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界大佬——椽头蒸馍一出,谁与“蒸”锋

都说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这话没错。

但馒头这个东西,似乎全国不论什么地方都有,没有人能够讨厌得起来。

而在陕西蒲城,就有一种造型独特的馒头,因形状略像椽头,故而叫做椽头蒸馍。

馒头界大佬——椽头蒸馍一出,谁与“蒸”锋

​椽头蒸馍历史不久,据说是从清初开始有人尝试着这么蒸馒头,后来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逐渐改进了工艺,于是慢慢在周边有了些许名声。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蒲城的椽头蒸馍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吃。

馒头界大佬——椽头蒸馍一出,谁与“蒸”锋

​据说清末林则徐被贬来到蒲城,当地官员就用这椽头蒸馍来招待他。而后,慈禧太后西逃至西安时,也曾点名要求吃这椽头蒸馍。

至解放后,省政府希望能够将这椽头蒸馍发扬光大,因此专门从蒲城邀请制作椽头蒸馍的手工艺人来到西安,结果来了以后才发现,这椽头蒸馍对于水质的要求极高,而西安周围却没有能够供应合适水源的,只好就此作罢。

至90年代初,这一地方传统名吃终于焕发生机,从此被发扬光大,乃至走出蒲城,走出西安。

馒头界大佬——椽头蒸馍一出,谁与“蒸”锋

​正宗的椽头蒸馍,做工是极为讲究的,有有“一水、二面、三酵、四和、五压、六揉、七蒸、八起”之说。其中只要有一道工序的工艺不合标准,就会对椽头蒸馍成品的色香味造成很大影响。

馒头界大佬——椽头蒸馍一出,谁与“蒸”锋

​一水。蒸出来的馒头是否香甜,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蒲城地下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只有蒲城县东槐院的井水能够做出最为优质的椽头蒸馍,究其原因,其实主要是因为那里的地下水经过土层的层层过滤,不论是含有的矿物元素还是pH值,都是最为适宜的。

二面。制作椽头蒸馍用的面粉,最好是人工磨制的面粉,原因是因为人工磨制面粉时,不会有机器高强度运转所产生的热量,不会对面粉中的某些成分造成破坏。

三酵。制作椽头蒸馍所用的酵母,一定得是自然的面酵母,而不是化学酵母。否则,蒸出的馒头极容易开裂和霉变。

四和。和面时的水温和水量并不是恒定的,而是要根据季节、气候以及天气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五压。压的工夫其实时很重要的,做椽头蒸馍,需要用到压杠,而专用的压杠也有大小之分。需先用大杠将面絮压成块状,再将其面块切成小些的长条,然后放在小杠上压制一遍。这样压过的面,极其筋道而光滑。

六揉。揉面的工夫在于手劲,经过两轮压过之后,面的韧性和硬度都刚好合适,再经过揉、搓、滚、切、捏、完等工序,使其完全成型。

七蒸。椽头蒸馍上锅蒸制时,要求气不可断,每层笼上锅前,都需要前一笼完全被蒸汽鼓满,再上新一层笼。另外,火候也极其讲究,上笼的过程,一定需要猛火,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层都能够迅速灌满蒸汽,待二十多层笼全部码好以后,改用文火蒸馍。

八起。起笼时,要求不能停火,否则容易出现在起笼时,由于温度的变化导致馒头塌陷坍缩。

馒头界大佬——椽头蒸馍一出,谁与“蒸”锋

​蒸好的椽头蒸馍,外酥里嫩,可数日不裂,且营养丰富,甘香盈口,又便于携带,易贮藏,因此,凡是吃过椽头蒸馍的人,无不拍手称绝。绝者有三:

一是色绝,光泽晶莹,体如美玉,摸拟凝脂,浑如元宝,亮丽呈彩,款款赛碧,十天半月,决不霉变,椽棱分明,掰开齐茬,千层万层,酥脆掉渣。

二是香绝,天然浑成,异香扑鼻。先水之究,用面之精,发酵之巧,和面之工,制作之妙,烧火之能,集于一身,原始之香,绿色食品。

三是味绝,食之味长,满口皆香,热吃不粘,到口松软,甜香清悠,回味无穷,冷吃香酥,自然疏散,嚼之有劲,咽之顺口。

馒头界大佬——椽头蒸馍一出,谁与“蒸”锋

​有这三绝,也使椽头蒸馍成为了人们宴请宾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的必备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