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军自造第二舰,“永绥”号川江炮舰,抗日战争中的福舰

全文约1200字,阅读约需3分钟

前几天狼君向大家介绍了民国时代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军舰,“咸宁”号川江炮舰。这篇文章,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咸宁”号的下一级川江炮舰“永绥”号。此舰由中华造船厂提出最初设计方案,但由于中华造船厂不足以建设此级军舰,遂交由江南造船所修改设计建造。与“咸宁”舰师出同门。

“永绥”号在拍板建设之前,所造军舰之资,除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拨款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由湖南、湖北两省的商家捐赠,为纪念两省为民国海军建设做的贡献,也为与前一艘用湖北咸宁命名的炮舰相应,就从湖南省取一县名“永绥”命名,也有盼望国家安定和平的寓意。

民国海军自造第二舰,“永绥”号川江炮舰,抗日战争中的福舰

悬挂满旗的“永绥”舰

“永绥”舰在江南造船所的编号为545,其舰体的规模和排水量均大于先前的“咸宁”舰,排水量达到了600吨。“永绥”舰采取长艏楼船型,舰体全长68.58米,舰宽9.14米,舱深3.53米,舰首吃水1.61米,舰尾吃水2.1米。

“永绥”舰的舰体材料仍然采用与“咸宁”舰相同的软钢,防护力严重不足。动力系统采用2座3缸3胀立式蒸汽机,配套2座水管锅炉,功率可以达到4500马力,双轴推进2个4叶铜质螺旋桨,正常航速为12节,最大航速可达18节。舰上最大载煤150吨,可支撑炮舰正常航行120小时。

民国海军自造第二舰,“永绥”号川江炮舰,抗日战争中的福舰

试航中的“永绥”舰

在通讯设备上,“永绥”舰配备了一台1000瓦功率长波无线电台和一台500瓦功率短波无线电台,以及真空管式收发报机各2具, 通信能力白天能够达到500海里,夜晚则增加到1000海里。在“永绥”舰甲板室外的两舷,各设了2组吊艇架,分别挂载机动艇和舢板各1艘。

在武备上,拥有更大舰体的“永绥”舰,在火力上也有所增强,原设计安装一门160毫米的前主炮,一门120毫米的后主炮。后于“咸宁”舰一起,前主炮换装从日本购回的“三年”式120毫米45倍径舰炮。而后主炮则换成了日本“三年”式 76毫米40倍径高角炮。在军舰甲板室尾部两舷,还装备了两门短倍径的“阿姆斯特朗”式75毫米口径炮作为副炮,其火力远超在其之前服役的“咸宁”舰。

民国海军自造第二舰,“永绥”号川江炮舰,抗日战争中的福舰

舾装中的“永绥”舰

1928年5月5日,“永绥”舰正式在海军江南造船所开工建造,1929年1月27日下水,1929年5月30日舾装完毕,1929年6月22日开始首次试航。1929年8月31日,在经过诸多磨难后,“永绥”舰正式入役,加入第二舰队,全舰满员编制152人。

“永绥”舰加入海军后,先后参加了对红军的围剿作战,在抗日战争中,引起吃水浅,可沿江抵达重庆,遂作为南京政府政要转移的座舰,而后又拆除前后主炮,没有参加到长江抗战之中,侥幸逃过了被击沉的命运。

民国海军自造第二舰,“永绥”号川江炮舰,抗日战争中的福舰

“永绥”舰绘画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大批英美援助军舰以及日本赔偿军舰驶达我国,“永绥”舰作为一艘只有几百吨的小炮艇,地位自然不如抗战时期珍贵,也就被冷落在一旁。直到1949年4月23日,“永绥”舰宣布起义,加入到了人民海军的序列。成为人民海军成立初期的主力舰艇之一。

1949年9月23日,“永绥”舰还未来得及更改新的舰名,便被国民党的B-25轰炸机击沉。

想了解“咸宁”舰的可点击以下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