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為何還被稱為名將?歷史上還有哪些百戰百敗的名將?

洛克特人


這是一種歷史的錯覺。兀朮儘管曾先後敗在吳玠、劉錡、岳飛等人之手,但終其軍事生涯看,兀朮打的勝仗要遠遠多於敗仗。兀朮的進攻,讓大宋帝國損失慘重,他是金滅北宋的重要功臣,是金伐南宋的主要將領。

兀朮早年參加的戰爭

兀朮即完顏宗弼,是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又稱為四太子。他的軍事生涯是從金與遼國的戰爭開始的。

1122年,在一次與遼兵的遭遇戰中,兀朮在戰鬥中殺死八名遼兵,生擒五人,從此聲名鵲起,以勇敢過人而聞名女真。

1125年,宋金戰爭爆發,兀朮隨宗望出征,攻佔燕京,連克中山、真定、信德。

1126年,兀朮攻破湯陰,進逼濬州。面對兀朮強大的攻勢,宋軍望風而逃,濬州失陷,金兵渡過黃河,進逼開封。宋朝廷被迫割地請和。不久後,由於宋室毀約,兀朮再次隨宗望南下,圍攻開封。

1127年,金擄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北方大片土地淪陷,兀朮先後擊敗鄭宗孟、趙成、黃瓊等多股抗金武裝。

兀朮南征,卷席南宋半壁江山

建炎三年,即1129年,金國以四太子兀朮為統帥,動員了轄下蕃漢之師,大舉南征。是役是兀朮軍事生涯的巔峰之戰。

九月,金兵攻陷南京應天府。十月,兀朮兵分兩路,一路出擊江西,一路出擊浙江。宋高宗落荒而逃,先是從建康逃到杭州。兀朮獲悉高宗去向,便分兵來追,高宗在杭州呆了七天,又竄至越州。

金兵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在兀朮的利誘下,手握十萬大軍的建康留守杜充投降。建康失守後,兀朮的金兵長驅南下。兀朮攻下杭州後,高宗又從越州逃往明州。兀朮命部將率四千精騎一路急追,高宗在明州失陷前,乘船逃到舟山群島上的定海縣。兀朮派舟師入海追擊,高宗又從定海逃到了溫州。金兵在海上追了三百里,算宋高宗命大,沒有落入敵人之手。

自從兀朮大舉南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蹂躪江、浙、皖、贛,戰果可謂輝煌矣。儘管宋軍在局部戰場上有過小勝利,但在大會戰中,金兵是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當時女真只是一個人口不多的民族,兀朮幾乎吞掉半個南宋,實是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

兀朮在率軍北返時,在長江遭到韓世忠水師的阻擊,雙方在黃天蕩相持四十八天,不習水戰的金兵吃了大虧,不過兀朮運氣還算不錯,最終還是打敗了韓世忠,率部返回長江以北。

引兵入陝,再創輝煌

兀朮橫掃東南後,宋高宗十分擔心金兵再次南下攻略,遂指示張浚在陝西主動出擊,以牽制金兵南下。張浚拼湊了一支四十萬人的軍隊,駐守關中的金國名將完顏婁室面臨南宋軍隊巨大壓力,便緊急向兀朮求援。兀朮遂引兵赴陝,與婁室會合。

建炎四年九月,南宋軍隊與兀朮、婁室的金兵在富平丘陵地帶展開決戰。宋軍人數雖多,在部署上卻很不慎重,安營紮寨於平原地帶。統制吳玠對這一部署提出批評,認為宋軍應占據高地有利地形,憑險為營,否則這一帶平原地區,容易遭到金國騎兵的進攻。然而他的意見卻沒能得到重視,諸將以為,此帶雖地形平坦,然多沼澤,縱是金兵鐵騎前來,也難以馳騁。

事實證明,沼澤根本擋不住金兵鐵騎。兀朮與婁室令部下備好了許多木柴與裝填沙土的囊袋,移土擔柴,填澤鋪路,很快在沼澤地開出足以令馬匹行進的道路。婁室攻宋軍左翼,兀朮攻宋軍右翼。金兵出奇不意越過沼澤發動進攻,大出宋軍意料,是役宋軍遭到慘敗,被迫撤退,關、隴六路幾乎都落入金人之手。

神話不再,兀朮連遭失利

富平之戰,也是兀朮贏得勝利的最後一場大會戰,此後,他便從巔峰跌下,屢遭敗績。

1131年,兀朮率十萬人馬進攻和尚原,試圖打開通往四川的道路。宋將吳玠面對強敵,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地形優勢,阻擊敵軍。針對敵軍騎兵厲害的特點,吳玠挑選精卒,以強弓勁弩輪番射擊,以密集箭雨阻滯金兵進攻。兀朮前進不得,只得稍稍退卻。吳玠派出一支軍隊,截擊金兵糧道,並派弟弟吳璘設伏於險要之地。在宋軍的偷襲下,金兵的後勤運輸線頻遭打擊,很快兀朮便發現糧草不足,難以發動進攻,不得已之下只能退兵。吳玠縱兵於深夜出擊,連破十餘座金營。兀朮倉皇而逃,半途又遭到伏擊,身上還捱了兩箭。和尚原之戰,金兵被宋軍俘獲者以萬計,這也是兀朮的第一次慘敗。

