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少年的你》?

生活觀察訊


《少年的你》目前在豆瓣評分是8.7分,上映3天票房5億,全網口碑爆棚,主演易烊千璽和周冬雨自從出道以來就自帶流量和話題度,這些評分中粉絲濾鏡當然不會少。但拋開粉絲濾鏡,不能否認電影本身的精彩,若不看後續評分,這部電影已經取得了成功,成功在於第一演員演技在線,第二電影題材屬於社會熱點,能夠引起大眾的共鳴,看完電影的同時值得人深思,到底如何才能避免校園暴力的發生。

周冬雨自然不用多說,憑藉《七月與安生》獲得金馬影后,演技已然受到大眾認可,但本次《少年的你》讓我們看到一個新的周冬雨,周冬雨的陳念,看著她流淚你會跟著流淚。

讓人驚喜的更是易烊千璽,在這之前他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面已經讓觀眾讚不絕口了,而《少年的你》中小北的壓抑、不甘、隱忍、痛苦,各種情緒被易烊千璽拿捏的分毫不差,而後他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演員易烊千璽。

本片圍繞社會熱點話題校園暴力,許多觀眾在觀看影片時是否會代入自己呢,是否會想到自己經歷過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歲月呢?如何才能避免校園暴力的發生,我們經歷過的不想讓下一代再經歷一次。





娛樂生活的事兒


在欺凌中,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欺凌不僅僅是兩個對立方所產生的行為。

在欺凌發生的瞬間,所有在場的人都會被捲入其中。心理學家Salmivalli把參與欺凌的人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除欺凌者與受害者外):

協助者(assistant)是欺凌中最大的幫兇,也是最軟弱的。在欺凌者首先實施欺凌行為之後,協助者會迫切地想要加入到其中。我們校園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一開始只有一個人欺負人,後來更多的人加入。協助欺凌者好像是一種保護自己的行為,類似「站隊」:我跟你是一撥的,我幫你欺負別人,你別欺負我。

起鬨者(reinforce)如果個體對於幫助他人之後的預期是偏負性的,例如會認同「槍打出頭鳥」、「我並不能改變什麼」,那麼將很有可能成為起鬨者。

局外人(outsider)在面對欺凌行為發生時可能會選擇迴避、直接走開。但他們是欺凌事件中變數最大的角色,如果他們能夠改變對於反抗欺凌的負性預期,那麼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抵抗者(defender)是欺凌行為中最具保護性的人,是與受害者站在一邊的。這些敢於反抗欺凌者的孩子具有較高的自我效能,也具有更強的社會競爭力,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較少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校園欺凌的後果,也遠比想象中更嚴重

有一位受害者這樣描述自己遭遇欺凌後的感覺:

“就像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墳墓。”

根據統計,校園欺凌會對一個人造成這些影響:

失眠。在校園中曾受到過欺凌的孩子可能會有更多的睡眠問題,並且問題的嚴重性隨著暴露於欺凌的次數的增多而提高。

心理失常。校園欺凌受害者的抑鬱水平顯著高於沒有遭受過欺凌的孩子。遭受過嚴重的欺凌行為甚至有可能導致受害者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被欺凌經歷越多、時間越長,個體的自尊水平越低。

影響正常學習。欺凌會導致認知功能受損,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現出學習成績下降,翹課、甚至輟學。而在我國,普遍情況就是,只有當一件事情影響到孩子成績時,才會引起家長關注:是不是孩子遇到什麼問題了。我國父母對於孩子成績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鈍。

嚴重行為問題。被欺凌的孩子很可能會發展出品行障礙,以及成年後的反社會型人格。美國每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個槍擊者都曾經被欺凌過。

長期的逆境會導致人的情感反應系統長期處於激活狀態,這對於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對於正處於發展期的兒童來說,大腦的可塑性較強,這種慢性壓力甚至會永久地損壞大腦神經元。

這些身體、心理以及行為上的負面影響都可能引起隨後愈加嚴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九年制義務教育,對那些飽受欺凌的孩子來說,就是受長達九年的罪。




