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1985年—2005年

  自1985年以後,由於邳縣柳琴劇團主要演員李興亞和曹金俠先後調入江蘇省柳琴劇團(徐州),另有一些優秀演員調出和改行,劇團的演出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各地演出團體都出現了不景氣的現象。地方戲沒人看,劇團演出困難重重,針對這種情況,邳縣縣委宣傳部和縣文化局採取了有力措施:一抓劇團的改革,二抓人才培養,三抓精品創作。縣政府和縣宣傳部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每年撥付三十萬元專款支持劇團的創作和演出,同時選拔有發展前途的青年演員分別到徐州戲校和江蘇省藝術學校學習表演導演專業,全體演職員工齊心協力,劇團逐漸恢復了正常演出活動。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1988年。劇團創作大型現代戲《梅雨情》(編劇王聖華)參加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藝術節活動。演出在徐州會堂舉行。這次演出邳縣柳琴劇團和江蘇省柳琴劇團聯合演出。這個戲在反映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明顯的進步。在藝術上有新的突破,公演後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劇團獲得了“創作獎”、“演出獎”。

  該劇於1989年11月參加蘇魯豫皖四省共同舉辦的柳琴藝術節演出,獲得了“創作獎”、“演出獎”。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1990年,為配合邳縣土地法規頒佈和計劃生育宣傳,劇團自編中型現代柳琴戲《六月六》《鐵旦盼子》《第一個春天》和《桃園情》等劇目,組織兩個分隊,赴全縣各鄉村宣傳演出。劇團走遍165個行政村,演出315場次,受到廣大群眾熱烈歡迎。1991年初,為宣傳邳縣柳琴劇團深入農村為群眾演出的先進事蹟。中央電視臺7頻道,江蘇省電視臺、徐州市電視臺都專題採播邳縣柳琴劇團送戲下鄉為群眾宣傳演出的事蹟。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1992年邳縣撤縣建市,邳縣柳琴劇團更名為邳州市柳琴劇團。

  1992年劇團創作大型現代戲《雪桃緣》,編劇李新鑾,參加了徐州市新創作劇團觀摩演出並獲“演出獎” “劇本獎”。

  1992年,全國戲劇藝術進入低潮,地方戲發展困難重重,前景令人擔憂。邳州市柳琴劇團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柳琴戲生存之艱、發展之難,前所未有。

  為支持柳琴戲發展,1997年2月,新上任的邳州市文化局長張士倫同志首先來到了劇團進行調研,得知劇團常年無法組織演出,靠政府差額撥款過日子。每月百十來塊錢,難以養家,於是到歌舞廳炒更,擺檯球桌,賣大排檔成了演員們“正業”。劇團還欠了5萬多元外債,醫藥費也無法報銷,演員們心涼了。有辦法的另擇高枝,沒辦法的只好苦捱過日。局領導看到這種情況意識到:劇團必須改革,演戲才有出路,於是立即調整領導班子。新上任的團長姚銀琢同志反覆思考,採取有力措施,帶領全團同志,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堅持演出。1997年我市鄉鎮幹部的楷模王繼天積勞成疾不幸病逝,全市掀起了向王繼天學習的高潮,局領導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題材,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創作劇本,由文化站長馮尊安同志執筆,創作了大型現代柳琴戲《王繼天》。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排演大戲需要資金。當時,姚團長向演員們說:“為了排好這個戲,我們要克服資金難的問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振奮精神,共渡難關。於是,演員們自願拿出自家微薄的現金,姚團長拿出自己多年積蓄,加上文化局投入了3萬元資金和機關幹部幫助集資2萬元,《王繼天》終於開排。排練時,團裡明確提出要以王繼天的精神來演好這個大戲,嚴格按照精品意識把好各個關口。當時演員們排練格外投入。有幾個在外地乾的演員,聽說劇團排大戲,他們自願回團參加排練,解決了演員不足的問題。大冬天演員們加班加點,沒有一個叫苦叫累的,時長兩個小時的一折大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排練,首場演出在邳州影劇院舉行。市領導和文化部門機關負責人觀看了演出,充分肯定這是一臺好戲,一炮打響。接著市領導把這個戲推薦給徐州市。並在中山堂劇院舉行首場彙報演出圓滿成功。全體演員受到了徐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親切接見,接著又連續演出十六場,場場爆滿。領導說:“《王繼天》這個戲是一部精品,真實反映了人民的好書記王繼天同志為黨為人民事業,抱病工作、積勞成疾,獻出了自己年輕生命的動人事蹟,觀後令人感動。該戲在邳州36個鄉鎮巡迴演出。同時各機關單位也邀請演出,總共演出近200場次,觀眾達三十萬人次。每場演出後,觀眾們都熱淚盈眶,紛紛表示:“想不到一個縣級劇團能演出這麼好的戲,真不簡單啊!”《王繼天》劇目被評為徐州市97年度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榮獲江蘇省99年第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赴寧參評領獎的邳州市柳琴劇團代表隊,是全省唯一的一家縣級劇團。《王繼天》劇組應邀在省頒獎會上演出。