1134年,金國元帥兀朮又糾集十萬餘大軍,發動仙人關之戰。金兵鑿山開道,兀朮發誓定要攻破仙人關,以報和尚原失敗之仇。金兵使用各種方法進攻仙人關,先是以雲梯攻擊壘壁,吳玠以撞竿擊碎敵人的雲梯。兀朮再使出鐃鉤、火箭等戰法,但始終無法破關。經數日相持,吳玠料敵銳氣已失,遂主動出擊,搗入敵營,金兵陣腳大亂。金兀朮自忖難以攻克仙人關,且損兵折將,遂引兵而去,半途再遭宋軍伏擊,損失慘重。這是兀朮的第二次慘敗。

1140年,兀朮以十萬精兵,進攻順昌。順昌守將劉錡本是西北名將,以勇敢善戰而著稱,其麾下主力是著名的抗金義師“八字軍”。面對兀朮的進攻,劉錡非但沒有亂了陣腳,反倒給兀朮下戰書,甚至建五座浮橋,邀兀朮過河來戰。劉錡表面上修橋,實際上暗地裡搞了小動作,在河邊水草地以及河上流撒毒藥。時值夏季,金兵人馬俱渴,爭先飲水,結果大量士兵與戰馬中毒。兀朮仍自恃擁有精銳重裝騎兵“鐵浮圖”,一味尋戰。劉錡早已想好了對付金兵鐵浮圖的辦法,在戰鬥中,以長槍挑去金騎之鐵盔,以大斧斷其臂。雙方在順昌展開激戰,劉錡憑藉自己的智勇以及全體官兵殊死反擊,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贏得了順昌保衛戰的勝利。這是兀朮的第三次失敗。

順昌之戰後,兀朮休整一段時間。此時岳飛兵入郾城,已經嚴重威脅到開封城,兀朮遂決心先下手為強,率領大軍進逼郾城,與岳飛一決高下。郾城會戰拉開戰幕。這次兀朮又帶來了他的看家武器:一萬五千騎的柺子馬。柺子馬的戰術是這樣的:以三騎為一組,三匹馬貫以長索,人馬都全副武裝,有重型盔甲防護,在戰鬥時,三馬同時並進,衝擊力更大,協同作戰。岳飛命令步兵執麻札刀入陣,不許仰視,只顧砍柺子馬中最薄弱之處:馬足。由於柺子馬三匹相連,只要砍倒其中一匹馬,另外兩匹馬便無法前進了。這一戰,兀朮的看家武器幾乎被廢了,他不禁大慟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岳飛直追十五里,兀朮狼狽而逃。這也是兀朮的第四次慘敗。

綜上所述,兀朮的軍事生涯,實以和尚原之戰為轉折點,在此之前,他率金兵一路高歌猛進,所向無敵,縱橫東南,如虎入羊群,狂飆西北,似風捲殘雲。兀朮軍事從勝利走向失敗,其實並不單純只是個人的指揮能力問題,而是金國在經過瘋狂擴張後,有力不從心之感。南宋在頂住金人進攻後,資源、人口、經濟上的優勢逐漸顯現,一批優秀將領脫穎而出。反觀金國,在所佔領的中原地區抗金運動此起彼伏,兀朮幾度用兵,兵力上限就是十萬,難以摧毀打垮南宋的軍隊,金國的弱點逐一暴露,這些都是導致他後期軍事不如意的原因。不過,從其一生來看,應該說兀朮並非一個百戰百敗的將領,而是有過極其輝煌的戰績,特別是1129年的南侵之戰,打得大宋帝國毫無還手之力,皇帝滿世界亂逃,他的軍事才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


君山話史


絕對不能說金兀朮(完顏宗弼)一輩子打敗仗,此人是當世難得的軍事家兼政治家,金國曆史上,除了粘罕(完顏宗翰),論綜合實力,無出其右。金兀朮一生確實走過幾次麥城,搞得灰頭土臉,但總的來說,他還是勝多敗少,無愧於名將稱號。

倒是與他同一時期的宋朝大將劉光世,雖名列中興四將,其實是個名不副實的草包。此人一見金兵就逃跑,官越做越大,膽子越來越小。劉光世害怕金兵,竟然多次寧可抗旨,也不願意出兵抗金,與韓世忠、岳飛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人乾脆送了他一個綽號:長腿將軍!

金國名將金兀朮

金兀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人稱四太子,女真名“兀朮”。金國皇位由完顏阿骨打傳給弟弟完顏吳乞買,再由完顏吳乞買,傳給完顏阿骨打的長孫孫子完顏亶,直接跳過了“宗”字輩。其實,完顏家族中,“宗”字輩才是人才輩出的一代。

金國滅國遼、滅北宋,功勞最大的就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完顏宗弼(金兀朮)哥仨。相對於完顏家族中的溫和派,金兀朮是典型的“鷹派”人物,一直主張對大宋採取強硬的軍事力量,是堅定的“滅宋派”。

這就是中國人不喜歡金兀朮,甚至各種文學作品中,要大肆貶低金兀朮的原因。其實金兀朮不光是出色政治家,也是出色的軍事家。

除了滅遼和滅北宋戰爭,金兀朮的戰功主要體現天會六年、七年的“搜山檢海捉趙構”、天會八年的“富平之戰”、天眷三年的宋金戰爭。

這幾場戰爭跨度時間長,南宋拜得難以啟齒。“捉趙構”,金兀朮一路暢通無阻,打到寧波、舟山一代,逼得趙構從海上逃往福建。“富平之戰”,宋軍十八萬人馬全軍覆沒。不細說,丟臉!

