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民建联前主席谭耀宗:社会出现前所未见的错误,应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谭耀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香港民建联创党元老、前主席,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前主席,大紫荆勋贤、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在香港的政治界、工商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专访香港民建联前主席谭耀宗:社会出现前所未见的错误,应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11月15日,羊城晚报特派香港报道组专访谭耀宗,他就香港修例风波发生的原因,如何尽快止暴制乱、恢复平静,如何发挥优势、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较为深入的见解。

社会风波成因复杂

羊城晚报:之前有各种分析,说香港这次持续了五个月的社会风波,根源是经济问题;也有说单纯就是政治问题。在您看来,到底是什么问题引致的?

谭耀宗:其实修例风波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仅仅说它是政治或经济单一因素导致的。这里既有香港内部长期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也有外部势力干扰的因素。

在我看来,香港内部有些深层次问题,政府的一些政策,未能解决市民的强烈要求,比如房屋问题,年轻人向上流动、发展机遇的问题;另外,教育的问题也很突出。

外因方面,外国势力明显插手香港,这是非常清晰的。以前可能是比较隐蔽的,这次是完全显现出来了。

当特区政府一出台止暴制乱的措施,马上外国势力就有反应。你看美国最近就明显在干预香港问题,众议院通过了所谓的“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向特区政府施压,向中央政府施压。

上述这些,都给我们止暴制乱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是风波持续的部分原因。

专访香港民建联前主席谭耀宗:社会出现前所未见的错误,应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尽快让社会恢复平静

羊城晚报:我们看到,今天早上很多市民开始自发清理路障,这是不是风波开始平息、香港市民渴望恢复平静的一个标志?

谭耀宗:昨天,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出席会议时,就香港当前局势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将继续坚定支持行政长官带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定支持香港警方和香港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

习主席向全世界和国际社会发出一个信号:一国两制不会改变,外国势力绝不能插手香港事务!他的讲话,既鼓励了香港社会通力合作,也让更多香港市民有了站出来的底气,向暴力说不。

其实,前段时间,我们看到很多市民心里很不高兴,却又不敢说,怕说了被人“起底”,正义得不到声张。

专访香港民建联前主席谭耀宗:社会出现前所未见的错误,应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香港市民自发清障

但是,从这两天开始,陆续有市民或有组织地、或自发地清障,因为大家都看到,我们的警队在止暴方面做了很多很艰苦的工作,大家觉得他们太辛苦了,像清垃圾这些,我们市民能做到的,都希望可以帮他们分担下。

我们也组织了义工,在安全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动手,使得香港的交通以及社会秩序可以尽快恢复。止暴制乱,让香港尽快平静下来,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也是大家努力的目标。

羊城晚报:除了组织义工清障,我们也知道,您和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等爱国爱港人士,一起筹建了“同舟人基金”。这个基金成立的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谭耀宗:从风波开始之初,我们就在酝酿成立一个基金,因为风波中很多中小企业生意受到影响,苦苦挣扎,还有一些市民受到人身伤害。我们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市民和中小企业,减轻他们受到的伤害。

专访香港民建联前主席谭耀宗:社会出现前所未见的错误,应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同舟人基金”在谭耀宗、唐英年等爱国爱港人士组织下成立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基金,向社会传达更多的正能量。因为现在香港社会出现了很多前所未见的错误问题、错误行为,我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释放一些正面的声音,给社会以信心。

我们希望香港的风波尽快平息,这样下去对香港人没好处。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撕裂。所以,我们呼吁,全社会同舟共济、互相支持,共度难关,放眼未来。

发挥优势,更好融入大湾区

羊城晚报:恢复平静是第一步,放眼未来,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解决香港内部的一些矛盾,达到治本的目的?比如更好地维护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调整香港的经济结构使其可以长治久安?

谭耀宗: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它的功能和地位,不是一日发展起来的,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很难得的,这是我们需要珍惜的。

另外,香港的经济结构方面,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实需要有其他板块的发展。比如配合内地科技的发展,如何发挥香港的科技人才优势。

另外,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我们都要发挥我们的优势。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着手去做的。

羊城晚报:有一种声音说,现在香港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弱。您觉得香港除了还保持着金融的优势,其他方面还可以如何引领大湾区?

谭耀宗:香港优势没有以前那么突出,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充分发挥,没有把自己的长处放进国家的整体发展中,去做好角色定位和发挥。

非常遗憾的是,受“修例”风波影响,我们想腾出精力做点事情——比如探讨一下我们的优势、梳理我们的资源以便更好融入国家的发展,变得有些困难了。

其实香港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我们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自由港,在海陆空运输、进出口等方面,明显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还有香港的科技人才,他们做出的科技成果可以在内地得到很好的落地应用。

很多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摆在香港面前,香港年轻人应加深对国家的了解。

羊城晚报:您觉得香港的年轻人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融入到国家以及大湾区的建设中来?

谭耀宗:首先,我们真的很希望香港的年轻人可以回内地看看。看了之后,认识了之后,他们就会有信心。

实际上,内地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热心地帮助他们,在青年创业方面建立不少资讯平台,帮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安居。

退一步来说,就算他们没有在大湾区找到合适发挥的位置,也可以放眼“一带一路”,沿线有那么多的国家。香港青年有语言优势,完全可以和内地企业一起,帮助内地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壮大。

香港青年还可以更好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把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国家发展的广阔舞台,找到适合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
审签 | 吴瑕


实习生 | 梁晓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