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书法到底如何?本来满腹经纶,到了笔下却变了样

范曾,自然也是当今画家中的能书者,并且在自己的眼里还是一流的书法家(不然,他不会出大部头的书法专集了)。比起当今画坛数不胜数的不会写毛笔字的画家来,他自然是高手中的高手了。但他的字到底如何?先看他的一段学书感悟:“戊寅年始悟书法用笔最忌妄生圭角,空作抖擞。”

范曾书法到底如何?本来满腹经纶,到了笔下却变了样

范曾

何谓“圭角”?何谓“抖擞”?通俗地说,就是用笔锋芒毕露,运笔频繁颤动。范老先生不愧是明白人,他很多年前便已觉察出自己字中的弊病。如今他的书法如何了?非常遗憾,我们检索了一下他的这些年的近作,除了用笔稍平滑一些外,依然是用笔锋芒毕露、笔触颤动过多(故而笔触中有许多纽结)。

中国书法是一门稍显“神秘”的艺术,它简洁至极点,但又丰富到极点,古往今来无数的先哲投入毕生精力来揣摩它的奥秘,朝思暮想,手摹心追,但仍有不少人无法得其要义。然而,即便世间最复杂的事也有它的基本规则。审察前代大家的杰作,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大约有下列一些基本要素:委婉而有内涵的用笔(所以讲究藏锋、回锋),自然、顺畅(而非抖抖擞擞)的运笔,舒展且疏密有致的结构与布局。

范曾书法到底如何?本来满腹经纶,到了笔下却变了样

范曾书法

对照这些要素,范曾先生书法的高下,我们便一望而知,因此,当我们读到他的这一段过分自信的高论时,不禁哑然失笑:“读唐人碑,又感法度森严,抑性舍灵,乃幻变古规,自造家法,自信不轻让褚虞(即褚遂良、虞世南)。世之书界笨伯,读此必大怒也。”

这的确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自造家法”已成为某些人的轻松事。

范曾书法到底如何?本来满腹经纶,到了笔下却变了样

范曾书法

范曾以画扬名社会,所以他的书法有些不足并不影响他的画坛地位。因为在当今,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书法功底稍差的画家,仍会创作出出色的绘画来。因为绘画与写字毕竟有所不同,画家们利用书法的某些元素,甚至是一些书法外的元素,便可弥补一些不足或创制出一些新的样式。

然而,范曾是个坚定的“笔墨”守持者,尽管在绘画以外的许多方面他能扬长避短,但在绘画上他却是一味地自信,结果书法中的所有的偏执、弊病悉数带入到他的绘画中,所以画作读起来,虽是有笔有墨,但总是味道差了些;有的甚至是徒有形式,却是味同嚼蜡——尽管他的题材中有着历史与文学元素。

范曾书法到底如何?本来满腹经纶,到了笔下却变了样

范曾画作

陈老莲和任伯年是范曾在人物画中效法得最多的两位前代大师。从表面上看,他的某些作品确也有任伯年的影子,但若你懂得用笔,走近他的画作稍一细瞧,便会叹息:那些尖锐裸露、方折杀伐的线条充斥着画面,全无任伯年的那种隽永、婉转的韵味,更无陈老莲的高古与静穆。

不可否认,范曾先生有一项大约也可与前代大师媲美,那便是人物的造型功夫,这既是他刻苦学习中国传统功夫的结果,也是现代学院美术教育成果的体现。

范曾书法到底如何?本来满腹经纶,到了笔下却变了样

范曾书法

阅读范曾先生的《自述》,有一段话很使我这位后学感动:“古典主义精神之复归,已渐为东西方远瞩深虑之士所共识。人类唯有从自身精神宝库中汲取养料,以作再生之图,舍此,别无途径。同时我们应坚信,衡量艺术亘古不变之原则是好和坏,而不仅仅是新和旧。古典主义的碎片,可能是吉光片羽,而现代流派的余唾,则恐真正是残踏颓瓦。”

古典精神是一种内在的智慧,它不着一笔,尽得风流。所以,中国绘画崇尚“内美”。正如范曾所云:“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这大美深藏不露,也许,她在人类智慧所可能达到范围内,偶尔一现她的绰约、她的美焕。”

范曾书法到底如何?本来满腹经纶,到了笔下却变了样

范曾书法

沉静、沉默,简洁、纯粹,这是中国的高贵古典文化精神,正因为如此,它才有了无限丰富的内涵,令人们百啭千回,回味无穷,从遥远的古代直至现今。

于理念,大画家范曾先生自然比我明白许多,但比理念更重要的是行为、是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