金兀朮的三次走麥城

金兀朮被人譏諷為“常敗將軍”,主要是他經歷的三次慘敗。

第一敗:激戰黃天蕩

黃天蕩之戰發生在“搜山檢海捉趙構”後,金軍撤退的路中,被韓世忠打了個伏擊,又被岳飛搞了個襲擊。

金兀朮因為進軍太順,南宋軍隊如同紙糊,金軍搜刮了大量財寶,滿載而歸,心情過於放鬆。沒想到在鎮江,遭到了韓世忠的伏擊,損失不小,一時被堵在江口過不了江,雙方竟然僵持了四十八天。最後金兵一夜開通三十里河道,才由此河道進入秦淮河,逃往建康。

在得到了漢奸的指點後,金兀朮狠狠地報復了韓世忠,以火箭把韓世忠的水軍,燒得損失大半。就在金兀朮再次放心,準備渡江時,又在牛首山遭到了岳飛的襲擊,損失慘重,狼狽而逃。

實際上,黃天蕩及此後的渡江戰,宋金互有勝負,雙方損失都不小。不過考慮到這是南宋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的“大勝”,所以,後世對此多有神話。

第二敗:慘敗和尚原

這次讓金兀朮吃盡苦頭的是,扼守陝西的吳玠、吳璘兄弟。金國人的戰略意圖是,奪取陝西,今陝西入川,順江而下,形成北路和西路,兩路對南宋的夾擊。

這一次,金兀朮敗得沒臉見人,他自己身中箭傷,還被人描繪成“剃其鬚髯而去”。

第三敗:失手於劉錡和岳飛

這件事發生在天眷三年,在順昌,由於金兀朮麻痺大意,沒瞧得上劉錡的幾千人馬,結果被劉錡搞了個背後襲擊,吃了個大虧。

在穎昌,又被第四次北伐的岳飛接連打敗,被迫退守開封。

其實,金兀朮雖然也吃了幾次敗仗,但是損失遠沒有民間傳說的那麼大,更不能掩蓋他的強勁實力。

長腿將軍劉光世

跟金兀朮相比,劉光世才是名副其實的“常敗將軍”。劉光世打仗,一般自己不在前線,一切為了逃跑方便!他害怕金軍,害怕到讓人無語的程度,為了避免跟金軍交戰,他竟然多次抗旨,躲避徵調。

其實,劉光世的逃跑,完全是跟他爹學的。他爹劉延慶就是個逃跑將軍,曾經為了逃跑方便,放火燒自己的大營,導致自己的人馬相互踐踏死傷無數,還把大軍糧草燒得光光。劉光世一直追隨其父,逃跑的功夫青出於藍。

建炎三年:金軍自黃州渡江,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南逃;

建炎四年:金軍攻楚州,劉光世抗旨不出;

紹興元年:金軍渡淮,劉光世抗旨不行;

紹興六年:偽齊渡淮攻宋,劉光世棄城南逃

因此,劉光世被當世的人斥為“長腿將軍”,張浚就多次要求裁撤劉光世的部眾。但就這樣一位“長腿將軍”,不但活得滋潤,還被稱為“中興四將”!

名不副實的中興四將

不知道“中興四將”是誰評出來的,要是宋高宗趙構,他肯定也是咬著牙子給的。劉光世這傢伙打仗不行,自保的能力一等一,多次抗旨,甚至逃跑,朝廷只能對他乾瞪眼,趙構還得不停地給他加官進爵,最後被封為國公。

原因就是劉光世手上有一支“劉家軍”。大家都說“岳家軍”,其實根本就沒有岳家軍,岳飛也沒有把軍隊變成私人部曲的能力,但劉光世有。

首先劉光世是“將二代”,從他父親手上接過來的班,經過劉家父子兩代人改造,這隻軍隊只認劉光世,別人指揮不了!另外,劉光世對這支部隊的管理很奇特,一是放縱,二是恩遇。靠個人感情維繫上下級關係,從來不管部隊的戰鬥力,軍紀松得像土匪。這種管理,導致很多的流寇很願意加入“劉家軍”,“劉家軍”成了他們共同損公肥私的工具。

趙構曾經收繳過劉光世的兵權,但部下為此鬧出譁變,四萬人投降了偽齊。離開劉光世,無人管得了他們,就是這麼畸形,趙構不得不小心應承。這就是劉光世為什麼逃跑得那麼“大義凜然”,抗旨抗得那麼“習慣成自然”的原因!

“中興四大名將”,就算劉光世活得瀟灑,他一輩子被受到過打壓,安安穩穩享福,快快樂樂老死,真夠奇葩!


