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究竟有多稀缺?這是博士群體的真實現狀?

最近,朋友小徐成功通過了轉博答辯,意味著他正式成為了一名在讀博士生。也正是如此,他總是“囂張”地對我說他已經進入了“金字塔頂層”,有了博士學位保底,雖不能保證未來飛黃騰達,但至少起點已經高過大部分人了……

當然,要想最終拿到博士學位其難度也是極大的。一是有研究成果的要求。不同於碩士,學校會對博士發表的期刊等級進行規定,達不到一定的影響因子或是一定級別的期刊是不予以畢業的;二就是畢業論文的要求。據鼬老師的發小說,為了寫出博士論文,其投入的精力至少是碩士論文的十倍……

博士究竟有多稀缺?這是博士群體的真實現狀?

中山市地大教育培訓中心—考研辦公室

嚴格意義上來說,博士是指順利畢業並取得博士學位證的人。關於我國博士的數量,這個很難定出準確數字,目前我國每年的博士人數都在飛快增長,但無系統化的機構進行準確統計,只能預估一個大概數字。

我國每年六月跟十二月份都會畢業兩批博士研究生,他們都歡歡喜喜的拿到博士學位證書,正式踏入了社會。那麼以中國教育部2019七月份公佈的《2018年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中,我們看到,2018年中國境內錄取的博士生約達9.55萬人,在讀博士生38.95萬人,而拿到博士學位畢業的博士為6.07萬人,這其中還不包括全世界留學歸來的博士。

據教育部門推算,我國到2013年底一共培育出近五十萬位博士。再以每年6萬人的增速計算,到2019年社會大約僅有90萬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才存量。從稀缺性來看,對比中國的人口和千百萬的大學生,博士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口”了。

博士究竟有多稀缺?這是博士群體的真實現狀?

中山市地大教育培訓中心—考研辦公室

正是博士群體因為自帶的“稀缺性”光環,他們在求職上也會有更高的期許和要求。在私企的選擇上,會更加偏向擁有社會知名度的500強公司,同時在專業上能完美匹配的工作崗位;選擇加入小創業公司的博士還是少數。

更多畢業的博士,進入了以下七類工作單位上班:國企、外企、政府機關、科研院、高校教師、國內博士後、出國博士後。畢竟博士的薪資跟自身所學的專業嚴重掛鉤,一般無論選擇哪個工作,博士的平均年工資,大概在20萬~70萬之間,另外各省市人民政府也會對博士的落戶有更加寬鬆的政策,並且在人才補助上給予前期週轉租房的費用以及後續一次性購房的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