德禧福薈生活館


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沒有一個多餘畫面。

陳念和胡小蝶去搬牛奶——因為只有陳念願意陪胡小碟去。胡小蝶先拿了瓶牛奶——最後的反抗,也可以說是想“通”了。

咬吸管——她在猶豫,可能在想為什麼是我呢?以及是否要去死?喝完的牛奶瓶放在最中間——人群裡被霸凌孤立的胡小蝶

陳念戴上耳機,耳機裡的英語在說——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大家都朝一個方向看去是世界非常安靜——重大事件往往都發生很平凡的時刻

蓋完衣服後陳念回眸被拍——暗示她成為下一個被霸凌者。陳念被警察問話後回到教室凳子上有一灘紅墨水,胡小碟坐下去,陳念沒有——故事走向不同的結局

陳念被魏萊推下樓梯——魏萊被陳念推下樓梯

陳念決定給鄭易打電話——轉場畫面太陽漏出雲層

三個女孩只是退學了之——太陽又被雲遮起來了。第一次親吻,她救他——第二次親吻,他救她

陳念第一次去小北家吃泡麵時的一句話,有沒有人教過你怎麼說話啊,小北反應很激烈——因為真的沒有人教過他,他的爸爸媽媽都不要他。(二刷這裡也是一個淚點)

施暴者三人組去找陳念,陳念藏在垃圾桶裡,鈴聲響起,許淼沒有告發陳念——陳念才會陪她回家,以及被騙受到嚴重傷害。

小北說我走在你後面,你回頭我就在——陳念站在陽光下,小北站在陰影中

小北被抓去派出所,讓受害者辨認時說:想活命就閉嘴——得知強姦案的關鍵細節,後來模仿製造證據

高考時連日暴雨——魏萊死亡,小北陳念進入困局,不可解

小北一直都穿連帽衫,路過攝像頭就把自己遮起來——最後抬頭看向攝像頭活在了陽光下

陳念被警察接走,二人開始在警局接受審訊——陳念出門時拿的是小北戴過的帽子

兩人一起剪圓寸拍第一張合照——小北為了隱藏他和陳念認識的事實,被刪除

陳念,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所以小北那麼堅定的幫陳念頂罪,因為陳念是第一個向泥沼中的他伸出手的人

鄭易(正義)愛睡覺,魏萊(未來)沒有了。

陳念自首後和小北在去往監獄路上對話時——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他們的臉上

最後的閱卷畫面出現了2015年字樣——陳念出獄後又參加了一次高考

小北為陳念綁的小雛菊就像是把他的希望送給陳念。

最後小北出現在畫面裡,全廳的妹子都在驚呼/小聲地尖叫(包括我)

二刷時我和弟弟說:她們會尖叫話音剛落就發生了,不信你們也可以等待那一刻。



深夜星扒


1、欺凌別人的女孩叫魏萊,和未來同音。如果這就是未來,這樣的未來不要也罷。

警官的名字叫鄭易,和正義同音。他一定要還原真相,雖然真相讓兩個人都接受法律的制裁。

陳念諧音成年,高考完就是大人了,但是沒有人教過如何做一個大人。

小北的“北”寓意北京,最後兩個人一起完成想去北京的願望。

2、開頭的酸奶瓶,一整箱都是完整的, 只有胡小蝶的是被咬的不成形狀。可見,胡小蝶內心已經不完整了。

3、胡小蝶跳樓的時候,陳念在聽英語聽力,裡面的內容大概是“這會是一個新的世界平衡,弱肉強食的一個平衡”

4、胡小蝶留下的血跡,沒那麼容易清洗的。但是第二天,校園裡的男女鬨笑大鬧,踩過胡小蝶的死地。每個人都有作惡,但旁觀者永不懺悔...

5、陳念跑來小北的家裡,手機不停的響,是同學發來的嘲笑。這時小北說了一句,“有男友還來我們家啊?”

