的戰場,《趙雲傳》的推出徹底顛覆了玩家對國產三國遊戲的認知,當年絕大多數三國遊戲基本都在採用回合制玩法,紙上談兵的戰鬥模式根本無法演繹出那些劍拔弩張的經典戰役,而像《趙雲傳》這種第三人稱視角的即時制戰鬥,則很好解決掉以往遊戲中畫面張力表現不足的問題,諸如馬戰、單挑、列陣等戰爭題材要素,均呈現出一種極具動感與張力的全新面貌。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為了能最大限度還原出三國時期的真實場面,製作組還參考了大量歷史文獻,對遊戲中的每一個城池、戰場、乃至軍營、帳篷等場景,都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刻畫,故事則採用的史實與虛構相結合的方式來展開,除了一些耳熟能詳的三國人物以外,諸如左慈、馬文鷺、夏侯蘭等歷史上並不存在的角色也在遊戲中悉數登場,並與主角產生深厚的情感羈絆,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填補趙雲生平的空白部分,同時也讓遊戲的整體劇情變得更為緊湊豐滿。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除了畫面與劇情上帶來的震撼,《趙雲傳》在戰鬥系統設計方面也同樣可圈可點,遊戲裡一共有劍、槍、弓三種武器,每種武器分別設有四種不同的專屬技能,在遊戲中玩家需要根據戰場上的兵種與武將類型,使用相應的武器對敵人進行有效打擊,比如步兵的弱點是劍系武器,騎兵則需要使用長槍擊殺,弓箭則用來對付那些會瞬移和遠程攻擊的妖術師等等。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在某些難度較高的戰役中,玩家還需要對戰場形勢作出預判,在適當的時機使用符咒或技能控制對方行動,在集火輸出對面的重點部隊,並創造出與BOSS“1V1”的機會,如果大局觀不夠很容易落入對方的包圍圈,淹沒在敵人一波接一波的攻勢之中。遊戲中所獨有的裝備煉化系統和其他傳統RPG不同,《趙雲傳》中那些極品的武器防具往往並不是通過戰鬥掉落,而是採用特定的合成公式煉化而成,玩家一旦擁有神器的裝備後,在亂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從多方面對比《趙雲傳》均達到當時國產三國遊戲的最高水準,幾乎成為一款里程碑式的作品,這款開發成本僅100萬《趙雲傳》在兩岸三地共銷售20萬套,也是繼《劍俠情緣2》之後銷量最高的國產研發遊戲,只可惜在遊戲研發期間,第三波內部突然發生重大人事變動,隨著以杜紫宸為首的管理人員相繼離職,新任總經理與珠海分公司的關係也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因立場與經營理念不一致,李蘭軍等人與新任管理層出現一系列摩擦,並逐漸演變成臺灣總公司與大陸研發團隊間的矛盾。

記憶中的《三國趙雲傳》因何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

《趙雲傳》上市前夕,以李蘭云為核心的開發小組集體出走,後續接手的製作人員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竟刪掉了遊戲中大量的支線任務與彩蛋,同時還夾雜了許多莫名其妙的BUG,所以今天我們玩到的《趙雲傳》其實已經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遊戲。在之後的日子裡,雙方在各自的遊戲事業上均無建樹,第三波隨後自研的《三國孔明傳》《四大名捕》等遊戲均表現平平,最終慢慢淡出遊戲圈,而李蘭雲投身於教育遊戲軟件,經歷數年時間也未能修成正果,前幾年還與裘新和羅曉音以“西山居三劍客”的名義,推出一款名為《新劍俠傳奇》的產品,由於遊戲品質欠佳,《新劍俠傳奇》也淪為一款“賣情懷”的作品,最終在玩家口誅筆伐下消失在眾人的視野。

結語

李蘭雲與第三波故事也是國內無數遊戲公司與研發團隊的縮影,許多有能力、有想法的遊戲開發者,很多時候由於不懂人情世故而得不到重用,在一次次的高管空降與人事鬥爭當中,他們也往往淪為辦公室政治下的犧牲品,最終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碌碌無為,公司也在一次次錯誤的決策下,逐漸偏離原本的發展軌道,最終走向滅亡,這也是當年無數優秀國產遊戲胎死腹中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