尋根拜祖


1140年7月8日,金兀朮揮軍1.7萬騎兵直撲郾城縣以北二十多里處,目標是奪取岳飛軍駐守的臨穎。岳飛軍傾城出動和金軍野戰於臨穎以南郾城縣以北二十多里處。戰後岳飛軍退入郾城城內,金軍佔領了臨穎,阻斷了岳飛軍郾城和穎昌的聯繫咽喉。這便是常被提及的郾城大捷。

為奪回臨穎,打通郾城和穎昌的聯繫咽喉,岳飛派岳雲率背嵬軍繞道北行,加強穎昌守軍王貴的軍力。又從淮寧府調來張憲軍加強郾城軍力。7月13日,岳飛軍南北同時出擊,意圖夾擊金軍。北線王貴軍被金軍包圍,主將王貴險被俘虜,岳雲率背嵬軍救回王貴。王貴因之作戰意志動搖,戰後被岳雲揭發。岳飛以軍法處斬王貴被眾將求情救下。王貴回頭編了一個穎昌大捷上報朝庭,說是斬敵首500餘級。幾十年後,岳飛孫子岳珂說,和戰爭規模不符,一揮筆改成了斬敵首5000餘級。

南線岳飛軍前軍統制張憲,督軍北進,措置掩殺金賊。但在小商橋一帶被金軍包圍,岳飛軍名將楊再興等300餘遊奕軍騎兵,被金軍圍殲。14日天亮,張憲軍方才找回楊再興等眾將士屍體。同時發現金軍虛守臨穎,張憲即督軍進佔臨穎,卻是空城,金軍去向不明。實際上,金軍在圍殲楊再興等將士之後,便悉數揮軍北進,合圍穎昌王貴軍,只留下少數金軍虛守臨穎。此中奧妙張憲雖也明白九分十分,但也不敢輕舉妄動。7月14日穎昌王貴軍和金軍對陣,鑑於13日被圍險情,王貴作戰意志動搖,遂放棄穎昌退向郾城西南的裴城,以致岳飛動用嚴厲軍法。至此,岳飛軍敗局已定。7月18日,岳飛給皇帝寫信乞令班師,7月20日,不等皇帝回信,岳飛便倉惶班師退出河南。

此役足見金兀朮用兵精準,知彼知己,確為一代名將。


用戶3919268242451


是啊,金兀朮一直打敗仗,但打贏一場就行了:攻破汴梁城,活捉宋徽宗、宋欽宗。漢高祖劉邦不也是一直被項羽打得四處逃竄嗎,只要最後打贏一場,就行了。

何況,金兀朮並沒有題主所說的“幾乎都在打敗仗”,這是評書《說岳全傳》為了拔高岳飛,只能無限拉低金兀朮。事實上,金兀朮打仗和幾乎所有將領一樣,也是有贏有輸,輸贏參半的。贏了最重要的那場,就是名將。

仔細看一下《孫子兵法》就可以理解,所謂百戰百勝,一點用都沒有。如果這一百場仗都對戰略勝利沒用,那麼這百戰百勝就是狗屁。人家輸一百場,卻有利於最終的戰略決戰,那麼這個百戰百敗的將軍就是一個大材。

還是拿項羽和劉邦舉例。

項羽這個人,太過自負,卻又沒有很高的戰略眼光。只追求單一戰役的勝負,而且把勝負看得很重要。不允許自己輸一場。於是一直贏一直贏,到了決戰,卻輸了。

輸了一場,就受不了了,就自殺了。

項羽也是百戰百勝的名將啊,有個屁用。

相反,劉邦就豁達多了。反正總是輸,輸了就跑,跑回去重整力量,繼續再戰。

劉邦為什麼輸了那麼多還沒有傷筋動骨,因為劉邦有根據地啊。敗了,跑回去,補充能量,然後再出去打。

說句題外話,這都多虧了蕭何能幹。


趣談國史


金兀朮其實並非後人說的那樣不堪,他當時被稱為“四太子”並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份,而是金兀朮本身也是個有勇有謀之人。只是可惜他後來遇上了岳飛、韓世忠、吳階、張俊等人才導致屢戰屢敗,成立“常敗將軍”。

之所以打了一輩子敗戰金兀朮還被稱為名將,是因為他曾經所作的一件事,其功勞無人可及。

首先說明下,“金兀朮”這個名字只是小說上使用的,他本人並不是姓金,因為女真人建立的政權國號為金,所以很多人就用國號給他起了個名字。

金兀朮的本命叫完顏兀朮,乃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漢名叫完顏宗弼。他其實是一個擁有卓越軍事能力的將領,也被後來的金世宗稱為“宗翰之後,唯宗弼一人”的美譽。

金兀朮被稱為名將的原因,就是撕毀第一次紹興和議,將偽齊的領土納入了金國版圖。

第一次紹興和議是金國主合派完顏昌等人與南宋簽訂的,當時合議的條款是,金國要把佔領的偽齊的領土還給南宋,但這樣一來,金國佔領的宋朝土地就會大面積的縮水。

而金兀朮本就是個戰爭康仁,他不同意完顏昌等人的想法,於是聯合其他將領處死了完顏昌,撕毀了紹興和議,並親自率軍攻入南宋,不但再次將偽齊的土地佔領,還攻入了南宋的境內。

雖然這次南侵獲得了短暫的勝利,但後來在戰場上遇到了岳飛、張俊、王德等名將,被打的哭爹喊娘,可他的舉動卻讓膽小的宋高宗和秦檜簽訂了第二次紹興和議。

這次的合議條款內容為:宋金雙方已大散關和淮水為界,之前金國歸還給南宋的偽齊土地重新納入金國版圖。

紹興第二次合議的記過就是,金國的領土面積大幅度的增長,因此說金兀朮的戰敗只是因為他遇到了岳飛和韓世忠等人,但他本身的能力和大局觀是毋庸置疑的。而立下大功的金兀朮也成為了金國的重臣,在國內成為了人人歌頌的對象。