他說的是“我們”,不是“我”,說明還想著媽媽,是我們的家。

6、審訊的女警官是大著肚子的,直到陳念說出那句臺詞:“如果世界是這樣子的,你會忍心讓孩子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嗎”

7、陳念高考第二天,下雨路上牆角盛開了白色雛菊,導演給了一個特寫,是小北用繩子給她綁上去的,高考所有考生都有家長送花,小北不能陪她,所以把花綁在柱子上。太戳了。

8、在後面又有了一次電腦閱卷,試卷上寫的是2015年,陳唸的高考是2011年,她出獄後,又考了一次。

9、陳念後來被警察再次帶去警察局的時候,她抓起來了一個帽子,那個帽子是小北留給她的鴨舌帽。

10、胡小蝶死後,教師窗外的欄杆都是封住了的。說明學校對這件事的重視。

11、陳念在高考前給媽媽打電話說:“你相信我嗎?” 還有小北知道陳念殺了魏萊後說的:“你相信我嗎?”是一個含義,我會保護你。

12、小北跟著陳念過馬路,之前都是安穩的,然後突然周冬雨過去是綠燈,小北後面變成了紅燈。劇情開始了轉變,小北被懷疑強姦,陳念被拍視頻,這個手法很像殺手萊昂裡的那個紅綠燈。

13、雲層的運用是有含義的。陳念在下定決心給警官打電話供出魏來時,天是亮的太陽出來了;鄭警官去找魏萊父母,雲層翻滾遮住了太陽。陳念去探監小北,兩個人笑了,雲層散開,在車上時陽光灑在臉上,兩個人守著雲開,見到了光。


幸福de野草


“讀書、考試、上好學校,變成最聰明的人,如果可以的話,保護世界”

“能做得到嗎?”

“想試試”——陳念&小北

 

大概只有少年人才能說出保護世界這樣天真、可愛的話吧。

如果你不去了解,你會以為他們只是一個普通的少年。

未成年、在上學這兩個條件篩選出來,對於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來說,確實有很多、很多、很多這樣的人。

陳念、劉北他們只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兩個。

他們曾經歷過什麼?

 

傷痛

陳念,校園霸凌受害人之一

那麼多的同學,為何她會成為受害者?

可能最初她受到關注是因為,

為承受不住霸凌而跳樓的同學披上了一件衣服。

然後同樣的霸凌在她身上重新上演了。

椅子上的那潭墨水、放學後同學的推搡、

小團體的排斥、同學異樣的眼光、

在青春敏感時期小混混的騷擾、

母親賣三無面膜被追債全班同學知曉時自尊的傷害……

 

她做錯什麼了嗎?可能和那些麻木的同學相比,她多了一份善良、勇敢和倔強。

在人群中她變得突出,顯眼,與眾不同。

有時候與眾不同在別人看來就是一種原罪。

如果善良就要遭受欺凌,勇敢就要承受痛苦,那熱血還可以存活多久?

 

你為什麼不上學了?

讀書沒用

有用

對你有用,對我沒用

你太乾淨了,你不懂。——小北

 

劉北山,街頭小混混

小時候父親跑了,母親帶著他生活,作為一個妨礙母親再嫁的拖油瓶,最後母親也離開了他。

像浮萍一樣,沒有家人的人是沒有根的,所有的地方都是遠方。

不知道可以去往何處,歸來的時候也不知道回到哪裡。

陳唸的一次街頭相助,讓兩個世界的少年人相遇了。

一個可以考取北京高等學府的好學生,

一個早已輟學遊蕩社會的小混混,

命運讓兩條本應平行而去的命運線相交了。

 

 “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魏萊,霸凌者

“我不需要你原諒我,只要你不報警,讓我做什麼都可以,我可以給你錢”

“如果不是這些事,我們本來可以成為朋友的”

“要學會和好人打交道,這輩子就太輕鬆了”

 

羅婷,霸凌者團伙之一

“為什麼會輪到我,我明明什麼都聽他們的”“是誰在保護你啊,他能不能也保護我”

 

魏萊之死

是誰殺死了魏萊?

只一次成長,花多少力量掙扎?——《少年的你》

誰殺死了魏萊?