  1996年10月,應日本國有關單位邀請,經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精心組織。劇團排演傳統民俗節目《抬花轎》,並由柳琴劇團團長姚銀琢帶隊,赴日本名古屋市參加20天的交流表演。《抬花轎》以其典型的民族風格,濃郁的地方特色,把我國農村迎娶新娘時,喜慶、熱鬧、歡樂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得到了日本有關單位高度讚揚,也為邳州人民增了光。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為適應改革開放形勢,進一步提高柳琴劇團經濟效益,經團委會研究:劇團組建三個演出隊:即柳琴、歌舞和銅管樂隊,並自籌資金購買樂器,嚴格管理,在短短三個月時間,能吹奏出中外名曲20多首,當年參加各項活動60餘次收入3萬多元。

  2000年,劇團又移植了反映基層黨建工作的大型現代戲《大樹參天》,該劇在市組織部、宣傳部等部門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巡迴演出80多場,對加強和提高基層支部工作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

  2001年。為迎接建黨80週年,紀念共和國最年輕的英雄,邳州籍烈士《小蘿蔔頭》宋振中及爸爸宋綺雲、媽媽徐林俠一家三口就義52週年。邳州市柳琴劇團又隆重推出一臺大型現代戲《一門三烈》(編劇馮遵安)。自4月份公演後引起較大的轟動,社會各界反映強烈。4月12日晚,《一門三烈》在邳州市影劇院首演,參加首演式的領導有徐州市委副書記徐毅英、我市領導佟明泰等。演出後領導上臺向演員一一握手,祝賀演出成功,並指出《一門三烈》是一部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教材,對我市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少年學生都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該戲在市影劇院上演20多場,演出場場爆滿。市公安局一位老同志說:“在紀念建黨80週年之際,看了劇團排演的《一門三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非常及時,許多學生在觀看後非常激動地說:“看了這個戲,心靈上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生活。”該劇獲徐州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2005年6月初夏,得到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蘇省文化廳、山東省文化廳的關心和支持,由徐州市發起,棗莊、臨沂積極參加,聯合舉辦了中國徐州首屆柳琴藝術節,二省三市七團九臺劇(節)目薈萃彭城,共襄盛舉,旨在重振柳琴戲藝術的振興繁榮,發揚光大。邳州柳琴劇團也積極參與了活動,演出多部傳統和現代劇目,好評如潮。

  2005年,劇團根據全國公安戰士二級英模、江蘇省平安衛士楊松林同志英雄事蹟,編了大型現代柳琴戲《楊松林》。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這個戲真實反映了優秀共產黨員公安戰士楊松林與持槍歹徒英勇搏鬥,最後用獻血和生命捍衛了人民警察的尊嚴,為建設“平安江蘇輝煌邳州”奏響了人生最動人樂章的事蹟。邳州市柳琴劇團在徐州市淮海堂演出,受到領導和觀眾一致讚揚,為掀起了向公安戰士楊松林學習的高潮,發揮了推波助潤的作用。領導稱楊松林同志是和平建設年代了不起的英雄,這次演出邳州市柳琴劇團獲江蘇省文化廳“優秀劇目獎”。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在當前戲劇不景氣的情況下,邳州市柳琴劇團能堅持編演現代戲,他們這種長期不懈的努力精神是值得讚揚的。中國文化報在2002年12月曾報道了邳州市柳琴劇團起死回生的先進事蹟和成功經驗。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黨中央對文藝工作者給予厚望,希望文藝戰線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堅持文化自信,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優秀作品,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邳州市柳琴劇團正為此而努力奮鬥。

  1985年至2005年主要演員有:樑龍彬、郭兆春、李宗用、汪玉峰、陳北京、杜春梅、朱芳、湯海麗、謝冬、張奎、張豔秋、葛偉、馮尊濤、肖允鳳、宋梅、黃敏、肖廣勝、張偉、王金行、付強、胡居鳳、曹培軍、梁海波、瀋陽、魯瑞紅、魏明春、索娜、葛永生

  演出主要劇目:《梅雨情》、《六月六》、《枯木逢春》、《路遇》、《鐵旦盼子》、《認親記》、《樂中愁》、《雪桃緣》、《桃園情》、《第一個春天》、《王繼天》、《愛河滔滔》、《甜水彎彎》、《大樹參天》、《一門三烈》、《人間真情》、《三八六一向前進》。

  《唱面葉》:《牆頭記》、《真假駙馬》、《卷席筒》、《半夜夫妻》、《七斤三兩》、《白蛇傳》、《馬孤驢換妻》等。

大運河畔的文藝明珠———邳縣柳琴劇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