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山東人的民間戲曲——柳琴戲

民間戲劇在山東有著悠久的發展史。戲曲演出早在元、明時期就已經盛行,清末便有了戲曲班社活動。如今,流行山東地區的劇種主要有柳琴、豫劇、京劇、河北梆子、山東梆子、唐山落子、柳子等。但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柳琴戲。

柳琴戲

柳琴戲在1954年以前稱為“拉魂腔”,或叫“拉胡腔”、“拉花腔”等。1954年,因其伴奏樂器主要是柳葉琴,故更名為柳琴戲。

屬於山東人的民間戲曲——柳琴戲

柳琴戲女演員

據調查和有關資料記述,魯南一帶是拉魂腔的發源地。北路為滕縣東的東郭鎮蘇樓,中路為嶧縣西部的陶官。該戲劇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吸收了肘鼓子棗莊的說唱形式和柳琴戲的“山坡羊”、“耍孩兒”以及境內的“海山腔”、“四句調”、“拉縴號子”、“民間小調”等發展形成。一百多年前由滕縣東門外武氏兄弟傳入安徽、徐州,後來發展為南路柳琴。

屬於山東人的民間戲曲——柳琴戲

柳琴戲男演員

拉魂腔是山東棗莊土生土長的一個劇種,它和當地的風俗習慣、思想感情和地方語言的關係極為密切。其藝術特點是,伴奏靈活,“過門”可長可短,“說”不受伴奏的限制。男唱腔粗獷豪放,尾音下滑五度;女唱腔明快活潑,尾音翻高八度,熱烈彈跳,富有感情,再加上“葉裡藏花”、“彈舌”等花腔相伴,具有攝人魂魄的魅力,“拉魂腔”因此得名。該劇表演淳樸、生動,富有鄉土氣息,語言具有誇張、幽默、形象、詼諧、逗趣等特點。

屬於山東人的民間戲曲——柳琴戲

棗莊柳琴戲莊戶劇團

柳琴戲的發展,經歷了從簡到繁,漸次完善的過程。服裝道具,從隨身穿的衣裳發展到完整的舞臺戲裝。說唱形式,從說唱到對子戲,發展成較為完整的舞臺藝術。從單人、雙人、子弟班、小型班社、較大的班社 ,發展成行當齊全的專業劇團。

屬於山東人的民間戲曲——柳琴戲

柳琴戲《姊妹易嫁》

演出內容,從唱篇子、小故事劇,發展到人物眾多的大型故事劇。演出場地也由唱門子、盤凳子、打地攤、唱茶館過渡到正規舞臺。

屬於山東人的民間戲曲——柳琴戲

柳葉琴

柳琴戲作為魯南地區的民間戲曲瑰寶,對周邊地區的戲曲文化發展影響深遠。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欣賞並傳承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