 

只一次成長,花多少力量掙扎?——《少年的你》

誰殺死了魏萊?

是我,陳念說,

用我的痛苦和絕望,

我殺了魏萊。

誰看見她死去?

是我,父親說,

用我的漠視和苛刻,

我看見她死去。

誰取走她的生命?

是我,媽媽說,

用我的縱容和偏見,

我取走她的生命。

誰來挖墳墓?

是我,小北說,

用我的鑿子鏟子,

我會來挖墳墓。

誰來扶棺?

是我們,

老師、同學、

還有社會中的每一個人。

我們會來扶棺。

誰來敲喪鐘?

是我,警察說,

因為我能明辨事實。

所以,再會了,魏萊。

所有的人,

全都嘆息哭泣,

當他們聽見喪鐘,

為可憐的魏萊響起。

 

啟事

通告所有關係人,

這則啟事通知,

下回社會法庭,

將要審判魏萊父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魏萊父母:

當她欺凌他人的時候,

我在想,作為霸凌小團體的頭頭,別人為什麼聽她的呢?

在這個社會大環境下首先想到的就是錢,他們家肯定有錢。

後來,警察和魏萊母親的談話,證實了確實如此。

從他們家的全家福和父母的價值觀可以看的出來:無疑,他們父母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

但魏萊是否幸福?從全家福的笑容可窺見一二。

 

 “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怎麼交往,這都是學問,別的孩子可以不考慮,她不可以不考慮,她跟別人不一樣”

“很多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吧,對方家長什麼身份,他們孩子心理素質怎麼就那麼差,學校又該承擔什麼責任”

“這孩子還是單純,她不吃虧誰吃虧”

 

魏萊在聽完母親質問警察這一段話後,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試問:在這樣家庭教育中成長的孩子,對明辨是非、承擔責任這些方面會有怎樣的理解?

“你讓我媽來也沒用,我不會給他們一分錢”

“她要沒死的話,考上大學工作得多久,才能孝敬她媽這麼多錢”

“胡小蝶死了不是挺好的嗎?她要沒死的話,她媽也弄個不到那麼多錢,說不定到學校一鬧能弄幾十萬呢?”

物質條件富裕是彌補不了心靈缺失的。

 

“我不能再復讀了,我爸爸已經因為這件事一年沒和我說話了”。

我想她固然是一個壞小孩,但也是一個缺愛的小孩。

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

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強加給她,

造成了她觀念的偏失。

在父母面前她肯定也是一個乖小孩,

以達到父母的要求,營造父母喜歡的形象,

來贏得多一點的關愛。

這是誰的悲哀?

 

留守兒童: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留守少年

陳唸的媽媽:

一個賣三無面膜的普通女人,忙於生計四處奔波,為了躲避面膜過敏的顧客、債主的追債,躲藏在外。

就像警察提到的另一種人

“他們的父母在深圳打工,可能一年才見一次面”。

這樣的身份非常耳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留守兒童的父母。

我,一直以為留守兒童一般都指的是上幼兒園、小學的小孩,然而這一刻我才意識到這樣家庭背景下的未成年是留守少年。

 

他們的身體變得更高更大,可是,心靈上的缺失反而更為顯著了。

因為他們正在由少年步入成年,由於年齡的成長覺醒了更多的意識,也需要承受更多的東西。

他們可能比較敏感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

他們可能由於缺少來自父母的肯定而缺乏自信,

他們更懂事、更早熟、但也更缺乏安全感。

 

這一切可能暴露在外的特點,都能成為別人攻擊、傷害他們的武器。

在人生重要的成長階段,由於缺乏父母的引導和保護而造成的傷害,可能永遠存留在他們的心靈上。

在陳念試圖想要和媽媽求救的時候,媽媽的忽視讓她絕望。

當然她知道她媽媽是愛她的,就像中國萬千傳統父母,在外奔波為兒女操勞想要為兒女打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但,更多時候,關愛更重要。

 

再婚家庭:父母雙全的孤兒

只一次成長,花多少力量掙扎?——《少年的你》

小北媽媽:

