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新軍的戰鬥力比拼:在北洋軍面前,湖北新軍不堪一擊

晚清拾遺錄(二十一):剩勇不宜追窮寇。

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爆發後,自命不凡的大清還認為自己沒有熬到頭,畢竟袁世凱出山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迫在眉睫的“燕晉”聯軍,東南半壁看似風雲變幻,但是同盟會所依託的南方軍只是停留在扯旗放炮的階段,一群重量級的大佬還只是在國外嚷嚷著往回趕。在袁世凱復出後,馮國璋繼任蔭昌之職,統領北洋精兵直撲武漢,看到北洋軍的進軍路線,就知道袁世凱心目中真正的對手是誰,那就是同是科班出身的湖北新軍。

清朝新軍的戰鬥力比拼:在北洋軍面前,湖北新軍不堪一擊

這支源於晚清南洋集團的精銳武裝力量,傾注了中興名臣張之洞一生的心血,打響武昌起義的湖北新軍混成協,協統黎元洪是甲午戰爭中蹈海赴國難的人傑之一,治兵有方,頗具威望。一場清末兩大新軍集團之間慘烈而詭譎的搏殺即將打響。是年十月下旬,北洋軍完成對武漢的合圍,超過三鎮的精兵集結在漢口附近枕戈待發.面對北洋軍的進剿,湖北新軍迅速做出迎戰準備,辛亥革命中最為慘烈和詭譎的“陽夏保衛戰”拉開大幕。經過四十餘天血與火的鏖戰,北洋軍雖然攻克“大武漢”門戶漢口,其後遭遇的卻是噩夢般的巷戰。

清朝新軍的戰鬥力比拼:在北洋軍面前,湖北新軍不堪一擊

湖北新軍的官兵既然選擇起義,也就是提著腦袋在戰鬥,後路已絕,不得不奮勇抵抗。早在起義時攻克戰略要地楚望臺軍械庫,軍官馬榮曾親自組織敢死隊自任前鋒,其後任職管帶領兵拒敵,在迎戰北洋軍督戰時受傷被俘,臨刑時仍破口大罵,毫無懼色。面對湖北新軍的昂揚鬥志,北洋軍雖然已攻入城內,但巷戰的膠著令馮國璋大為頭疼,作為北洋三傑之中的“北洋之狗”,馮國璋因忠心耿直而頗受袁世凱和清廷器重,此時清廷嘉封馮國璋“男爵”的電令傳到前線,馮國璋感動地嚎啕大哭:“想不到我一介布衣窮小子,今日竟能封爵,天恩浩蕩啊!”

清朝新軍的戰鬥力比拼:在北洋軍面前,湖北新軍不堪一擊

心情複雜的馮國璋繼而下令縱火,漢口街區幾乎全部被大火吞噬,烈焰綿延三十餘里,最終只剩瓦礫與焦土,隨即漢口陷落。此時黃興趕來,作為同盟會中頗具威望的名人志士,黎元洪如抓到救命稻草般登臺拜將,授予黃興戰時總指揮之職。黃興在同盟會中屬於光明磊落,任勞任怨的角色,但是此時也輕敵冒進。面對湖南兩協湘軍前來支援,豪情萬丈的黃興沒能看清雙方實力的差距,竟然直接下令反攻漢口,雨夜奇襲的一萬餘湘鄂聯軍,因軍紀渙散,並未形成真正的戰鬥力,戰時有喧譁者、藏匿躲雨者以及到達漢口後直接返家者,在訓練有素的北洋軍阻擊下,聯軍迅速潰散。

清朝新軍的戰鬥力比拼:在北洋軍面前,湖北新軍不堪一擊

其後,退至漢江邊,發現黃興竟然還有“破釜沉舟”的形式主義做派,浮橋已拆,退路自絕,潰敗之中聯軍損失慘重。革命軍退守漢陽後,裝備精良的北洋軍源源不斷地開抵戰場,形勢急轉直下。兩協的湘軍死守漢陽,血戰五個晝夜,陣亡三千餘人,最終漢陽仍告陷落,悲憤交加的黃興想要自殺明志,被部屬勸阻。此時被勝利衝昏頭腦的馮國璋早已將袁世凱“慢慢走,等等看”的叮囑拋諸腦後,準備一舉掃清武昌城的守軍,真正拿下大武漢。

清朝新軍的戰鬥力比拼:在北洋軍面前,湖北新軍不堪一擊

就在這時詭譎之事開始上演, 袁世凱一日連拍數封電報緊急叫停北洋軍進一步的軍事行動,其後馮國璋被調任京畿,“北洋之虎”段祺瑞繼任,堅決貫徹袁世凱的養敵自重之策,數萬北洋精銳開始環伺武昌孤城圍而不攻,陽夏之戰暫時宣告結束,戰力強悍的北洋軍傷亡一千餘人,湘鄂聯軍傷亡四千餘人,革命新軍看似得以有喘息之機,更加撲朔迷離的“南北議和”也即將上演。

參考資料:《晚清七十年》、《大清滅亡啟示錄》、《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