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人格不該被捧,現實的小丑更加可怕,人格變態還有理有據

《小丑》人格不該被捧,現實的小丑更加可怕,人格變態還有理有據

漫改DC電影《小丑》最近十分火熱,從內容來看就已經和內地電影院無緣,看前本以為是一部黑暗又激情的反英雄式電影,看完之後卻感覺是平淡和壓抑。唯一出現的高潮便是小丑“放飛自我”之後在臺階上尬舞的片段,之所以覺得是高潮,是看到小丑歷經被欺凌、誤解、嘲笑、悲慘回憶和弒母等等心理苦難之後的自我解放,此時此刻,小丑已經變得殘暴、無情,人格也已經趨近變態,但對於觀眾而言,更像是感同身受的一種心理釋放。

《小丑》人格不該被捧,現實的小丑更加可怕,人格變態還有理有據

對於我來說,壓抑之餘更多的是思考,傑瑞從一個古怪、壓抑、孤僻但還算正常的人轉變成小丑之後的行為失控、殺人成性的反社會病態人格似乎早已命中註定,更可怕的是,小丑是虛構的,但他所具有的病態人格卻不是,在社會當中更不是個例。

2013年6月,福建廈門發生的公交車縱火案,47人死亡,震驚全國;

2010年5月,陝西省南鄭縣幼兒園,主犯吃菜刀砍殺,造成7名兒童和兩名成人死亡;

2002年9月,南京市江寧區唐山鎮,主犯投毒造成42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此類事件不勝列舉,但是反社會人格的行為失控和心理變態給無辜群眾和這些家庭帶來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從新聞調查所能夠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和小丑一樣,這些人似乎都有“合適”的理由來印證他們罪行的發生,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角色並不會傷害任何人,而現實中卻不是如此,這些反社會人格罪犯所做事情永遠也無法得到理解和寬恕,等待他們的只有極刑的對待。

但是,批判過後,我們仍需要反觀這些反社會人格的心理發展史,從他們的童年和成長經歷中都可以尋找到病態人格發展的蛛絲馬跡。

《小丑》人格不該被捧,現實的小丑更加可怕,人格變態還有理有據

從正常到失常,正常人格怎樣被逐漸侵蝕

任何一部電影、書籍,我們既可以當做過雨雲煙的娛樂,也可以用來反觀自我和生活。《小丑》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更像是一部反社會人格的教育片,小丑的心理發展過程和最終人格的形成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關注。

心理學對於這類犯罪事件和犯罪份子都會進行回溯研究,簡單來說就是從他們的童年事件、成長經歷中尋找從正常到病態人格的發展證據。從國內和國外的研究中都會發現關於此類人群的一些共同特徵:

1、童年時期的創傷;貧窮、虐待、家庭暴力(包含語言)、父母情感鬥爭、應激事件等等,這些連成年人都無法完全承受的創傷和壓力被一個孩子所經歷,那麼造成的心理創傷可能是其一生的傷害。

《小丑》的主角傑瑞童年時期被繼父虐待,母親被家暴,這些事件他如果沒有看到病例可能已經完全無法回憶,因為記憶也許不會再現,可潛意識永遠無法忘記。潛在的暴力因子、恐懼感、不安感都給今後的人格發展帶來了重重困難。

我們能夠得到的現實教育意義便是,家庭狀況一旦如此,被家暴一方對自己和孩子最大的保護便是想方設法離開這個環境而不是無限度的忍耐。

《小丑》人格不該被捧,現實的小丑更加可怕,人格變態還有理有據

2、無力改變的命運;絕大多數反社會人格罪犯都是生活在底層的人群,他們很難尋找到資源來改變底層的命運,意味著階級、收入都被不斷被固化。事實是,大多數心理正常的人也同樣在經歷這些現實,所以,這個特徵只能算是病態人格發展過程中的一些促進而不是必須。

所以,關鍵還並不是在這裡。

3、無法應對的矛盾;病態人格都會存在強烈的內心衝突,偏執型的思維,例如:善良與殘暴、原諒與仇恨、忍耐與發洩,在此人格基礎上,自我與外界的矛盾、自我與自我的矛盾都會成為不斷激化的內心衝突直至最終爆發。

就如小丑一般,他想要被人尊重卻屢遭欺凌、他想要父愛卻被母親的欺騙打敗、他想要安定卻被同事所害、他想要善良卻被他人所鄙視,童年的創傷加之情緒上長久的壓抑,讓他開始出現了自我理想狀態下的幻覺,被人尊重和接受、戀愛和理解,這些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都讓他的內心衝突不斷加劇,最後,小丑誕生了。

《小丑》人格不該被捧,現實的小丑更加可怕,人格變態還有理有據

普通人還能做點啥?

看到很多影評都是對於小丑經歷的同情、憐憫以及對於小丑後來反社會變態行為的理解和支持,也許這樣的一種情感站位能夠給自己帶來一絲絲的爽快和安慰,回到現實客觀來看,心理病態始終是病態,社會危害也絕不是可以理解的行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沒有這麼悲慘的人生經歷,但是我依然認為《小丑》這部電影還是充滿了教育意義,例如:

怎樣合理的宣洩情緒、如何處理心理創傷、接受怎樣的心理治療或諮詢、怎樣改善絕對化、偏執的思維、提高耐挫力等等,正常的人格並不會變態,但是心理健康依然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因素。

所以,電影看完就是看完了,希望電影能夠帶給我們的意義更多的是正面的自我檢討、積極生活的鼓勵以及勇往直前的勇氣。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小丑,也許我們也無法讓命運產生巨大的改變,但是,從心理上讓自我更舒適,經營好現有的生活還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做的事情。

《小丑》人格不該被捧,現實的小丑更加可怕,人格變態還有理有據

心理博學社,由心理諮詢師組成小團體,我們基於生活的溫度,樂於分享知識、分享經驗,我們相信,心理學知識的傳播並不像竹籃打水,它更像是營養一般悄然融入到我們的心理生活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