婚姻的不幸,並不能泯滅掉父母的責任。

我可以理解你們的分離。

我曾經也擁有家,擁有整個世界,他們也曾把我捧在手心,寵愛,

如果有人真正地對你好,而我是個負擔,

我可以忍受離開你,

但請你別拋棄我。

我不想成為父母雙全的孤兒。

我吃的很少,我會很快長大,我可以去掙錢,我會孝順你

請,

別丟下我。

 

報之以歌

成長

 “高考完了,我們就變成大人了”

“媽媽說:當大人就一點好,就是記性會變差,所以什麼事都不用往心裡去,反正都會忘記的。

 

但是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雖然我們可能已經是一位大人了,但我們從不知道是是否已經蛻變以及我們是何時、如何蛻變的。

 

遭到暴力如果沒有一個劉北山,該祈求誰的庇護?

那些遭受遭受校園暴力的人身邊都會有一個保護者嗎?

我想不是的,那應該是少數的,極少數。

我不知道說這些話是否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我還想說:

你可以做自己的救贖,做自己的劉北山。

不做沉默的羔羊,用可以抗爭的手段去抗爭。

 

一個人在黑夜裡寂寂行走,只要堅持,一定會迎來光明。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該對陳念,還是小北,還是對無數個正在遭受痛苦的人來說。

人生路上總會有陰影,你要相信你自己做的對,抬頭總能看見陽光的。

 

只一次成長,花多少力量掙扎?

 

END

 

 



影視推薦ing


這個電影我看了兩遍,哭了兩遍,難過了兩個星期,給周圍朋友的電影推薦語是:很真實很窩心很無力很慶幸很安慰很難過很無奈,但很值得看,適合一個人看。

以上是我對電影《少年的你》最直觀的感受。

電影《少年的你》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實打實的票房成績說明它是成功的,但我更看重的是它的現實意義:讓我們真實地直面校園欺凌問題,去思考教育與保護的真正意義。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高考在即,同班同學的意外墜樓牽扯出一連串不為人知的故事,陳念也被一點點捲入其中…面對警察的調查、同學的欺凌,在她最孤獨的時刻,一個叫小北(易烊千璽飾)的少年闖入了她的世界…一個意外,兩人的相遇,改變了兩個少年的命運。

在現實生活中,有關校園欺凌事件的新聞時有報道。報道之初,大眾或痛心疾首、或群情激奮、或悲天憫人、或呼籲治理等等,看似每個人都在發聲,討要一個說法。但是生活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信息更迭的速度快到讓人無法想象,通常在事件報道一週前後,出現奪人眼球的新聞事件,大眾的注意力被轉移,還有多少人能夠記得自己曾經關注過的校園欺凌事件的調查進度、處理結果……

以最近發生在河南禹州女童眼睛被男同學強塞紙片一事為例,事件一經報道便引起官方關注,然而現在風頭過去了,處理結果出來了,涉事學校校長及班主任做出深刻檢討、加強對涉事學生的心理疏導、鑑於涉事學生較為年幼,以批評教育為主。

看到這樣的處理結果,我的心裡五味雜陳,但是我很慶幸能夠有像《少年的你》這樣一部反映校園欺凌的電影搬上熒幕,讓我們能夠通過大熒幕直視欺凌者的囂張、殘忍與冷血,能夠真切的感受被欺凌者的恐懼、掙扎與絕望,能夠時刻警醒著大眾要時刻關注校園安全、防範校園欺凌事件。

曾國祥導演是擅長用電影語言講故事的,尤其是在這部電影中特寫鏡頭的運用,鋒利且扎心。胡小蝶跳樓前空洞的眼神,陳念被剃光頭之後與小北的對視、小北被抓捕時刻望向陳唸的不捨、兩個人再相遇時的微笑凝望、魏萊面對父母與警官時的無辜……演員的一顰一簇,每一個微表情,都通過電影院的大屏幕傳輸,真真切切的映在每一位觀眾的眼中,刻在每一位觀眾的心頭。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電影表達手法,整個電影的表達是尖銳的、是撕裂式的、是疼痛的,是帶著在無聲中吶喊的絕望的。不過最後導演也是溫暖又充滿希望的,陳念和小北一前一後走在陽光下,實現了“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承諾。