有勇有謀的“常敗將軍”。

在攻滅遼和北宋的戰鬥中,他在得知遼國天祚帝在鴛鴦濼棲身時,便率領百餘騎連夜突襲,此時的金兀朮猶如神兵天降出現在天祚帝護衛面前。

雙方打鬥後弓箭用光,金兀朮搶過遼軍的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由此可見他確實是個武藝高強且有勇有謀之人。

金兀朮的智慧還表現在第一次領兵東京城下,他追趕倉皇而逃的宋徽宗,雖然後來沒追上,但回頭搶了三千匹戰馬。對於宋朝這樣一個缺少戰馬的國家來說,三千匹戰馬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此消彼長,這些戰馬對金國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財富。

所謂的常敗將軍,並非金兀朮太弱,而是對手實在太強,他不該碰上韓世忠、岳飛、張俊這些名將。

綜合歷史的“常敗將軍”對比,金兀朮還真的“沒資格”入選,下面這幾位才是真正的實至名歸。

  1. 倉皇北顧王玄謨;

  2. 繡花長腿劉光世;

  3. 大明戰神李景隆;

  4. 轉進如風常凱申;

  5. 死守金陵唐生智;

  6. 南宋將才范文虎;

以及最熱門的三國戰神劉備和魏國將領夏侯惇等等,這些人才是真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常敗將軍也是數不勝數,如果小夥伴們有知道更多的這樣的“戰神”,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大國布衣




漫談……金兀朮的場子







黃天蕩


建炎四年春,宗弼被韓世忠困於黃天蕩,這個場子他很快就找回來了

(建炎四年三月)丙申,是日,浙西制置使韓世忠及宗弼再戰於江中,敗績……世忠與餘軍至瓜,棄舟而陸,奔還鎮江聚兵。~《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2


從記載來看,老韓當時還是比較狼狽。要按金人吹牛逼的說法,韓世忠被宗弼用火箭顏射後

煙焰滿江,世忠不能軍,追北七十里,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金史》宗弼傳

老韓水軍被全殲,就老韓一個人跑了出來




和尚原


紹興元年十月宗弼奉命進攻四川,途經和尚原遇吳玠、吳璘據有利地形頑強抵抗,金軍潰敗,宗弼中箭

兩年後,這一箭之仇的場子又被宗弼找了回來

紹興三年冬,金元帥府右都監宗弼引兵攻和尚原,拔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71

南宋方面稱這場架根本沒打,吳璘和平放棄了和尚原,[先是,敵決意入蜀,遂犯和尚原。統制官吳璘以無糧,不能守,拔寨棄去,失和尚原。~《要錄》卷71]


宗弼取和尚原這事在《金史》宗弼傳中記載為:[明年,復攻和尚原,克之。]

宗弼說打了,只是戰況不激烈,咱也不好意思多說。

雖然時間上有差異,但事就是那麼個事,不管怎麼說,宗弼兵敗和尚原的場子算是找回來了



河南之役


紹興十年,宗弼幹掉了金國主和派,分遣四路兵馬大舉南侵,意圖搶回上一年被主和派“租”給南宋的陝西、河南。

其中名將雲集實力最強的中路軍及李成一路由都元帥宗弼親自指揮,兵鋒直指河南、淮西。宗弼信心百倍,決心把已經被自己嚇“董腐”的趙構徹底嚇廢

宗弼沒想到,紹興十年的南宋軍隊已經不再是那群印象中習慣於望風而奔的烏合之眾;此時的女真士兵個個腰纏萬貫,也不再是開國之初那群見了敵人就象光棍見了美女一樣急於上前撲倒的勇士

宗弼率領的精銳主力接連踢到三塊大鐵板——六月十一日,順昌劉錡;七月八日、十日,郾城岳飛;七月十四日,穎昌岳飛部。於是


時暑,宗弼還軍於汴,

宗弼放棄了收復的鄭州、陳州、洛陽、順昌、毫州、汝州等地盤迴到開封避暑時,神轉折發生了

岳飛等軍皆退去,河南平。

岳飛也奉命率部回湖北武漢避暑去了,於是河南戰事結束,宗弼成功收復河南

~《金史》宗弼傳


第二年七月,宋軍順昌大捷的指揮官劉錡被解除兵權;十二月除夕,宋軍郾城大捷和穎昌大捷的統帥岳飛死於南宋大理寺獄中

通過與秦相公親密合作,宗弼河南之役的場子到此算是徹底找回來了




柘皋


河南之役後,宗弼感覺金國的周邊和國內安全形勢大大的不妙,他決心先對南宋施加軍事壓力,迫使其臣服,“乞取江南”。

按南宋的官方說法,紹興十年全線退兵後,宗弼的動向是

金都元帥宗弼自順昌戰敗而歸,遂保汴京,留屯宋、毫,出入許、鄭之間。復籤兩河軍與蕃部凡十餘萬,亦謀再舉。

金軍精銳在河南之役中損失殆盡,宗弼又籤軍十多萬,這個數字就是南線金軍的全部機動兵力。

此次南侵,宗弼決定挑軟桃子捏,他的目標是由張俊鎮守的淮西地區。金軍來勢洶洶,嚇得趙構差點就要帶著秦檜去巡幸澳洲

趙構一邊措置海路,一邊冷靜下來想了想,“哪有坐擁四十萬兵力,不放一箭就尿褲子的道理呢?”於是趙構先急調劉錡、楊沂中等部進入淮西戰場與金軍硬剛,再命韓世忠、岳飛火速赴援淮西


