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从郑州市西流湖雕塑公园出发,沿化工路向西近2公里,向南有一村百炉屯,原属中原区石佛乡,后划归高新区石佛办事处所辖。村子已在近年的城市发展中拆除,周边到处是拆迁后的空地和建筑工地。硕果仅存的旧时建筑,就是号称有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史记记载,秦末刘邦建功立业时候,有一人,名石奋,当了大官,俸禄二千石。这里的石念“旦”,重量单位,一石合计一百二十斤。四个儿子也很争气,人人俸禄二千石,全家合计一万石,于是石奋人称万石君,相当于现代名词万元户、百万富翁之意。万石君庙即由此而来。只是郑州西郊当地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万石(音旦)君庙”以讹传讹并简化为“石(音石头的石)君庙”。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山门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山门内的塑像,不知何方神圣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山门内两侧的画像一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画像二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画像三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画像四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庙内全景,有狗若干狂叫,不敢入内。有些失望,感觉对不起富丽堂皇的山门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主殿很小,大概建的久远,规格大小甚至不如东西两侧的配殿,和山门更加不相匹配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东侧配殿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西侧配殿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外墙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山门外碑刻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原海军司令员石云生题写碑刻,可能是石家后人?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司马迁史记碑刻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山门碑刻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山门碑刻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山门外碑刻

郑州西郊那座2000年历史的万石君庙

山门正南,面对的百炉屯群艺宫,就是个乡村大舞台,正在整修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作品原文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原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䜣䜣如也,唯谨。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稖厕窬,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馀,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於万石君。

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元狩元年,上立太子,选群臣可为傅者,庆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为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秋,丞相有罪,罢。制诏御史:"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是时汉方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中国多事。天子巡狩海内,修上古神祠,封禅,兴礼乐。公家用少,桑弘羊等致利,王温舒之属峻法,儿宽等推文学至九卿,更进用事,事不关决於丞相,丞相醇谨而已。在位九岁,无能有所匡言。尝欲请治上近臣所忠、九卿咸宣罪,不能服,反受其过,赎罪。

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於边以适之。上以为丞相老谨,不能与其议,乃赐丞相告归,而案御史大夫以下议为请者。丞相惭不任职,乃上书曰:"庆幸得待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曰:"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以书让庆,庆甚惭,遂复视事。

庆文深审谨,然无他大略,为百姓言。后三岁馀,太初二年中,丞相庆卒,谥为恬侯。庆中子德,庆爱用之,上以德为嗣,代侯。后为太常,坐法当死,赎免为庶人。庆方为丞相,诸子孙为吏更至二千石者十三人。及庆死后,稍以罪去,孝谨益衰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