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新军的战斗力比拼:在北洋军面前,湖北新军不堪一击

晚清拾遗录(二十一):剩勇不宜追穷寇。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自命不凡的大清还认为自己没有熬到头,毕竟袁世凯出山之后,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燕晋”联军,东南半壁看似风云变幻,但是同盟会所依托的南方军只是停留在扯旗放炮的阶段,一群重量级的大佬还只是在国外嚷嚷着往回赶。在袁世凯复出后,冯国璋继任荫昌之职,统领北洋精兵直扑武汉,看到北洋军的进军路线,就知道袁世凯心目中真正的对手是谁,那就是同是科班出身的湖北新军。

清朝新军的战斗力比拼:在北洋军面前,湖北新军不堪一击

这支源于晚清南洋集团的精锐武装力量,倾注了中兴名臣张之洞一生的心血,打响武昌起义的湖北新军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是甲午战争中蹈海赴国难的人杰之一,治兵有方,颇具威望。一场清末两大新军集团之间惨烈而诡谲的搏杀即将打响。是年十月下旬,北洋军完成对武汉的合围,超过三镇的精兵集结在汉口附近枕戈待发.面对北洋军的进剿,湖北新军迅速做出迎战准备,辛亥革命中最为惨烈和诡谲的“阳夏保卫战”拉开大幕。经过四十余天血与火的鏖战,北洋军虽然攻克“大武汉”门户汉口,其后遭遇的却是噩梦般的巷战。

清朝新军的战斗力比拼:在北洋军面前,湖北新军不堪一击

湖北新军的官兵既然选择起义,也就是提着脑袋在战斗,后路已绝,不得不奋勇抵抗。早在起义时攻克战略要地楚望台军械库,军官马荣曾亲自组织敢死队自任前锋,其后任职管带领兵拒敌,在迎战北洋军督战时受伤被俘,临刑时仍破口大骂,毫无惧色。面对湖北新军的昂扬斗志,北洋军虽然已攻入城内,但巷战的胶着令冯国璋大为头疼,作为北洋三杰之中的“北洋之狗”,冯国璋因忠心耿直而颇受袁世凯和清廷器重,此时清廷嘉封冯国璋“男爵”的电令传到前线,冯国璋感动地嚎啕大哭:“想不到我一介布衣穷小子,今日竟能封爵,天恩浩荡啊!”

清朝新军的战斗力比拼:在北洋军面前,湖北新军不堪一击

心情复杂的冯国璋继而下令纵火,汉口街区几乎全部被大火吞噬,烈焰绵延三十余里,最终只剩瓦砾与焦土,随即汉口陷落。此时黄兴赶来,作为同盟会中颇具威望的名人志士,黎元洪如抓到救命稻草般登台拜将,授予黄兴战时总指挥之职。黄兴在同盟会中属于光明磊落,任劳任怨的角色,但是此时也轻敌冒进。面对湖南两协湘军前来支援,豪情万丈的黄兴没能看清双方实力的差距,竟然直接下令反攻汉口,雨夜奇袭的一万余湘鄂联军,因军纪涣散,并未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战时有喧哗者、藏匿躲雨者以及到达汉口后直接返家者,在训练有素的北洋军阻击下,联军迅速溃散。

清朝新军的战斗力比拼:在北洋军面前,湖北新军不堪一击

其后,退至汉江边,发现黄兴竟然还有“破釜沉舟”的形式主义做派,浮桥已拆,退路自绝,溃败之中联军损失惨重。革命军退守汉阳后,装备精良的北洋军源源不断地开抵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两协的湘军死守汉阳,血战五个昼夜,阵亡三千余人,最终汉阳仍告陷落,悲愤交加的黄兴想要自杀明志,被部属劝阻。此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冯国璋早已将袁世凯“慢慢走,等等看”的叮嘱抛诸脑后,准备一举扫清武昌城的守军,真正拿下大武汉。

清朝新军的战斗力比拼:在北洋军面前,湖北新军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诡谲之事开始上演, 袁世凯一日连拍数封电报紧急叫停北洋军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其后冯国璋被调任京畿,“北洋之虎”段祺瑞继任,坚决贯彻袁世凯的养敌自重之策,数万北洋精锐开始环伺武昌孤城围而不攻,阳夏之战暂时宣告结束,战力强悍的北洋军伤亡一千余人,湘鄂联军伤亡四千余人,革命新军看似得以有喘息之机,更加扑朔迷离的“南北议和”也即将上演。

参考资料:《晚清七十年》、《大清灭亡启示录》、《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