宗弼在淮西只風光了一個月,紹興十一年二月十八日,金軍主力在柘皋被劉錡、王德、楊沂中率領的宋軍打敗,退往紫金山

宋軍乘柘皋大捷之勢收復了廬州,趙構也放心了,之前他心急火燎地催促岳飛進軍可以一天兩詔,從柘皋大捷到三月一日,他對在舒、池州就糧的岳飛部不聞不問。前線盟主張俊和將領們也“三軍相視,猶豫無決”不知道該乾點啥好了

趙構在臨安開開心心地品著茶賞著曲,宗弼在紫金山吃著土喝著風表示不服,三月四日他趁張俊等人還在廬州打盹的空檔率部圍攻濠州,八日破城並設下了一個陷阱


二月二十日收復廬州後張俊就呆在城裡無所事事,後來斥侯回報金軍已經北返,張俊又從難民口中確認了這個消息的可靠性。第二天張俊在軍中將領聚餐時宣佈,劉錡回家,自己與親信去炫耀武功

俊因會飲,謂錡曰:“公步人久戰,可自此先回,徑取採石歸太平。吾欲與楊太尉至濠州,耀兵淮上,安撫濠梁之民。”

劉錡走後不久,張俊就得到了濠州被圍的消息,也顧不上打臉,張俊又急吼吼地把劉錡叫了回來

諜報敵攻濠州甚急,俊茫然失色,復馳騎邀劉錡。

援濠大軍走到黃連埠時,張俊又幾次得到探馬消息

俱言濠州無金人。

既然濠州沒有金軍,那麼就把“馳援濠州”當作“耀兵淮上”吧,可是劉錡怎麼辦呢?他怎麼會有資格去耀兵淮上呢?於是

俊遣將官王某謂錡,曰:“已不須太尉入去。”

濠州如果有金軍,劉錡當然就是攻城先鋒;現在既然確定濠州是座空城,張俊便放放心心地派楊沂中與王德前去收復濠州。

楊沂中和王德剛走到濠州城西,金軍數萬伏兵四起,危急之時,楊沂中口齒不清下了一道神命令引發了一場軍事災難

沂中惶,遽以策麾其軍曰:“那回!”諸軍聞之,以為令其走爾。散亂南奔,無復紀律。步人見騎軍走,謂其已敗,皆散。金人追及,步人多不得脫,殺傷甚眾。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


宗弼在濠州把柘皋之敗的場子也找了回來


至此,在秦檜和趙構的努力配合下,宗弼把與南宋作戰的所有場子最後都找了回去




蒙古

宗弼不敗嗎?不是,當他懟上還是分散部落的蒙古時,他沒能再找回場子,只好認慫

金都元帥宗弼之未卒也,自將中原所教神臂弓弩手八萬人討蒙古,因連年不能克。是月遣領汴京行臺尚書省事蕭博碩諾與蒙古議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團寨與之,歲遺牛、羊、米、豆,且命冊其酋鄂倫貝勒為蒙古國王。蒙人不肯。~《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5

金國又是割地又是“歲賜”,只要求蒙古人接受金國的冊封,沒想到,沒有蒙古版的中興之主和一代聖相,這事弄的挺尷尬


紹興十七年三月,金蒙終於講和了

是月,金人與蒙古始和,歲遺牛、羊、米、豆、錦、絹之屬甚厚。於是蒙酋鄂倫貝勒乃自稱祖元皇帝,改元天興。金人用兵連年,卒不能討,但遣精兵分據要害而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6

蒙古人不稀罕金人封國王,他要自立為皇帝。趙構對此表示萬分不屑:“老子稱個臣都能樂得屁顛屁顛的,名份算個屁?又不能當飯吃!”

[臣構言,今來畫疆……]~《金史》宗弼傳


蒙古人不滿足於金人歲賜的那點食品,他們對絲綢同樣充滿興趣。秦檜對此表示萬分不屑:“那玩意算啥寶貝?老子大不了再捉幾萬名四川小姑娘關起來織一織就行了唄,金爸爸放心,這筆賬算俺的!”