最後,希望未來生活中不會再有掙扎求救的陳念,也不會在出現跟在陳念背後走在陰影中的小北,相信那時候一定是陽光灑滿人間,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


惡讀研究所


《少年的你》由周冬雨(飾演陳念)和易烊千璽(飾演小北)主演,講述陳念高考前遭遇的校園暴力,得到小北的保護。但陳念仍被魏萊欺負,陳念推倒魏萊,不想造成過失殺人。小北為陳念頂罪,但陳念選擇說出實情,最後兩人都雙雙入獄。多年後,陳念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小北仍在陳念身後護送她。

01被欺負的心酸和痛苦

這世界就兩種人,沒本事被欺負的人和有本事的壞人。

胡小蝶和陳念,是被欺負的人。

胡小蝶遭遇欺凌,選擇跳樓自殺。

少年時的陳念因為幫死去的胡小蝶蓋上衣服,而被魏萊三人當成了下一個欺凌的對象:弄髒椅子、用球打頭、推下樓梯、打耳光、甚至剪頭髮、拍裸照……

胡小蝶被欺負的面無表情和無人施手的淚流滿面。

陳唸的無助和痛苦。

這兩個被欺負的人都遭遇著強烈的心理痛苦。

每個成年人的年少,也許遭遇過欺凌,也許看過欺凌,也許聽說過欺凌。而今回想年少時候,會為自己心酸為別人心痛。

02 同學的冷漠成了幫兇

《少年的你》中的胡小蝶,哭訴著說:明明知道她們欺負我……可是沒有一個人幫她,哪怕她死去,也沒有一個人揭露她跳樓的真相。

陳念被別人弄髒椅子,沒人出聲。被推下樓,沒有人伸手。上體育課打排球,沒人願意傳球給她,也沒有人願意接她的球。

年少的我們,不少像胡小蝶一樣,像陳念一樣,遭遇欺凌時,同學們不是幫助你,而是成了幫兇,不是嘲笑你,就是漠視你的存在。

03 無人保護的悲傷

陳念遭遇欺凌,沒有默默忍受,選擇反抗。更有小北的保護,陳念在遭遇痛苦的時候,依然選擇保護世界,而小北則保護陳念。

算有小北的保護,度過一段開心自在的日子。但仍被壞人鑽了空子,遭到最令人心痛的欺凌。

可是我的年少呢?其他人也遭遇欺凌的年少,或者正遭遇欺凌的少年呢?

軟弱的我們無力反抗,無力對抗,無人保護。

更多的我們,就像經歷欺凌的陳念成為一名老師,也依然見到學生是一副被欺凌到默默忍受,獨自承擔的模樣。

04 未來和人性都是有好有壞

魏萊是美的,但她是施暴者。未來也是美好的,但它也會給我們帶來意外和痛苦。

我們總是被教育善良,希望周圍的人都對我們和顏悅色。

可是人性總是醜陋的,不是言語暴力,就是行為暴力。

也總會有一些性子善良的人,在遭遇這些時,心理承受著別人感受不到的千萬倍痛苦。

默默挺過來的也許會有美好的未來,也許心理會不健康,也許會記恨同學一輩子。挺不過來的,也許會終身一躍,香消玉殞。

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樹,掛著青皮的果,苦是的,甜也有。

願度過少年的我們,忘卻被欺負的痛苦。

願少年的你,沒有被欺負的痛苦。

願你生活在陰溝裡,仍仰望星空。


看劇有感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所取得的商業成就有目共睹,票房說明一切,證明這部電影還是有巨大的市場。

到現在都記得一句話: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這部電影檔期一再推遲,很多人也一直關注著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表演。

故事的主幹很簡潔,因為校園欺凌使兩個即將成年的少年小北和陳念相遇,高考和兩起命案相撞,兩個人的命運被改變。圍繞著故事的主幹生長的枝節也是心設計的。小北的故事,陳唸的家庭。魏萊的心理線索,惡女角色轉換,街頭的爭鬥,警察局審判。 一段臺詞:

北:讀書有用嗎?

