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接連被查 吉林銀行風波不斷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吉林銀行正逢多事之秋,繼7月原副行長王安華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之後,又遭遇原董事長被查事件。11月18日,據吉林省紀委監委網站公佈的消息顯示,吉林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寶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而在高管層連續被查之際,吉林銀行也面臨著淨利潤大幅下滑、不良率攀升的經營困境。

資料顯示,張寶祥於2014年7月擔任吉林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2019年11月,免去吉林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在此之前,曾歷任長春市商業銀行(吉林銀行前身)紀委書記、監事長,長春市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長春市寬城區委書記,吉林省政府外事辦公室(省僑務辦公室)黨組書記等職務。

這並非吉林銀行今年首次出現高管被查的情況。據吉林省紀委監委7月2日公佈的消息,吉林省紀委監委對吉林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王安華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王安華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高管層的接連被查也透露出吉林銀行合規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缺陷。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劉澄表示,吉林銀行高管層連續被查透露出該行改制的不徹底,在經營、內控管理上存在著很多漏洞,這也給吉林銀行未來發展造成很大的經營風險。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認為,高層連續被查說明吉林銀行在治理制度設計、監管制衡機制的推進方面存在一些亟須完善的地方。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人是主要的生產力來源,如果領導層出現問題,對金融機構的發展肯定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除了高管層被查帶來的聲譽風險外,吉林銀行的業績表現也不容樂觀。從盈利能力來看,吉林銀行近年來淨利潤出現大幅滑坡。數據顯示,該行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6.89億元,同比增長17%,扭轉了去年同期負增長的態勢;不過,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85億元,同比下滑49.3%,這一降幅較2018年同期18.65%的降幅有所擴大。

與此同時,吉林銀行的資產質量出現惡化。翻看近幾年的財報發現,該行不良貸款率自2015年以來逐年上升,由2015年末的1.5%一路攀升至2018年末的2.82%;進入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進一步升至2.86%。相對應的,該行今年6月末的撥備覆蓋率為150.97%,接近監管要求的120%-150%紅線。

此外,近年來中小銀行衝刺資本市場熱情高漲,吉林銀行也不例外。該行在2014年就提出了實現上市的目標,不過截至目前未有任何實質性進展。今年6月,該行向證監會遞交定向發行說明書,以增資擴股計劃來為上市鋪路。該行擬定向發行不超過30億股股份,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5億元,這一方案於7月25日獲證監會批准。

對於高管層被查的影響、淨利潤大幅下滑以及不良率攀升原因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多次嘗試聯繫吉林銀行,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在經歷高管層被查、業績滑坡之後,吉林銀行如何走出困境?劉澄表示,吉林銀行應對照上市標準,嚴格整改、重新梳理目標,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借鑑一流銀行的發展經驗,進行管理體制、運營機制等改革,消除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使經營更加規範、透明。此外,吉林銀行還要加強風控,完善治理結構,從內部把各種腐敗因素清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