(紹興二十七年五月)壬申,上謂沈該曰:“頃蜀中歲貢錦繡帟幕,雖女之幼女亦追以供役作,其擾如此。”~《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77




完顏宗弼死於紹興十八年,他敗於蒙古的場子是找不回來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恐怕就是

趙構千載難遇,秦檜獨一無二




為國釣魚


金兀朮的全名叫完顏宗弼,他的本名叫斡啜,是金朝名將,在中國軍事史上算不得太有名的將領,只能勉強算一個吧,因為只有經歷過著名戰役,而且打勝了才算名將。

讓金兀朮一戰成名的靖康之戰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暴揍了宋朝的皇帝而且俘虜了皇帝和皇室。

什麼叫著名戰役呢?一是以少勝多,兵力非常懸殊的情況下,人數佔劣勢的一方勝了兵力佔多數的一方,比如吳蜀之間的夷陵之戰,魏吳之間的赤壁之戰。

而金兀朮參加的靖康之戰本身就是以絕對的強勢對陣腐敗不堪的弱旅,金兵的主將完顏宗望、副將完顏宗翰斡出、完顏希尹、完顏婁室。而且第二次包圍開封的時候,城內守軍只有三萬人,而強悍的金兵一共有13萬兵力,力量對比懸殊太大,各路勤王的援兵被金兵的另外幾隻隊伍攔截在外圍不能參戰。

而金兀朮在此戰中乏善可陳,只是充當配角。能記在金兀朮名下的大戰幾乎沒有。

不過說金兀朮沒有打過勝仗也不符合事實,在天會六年(1128年),率金兵進攻山東,倒是擊敗宋軍數萬,攻克了青州、臨朐等城。

金兀朮之所以有名是漢族文人抬舉出來的。

金兀朮這個名字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因此文人們在評書和傳記以及小說中就把他提溜出來當做金兵的代表人物,來給岳飛做鋪墊。大家以訛傳訛,就把金兀朮推到了名將之列。

名將是誰來評選的,入選的資格是什麼,評選的依據又是什麼,誰能保持評選的權威和公正?雖然不像馳名商標一樣充滿貓膩是拿錢買來的。但也不排除是一些對歷史一竅不通或者一知半解的老百姓憑感覺評出來的。

岳飛的評書就是典型的抗戰神俠劇的孿生篇,在這些傳記和評書裡,漢人將領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即使打敗仗也不是他們的無能。而那些反面人物都是不堪一擊,或者愚不可及、笨蛋一窩,軍事才能低到了極點,跟白痴有得一拼。

這些傳記和評書把金朝其它將領的戰績移植到了金兀朮的身上,以更好刻畫金兵的驍勇、彪悍。突出金兵的殘忍和愚蠢,讓金兀朮的形象更加豐滿。以反襯岳家軍的正義、勇敢和岳飛的忠誠和智慧。

不過事實上,金兀朮還真不能算名將,充其量只能說是演義中的名將;如果金兀朮是名將,中國的名將就要從南京排到北京了。

金兀朮有名也是以敗績成名,那就是黃天蕩大戰,不可一世的金兵被岳飛和他的戰友們打得落花流水、找不著北。

所以我們說金兀朮是名將是個美麗的誤會,說他是卓越的軍事統帥更是陰差陽錯、一點也不靠譜,充其量金兀朮是金朝的民族英雄和建國功臣。

說名將的話,金兀朮的對手,黃天蕩的主角韓世忠應該算是一個。

宣和三年(1121年),宋朝大軍跟金兵在燕山以南對決,幾路兵馬均都金兵打得落花流水。當時韓世忠還未成名,率幾十個騎兵在滹沱擔任警戒任務,不巧跟金國騎兵兩千多人撞上了。手下都嚇得渾身篩糠,韓世忠卻鎮定自若,他呵斥手下:大家別慌,慌就是找死,聽我的。

韓世忠讓一個叫蘇格的小頭目帶領一二十名騎兵首先搶佔制高點,以逸待勞,又派出十餘個騎士,把在河邊準備撤退的一百多名散兵遊勇組織起來,讓他們搖旗吶喊。之後韓世忠率領十幾名武藝高強的騎兵直衝敵陣,矛頭對準掌旗的金兵,幾個回合下來,打旗的金兵被撂倒在地,搖旗吶喊的宋兵在一邊加油助威,金兵一見軍心大亂,散了陣腳,金兵像沒頭蒼蠅自相踐踏,這時候在高地上嚴陣以待的騎兵潮水般殺向金兵隊伍,半個時辰不到,金兵屍橫遍野、丟下了數百具屍體落荒而逃。

說到屢戰屢敗的將軍,梁山上的“百勝將軍”韓滔算一個。

韓滔在宋朝是個武裝部長的的角色,什麼本事也沒有,連街頭混混單挑都打不過,但這人會交朋友,跟雙鞭呼延灼成了哥們。

韓滔還善於包裝,說自己是韓信和韓世忠的後代,因此江湖上都知道韓滔。後來宋朝皇帝派呼延灼帶兵去掃蕩梁山,圍剿梁山反賊,呼延灼就派這個韓信後代去當先鋒官,打頭陣,希望他能旗開得勝,振奮軍心。

誰知道韓滔是個繡花枕頭,幾個回合下來就被霹靂火秦明跟打敗。

韓滔和呼延灼上了梁山之後什麼任務都完不成,沒有見他打過勝仗,在征討遼國和方臘的戰爭中,韓滔也是一打就跑,再也沒有打贏過一場,所以這百勝將軍真是徒有虛名。


歷來現實


答:之所以認為“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是因為對金兀朮的認識只停留在演義、小說、評書、戲曲和影視文藝作品上。

可真甭說,以小說《說岳全傳》為例,書中的金兀朮就是一個很可笑的形象。

小說一開頭,就說金兀朮身穿大紅織錦繡花袍,外罩黃金嵌就龍鱗甲;坐一匹四蹄點雪火龍駒,手拿著螭尾鳳頭金雀斧。好像開山力士,渾如混世魔王。有千斤之力,曾在北國六國三川八十一寨大比武中力舉鐵龍,奪得元帥之位。

似乎,他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隨著情節的展開,我們漸漸發現,金兀朮其實是專供各路大神、各級玩家刷分、練技能的小妖怪。

書中每寫一個英雄人物,基本都要找金兀朮來刷一下分,以證明其是一個英雄人物。

先是岳飛上來虐了金兀朮一番。

然後是高寵,只一槍。就挑掉了金兀朮的頭盔!