念:怎麼沒用?

北:對你來說有用,對我來說沒用,你太乾淨了,你不懂。

念:我要讀書,成為一個很聰明的人,然後保護世界。

北:那好,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路過的一個吻,拯救了他們兩個人,也是以善和愛去拯救世界之吻。灰色生活軌跡裡,壓抑痛苦的學校裡。兩個少年的一吻,故事開始了,生活從絕望變成有了希望,甚至有了有了歡笑。當然是確認過眼神之後,吻成了最絕妙的一筆。如果不通過情感流動是情緒發展的話,莫名奇妙親上一個陌生人是很突兀的。但是他們演技hold住了。

小北13歲開始獨立,以少年的能量,漂泊人間,獨居在橋底下一間木屋裡。以一個孤兒的身份,獨自面對社會最黑的一面。這個時候他的生活是沒有重心的,沒有目標希望的。幸好,善良的陳念給了他一個吻,並愛了他。

陳念面對高考高壓,同學欺凌,家庭的困難。在理想的支撐下,最弱的外表下有最強的心。所以儘管她的淚一直留個不停,可是心裡的堤一直堅強矗立著沒有奔潰。

小北對陳念長情的守護,堅韌的信任。可以單純到為一個喜歡的人揹負死刑,或者無期徒刑。深深的悲壯感,在探監時痛哭中被放大到了極點。

兩個孤獨,弱小而頑強的心靈。黑夜裡前行,心是繃得很緊的,相遇使色彩活了起來,少年力量如在海里沒有燈塔的小船,相遇結伴同行。

少年的情懷是這部電影亮點,用少年熾熱滾燙的紅心,去融化成人世界冰冷麻木的堅冰。

電影中很多鏡頭是臉部特寫,以表情來敘事。很考驗演員的演技。音效的帶入和切換也很有新意。如考試和教室的片段。電影的色調的明暗,和長鏡頭打碎和拼接處理,都體現了製作的匠心。

魏萊是一個施惡者的典型,她在凌辱他人時毫無內心譴責和罪惡。只為了發洩嫉妒,憤怒。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同學。她面無表情,心理扭曲變態,甚至有人格分裂的傾向。一直活在自己創造的統治的世界。此角色意在指明現實中上層精英家庭,存在著一些自私無情的人,凡事以利益和自我為出發點。毫無社會責任和所謂道德追求。因此,在這樣的家庭教育背景下,一些嬌縱自我,極度個人中心的子女被培養出來了。

根源在於,精神價值的扭曲和缺失。把兒童時期的個人中心,自私性格保留,家庭教育和金錢使可她所有自私想法得以實現的可能,因此陰暗面被放大成災。而不是通過良好正直的教育,約束教化培養。

年輕警察鄭易,也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一面正義一面失望。因此他從一個不愛睡覺的人成了一個整天睡覺的人。為什麼?因為現實勢力太強大了,很多情況下他無力維持正義,因此在現實重壓之下,他越加無力疲憊。

圍觀的同學也表現道德缺失,無正義無立場的靈魂麻木和惡趣味,這種現象也是真實普遍的。

在近期發生的欺凌事件後,電影上映,與現實可以說是直接相關連的。 因此, 《少年的你》是鋒利的,在這時候上映,與社會現實交鋒。敢於直接深入中國的現實,發揮力量。演員也是表演鋒利的。它將以鋒利的姿態,直指被忽略迴避的社會現實。並且以優良的製作,劇情,表演,在中國電影群眾裡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小暴看電影


一場高考前夕的校園意外,改變了兩個少年的命運。

  陳念(周冬雨飾)性格內向,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努力複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同班同學的意外墜樓牽扯出一連串不為人知的故事,陳念也被一點點捲入其中…在她最孤獨的時刻,一個叫小北(易烊千璽飾)的少年闖入了她的世界…

