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经商谋略:所谓做生意,就是交朋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生意场上,也是如此,要广交朋友,甚至可以说,所谓做生意,就是交朋友。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对生意场上的交友之道,有着独特的认知,他说:“人心晦晦,人性难测,凭什么别人孤寡单独,就只有某某人到处受欢迎?缘由无他,盖因某人平常爱交朋友,到处交情耳。”

胡雪岩是真正将交朋友当作一种经商谋略的,在他看来,做生意,出外靠朋友,在“家”也靠朋友,要能为朋友着想。当然,胡雪岩这里所讲的“家”主要是指自己的店铺,放到现在的生意场上,也就说要把下属、员工当“朋友”,为其充分着想,然后才是依靠他们。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经商谋略:所谓做生意,就是交朋友

下文我们就来介绍下胡雪岩是如何将交朋友、靠朋友当作经商谋略的。

为了赢得朋友,在阜康钱庄开业的时候,胡雪岩自己垫钱给一些大官的太太、小姐、少爷等各存了二十两银子,也给黄巡抚的仆人刘二存了二十两银子。刘二拿到存折,不仅马上在阜康钱庄存进一百八十两银子,而且向他的朋友罗尚德宣传胡雪岩为人守信用、讲义气。罗尚德本是清军绿营的一个小军官,利用各种手段攒了一万一千两银子,听说胡雪岩为人厚道,连夜起出全部银子拿来存入钱庄,且声明不要存折、不要利息。罗尚德的到来,还意外地解决了胡雪岩的难题。

原来,胡雪岩为了帮助从浙江调任江宁的一位藩台填补二万五千两银子的亏空,已凑了一万多两,还差一万多两银子。罗尚德的一万多两银子,正好可用作借给这位藩台的银款。胡雪岩之所以慷慨地帮助调任的这位藩台,也有争取他将来能支持自己,将江宁方面与杭州的钱款往来交由阜康钱庄代理的考虑。他既是为了交朋友,也是为了靠朋友。

胡雪岩对于罗尚德,不仅是话说得漂亮,而且是条件优惠:三年定期,期满后本利共一万五千两银子。这样,如果罗尚德回乡,正好可以还清他早年借的一万五千两的债务!胡雪岩这样为朋友着想,也是有考虑的:军营官兵们马上就要开往前线打仗,他们身上的钱往哪儿放?一听罗尚德的宣传,定会拿来存入阜康钱庄。

朋友就是厚黑学中有孔必钻的“孔”,朋友就是人脉经营学中“关系网”。因此,胡雪岩喜欢处处交朋友,时时帮人忙。此外,胡雪岩交起朋友来,生冷不忌,水陆并陈,没有三六九等的界线,真正是什么人和他都有缘分。

胡雪岩的“朋友”,主要是生意上的朋友,为着各自的或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合作,双方互惠互利,互兴互荣,以利益为纽带,谋求对方的支持与帮助。这就是胡雪岩的所谓“靠朋友”。胡雪岩一向认为生意场中,无真正朋友,但也不是到处都是敌人,既然大家共吃这碗饭,图的都是利,有了麻烦,最好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斗劲,结果谁都没有好处。他的“替朋友着想”,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充分揣摩对方的需要,照顾对方的利益,并对对方施以恩惠。在他看来,自己的生存发展靠的是朋友,为了赢利还需为朋友着想,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比如罗尚德存钱一事便是胡雪岩赢得朋友、又获得朋友支持的一个例子。

只有替朋友设想,才能赢得朋友;有了朋友,才能靠朋友。胡雪岩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发展成雄踞一方的老板,其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依靠朋友这一经营谋略却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谚语流传很广,成了很多的座右铭,而胡雪岩又发展了它,加进了“在家也要靠朋友”的内容。从胡雪岩的业绩看,朋友们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有时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然而,胡雪岩并没有只是被动地靠朋友,而是积极主动地帮朋友和与朋友合作,收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这一点在他还是学徒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后来,随着他生意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他更是慷慨出手,帮助朋友、奖掖后学。由此,聚集了一大批朋友在他周围,成了他事业的忠实伙伴和得力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