後來是岳雲、何元慶、嚴成方、狄雷、關鈴、楊再興等等,挨個來打金兀朮以給自己長臉。

最可笑的是,金兀朮最後竟然被牛皋騎在胯下活活氣死了。

金兀朮可謂生得窩囊、死得屈辱。

但是,我們翻看史料,金兀朮可不簡單。

早在天輔六年(1122年)正月,金軍與遼軍交戰時,金兀朮率百騎追擊遼軍,其槊斷矢盡,空手奪遼兵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真勇猛過人,英雄了得。

在帶兵打仗方面,金兀朮最有名的軍事行動是對宋高宗展開千里奔襲的“斬首行動”,其獨領一支孤軍,如風如電,連克濮州、開德、大名等地,一騎絕塵,殺入宋淮南西路,所過州縣,一擊即破,直打到長江北岸,由建康府西南的馬家渡過江,取宋廣德軍路、湖州、臨安府、明州,搜山檢海,把宋高宗逐下大海,浮國海上,差點餵魚。

在南宋初年,宋金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富平會戰中,宋軍馬步兵十八萬,把金兀朮統率的金軍團團圍住,自晨至夕,惡戰不已。

金兀朮實在兇悍,他揮軍力戰不卻,死死牽制了宋軍的主力,最終反敗為勝,取得了大戰的勝利。

不得不說,金兀朮有文韜、有武略,赫然女真族史上的一名卓越的軍事統帥。

《金史》這樣評定金兀朮:“時無宗弼(金兀朮之漢名),金之國勢亦曰殆哉。”

金兀朮在女真人心目中的英雄地位,是遠遠超過所有金國君主和將相的。

但是,由於金兀朮所策動的是侵略戰,是不義之戰,所以,各種演義、小說、評書、戲曲和影視文藝作品都故意對他進行人身貶損,這才讓人產生了“金兀朮是個百戰百敗的名將”的錯覺。


覃仕勇說史


一直在打敗仗的金兀朮卻事實上滅了北宋,把南宋變成了自己的藩屬國。

這不合邏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要知道真相,需要摒棄主觀情感,基於事實分析,並且還要有一定的軍事素養。

基於背景不同的信息偏差

我們所獲得的信息,包括史書、通俗文學都是有偏見的。

遊牧民族不同的作戰思想

騎兵作戰,不重視一城一地的得失,靈活機動。金兀朮的一些攻堅戰,沒能攻下,算是敗仗,但對金人來說,實在不算什麼。另外,對他們的追擊、阻截,只要沒能消滅有生力量,金人深入江南全師撤退無損,宋人卻覺得自己贏了。

後期實力互有消長趨向平衡

南宋經歷一段亂戰後,軍事實力逐漸提升,尤其在城堡防禦上具備相當實力,構建有效的防禦線,消解了金人的機動優勢。不但不可能再出現金人萬餘人騎兵縱橫東南,搜山檢海,如入無人之境的慘況。就連金兀朮,數次領兵,進攻南宋西部防線,都遭遇挫敗。反過來,南宋數次北伐,也是損兵折將,然後在和談中不得不做出更大讓步。直到聯蒙滅金。


烏泡子


金兀朮以六萬金兵擊破北宋二十多萬部隊,並佔領整個北方疆界,單單這個能力在歷史上就是個少有的奇蹟。相比之下,元朝忽必烈入主中原的總兵力在25萬左右,清軍入關的總兵力在14萬左右。

金兀朮是打騎兵戰的高手,金兀朮利用騎兵機動力強的優勢,經常採用避實擊虛的戰術。在戰爭中,金兀朮往往先集中兵力打擊一個點,如果對手沒有援軍的話金兀朮就會把這個點攻下來;如果對手馳援的話他就轉而攻打援軍,這是早期的圍點打援戰術的靈活應用;如果對手成功增援的話,金兀朮就會立刻撤圍並利用騎兵的機動性,轉而迅速包圍(派援城市)並發動猛攻。金兀朮的這種戰術使得宋軍對友鄰城池的求援棄置不顧(怕惹禍上身),這個金兀朮能夠以劣勢兵力將宋軍個個擊破的主因。

至於說金兀朮佔領北方之後對岳飛老是吃虧那則是因為岳飛也是用兵的高手,就像司馬懿老是輸給諸葛亮卻也不能否認司馬懿的牛逼。

在岳飛北伐的時候,岳飛首次引入了兩棲作戰的軍事理論,岳飛利用金兀朮兵力不足戰線太長的問題,以金兀朮之法還施彼身。岳飛帶領水師戰船遊弋在長江洞庭湖,尋找金兵佈防的漏洞,然後迅速實施登陸作戰,打擊這些留守的後勤部隊(幾百人的規模),讓金兵防不勝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