  大多數人的18歲都是明媚、快樂的,而他們卻在18歲這個夏天提前嚐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場秘而不宣的“戰鬥”正在上演,他們將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8]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好的題材,則可以讓影片贏在起跑線上。《少年的你》將目光集中在了“校園霸凌”的問題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共鳴。

其實國外很早就已經開始關注校園霸凌的問題,像韓國著名電影《熔爐》,除了講述聾啞學校中的性侵悲劇,也揭露了韓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校園霸凌。

校長夫人、老師虐待毆打學生,甚至會將孩子們的頭按進有水的洗衣機中......結局更是心塞,無論主角多麼努力,孩子們的最終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公道呵護每一個青少年健康成長,是社會的責任。國家在行動,社會也有期待。新華社也撰文評論《少年的你》,文中寫道:“學校欺凌現象,多發生在校園,卻不只是校園問題;以暴力為主要表現形式,卻又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治理校園欺凌,是一項各方參與、共同發力的系統工程。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各司其職、各盡其力,每一個‘少年的你’才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生活自由人


這個電影最大關注應該就是讓家長和孩子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校園暴力帶來的嚴重後果。

不管是校園霸凌的施暴者還是受害者。都應該能從電影中認識到一些東西。就是一再的軟弱不會讓施暴者放過你。一直受欺負的人也不會一直不爆發。

電影中陳念一直都是軟弱的。 成為受害者前,她是校園霸凌袖手旁觀的“同謀者”。以為不做聲就可以逃避掉,陳唸錯誤地把自己的困境歸因為當下的環境,考上北京“最好”的大學離開這個地方成了她生活的解藥。

她本來就自身難保,對胡小碟的“求救”選擇沉默,她以為胡小蝶會像她一樣忍受過這段時間,高考過後離開這個學校就好了。可胡小蝶的忍耐力明顯支撐不住,最後自殺。現實的生活逼迫的陳念只顧得上自己的死活。每天被追債的人逼得拋棄陳念自己躲出去的母親,無依無靠的陳念只能依靠自己,所以她只能忍受。

劉北山的出現是讓陳念最後一點的勇敢和尊嚴激發出來的人。看到被幾人暴打的小北,即使害怕陳念還是選擇報警了。

成為他人的保護者必定會付出代價,接受別人的保護同樣需要勇氣。陳念最初拒絕了小北「保護她」的提議,後面也會拒絕警察和法律的保護,因為對她來說,離開這個遠方,一切的不公和痛苦都會煙消雲散。她還是太軟弱了,軟弱到只想靠自己。

可是她越是想要逃避,命運就越對她緊追不捨。越是軟弱越引起施暴者的興趣,努力學習成績好的陳念,在學習不好復讀一年,為此父親一年不理她的魏萊眼裡是刺眼的。陳念想在通過高考逃出生天這條艱難的路上,一個人的孤單不可怕,可怕的事這條路的阻礙太多。

小北是個天生的「保護者」,而且帶著隨時隨地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悲劇色彩,13歲時對待母親,現在對待陳念都是如此,甚至在借朋友的車拋屍時都不忘提前給朋友設計不在場證明。

陳念用自己弱小的身體擋住門,不讓小北出去打架,在他原本冷暖自知的冰冷世界裡,出現了一個心疼他的人。小北說,陳念是第一個問他疼不疼的人。為此,小北不惜付出一切來保護陳念。保護她免受欺凌之苦,更重要的是「保護她的夢想」。因為,這也成了「他的夢想」。

只要能讓陳念走上她渴望的人生,不管付出什麼代價,就算一輩子坐牢也在所不惜。鄭警官的做法很多人表示不贊同,但如果小北真的為陳念坐牢,陳念去北京上大學。估計這會是陳念心裡一輩子無法抹去的愧疚。

最後的一幕,陳念走在前面,小北走在後面,他不在戴著帽子低著頭,而是昂首闊步走在陽光下。他依然保護著陳念,一輩子保護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