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大和”级战列舰想必是个军迷就非常熟悉,他是海军发展史上“大舰巨炮”的巅峰。特别是那个九四式460毫米口径主炮更是世界上投入使用的口径最大的主炮,是“粗暴”的典型代表。但很多朋友就觉得日本造了460毫米主炮就在技术上高其他列强一个脑袋,但日本造出来了不代表只有日本能造,比如下图是英国“暴怒”号大型轻型巡洋舰装备的18英寸主炮,这是英国1915年的杰作,比“大和”要早25年。对于460毫米这种超大口径主炮是各方面权衡问题,日本倾全国之力打造的“决战”级的超级战列舰本身就有点走了极端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火炮技术甚至整个海军的水平就是甩开美英德的。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说到大口径火炮,以日本“长门”级战列舰战列舰410毫米主炮为例,制作流程首先从原始材料开始:铸造原始钢锭(铁屑、钢屑、镍、铬等)→钢锭调质→钢锭锻造→钢锭退火→锻造炮管粗坯→粗坯退火。炮管粗坯是之后的精加工做前期准备,之后对粗坯进行车、镗工序加工外壁和内孔。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而这种大口径主炮由于装药量过于巨大,发射时膛压极高,所以单层炮管无法满足要求,一般都是多层炮管+缠绕钢丝。所以要用上述工艺同时制造整根的内层炮管和外层炮管,再用吊车将内层炮管整根垂直放入外层炮管,其中内层炮管要高密度缠绕长度30万米的钢丝增强炮管强度。最后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将内层炮管、外层炮管、炮口套管和炮位套管仅仅结合在一起。完成装配的炮管要再次进行内外管的精加工,最后对炮管内层进行膛线加工。这就是一门大型火炮的基本制作流程。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下图为美国华盛顿海军造船厂的兵工厂正在制造的406毫米炮管,炮管垂直那张照片是准备进行热处理。实际上炮管的制造过程中不管是热处理还是内外管装配都需要在垂直状态下进行,否则加热后的炮管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一旦变形炮管就成了废品。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其实能制造战列舰大口径火炮的国家就已经说明他的工业底子是非常雄厚的,包括当时的列强日本。而“大和”号装备的九四式460毫米火炮的制造也是在本国内完成的,但是日本在制造“大和”之前斥资1000万美元(1936年币值)由德国引进了15000吨级的水压机和3台70吨级酸性平炉用于优质钢材及炮管的制造。下图为德国克虏伯公司的“古斯塔夫”巨型列车炮,口径800毫米,另外考虑到日本九四式460毫米火炮的关键性设备是由德国引进,所以我们认为德国的火炮技术其实是优于日本的。所以对德国来说,460毫米舰炮的制造难度并不是说太大,不过德国没有那么大的战列舰,所以自然不需要制造460毫米口径舰炮。所以德国没有≠造不了,造不造看需求。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

而同样是作为工业强国的美国,除了上面我们看到的406毫米火炮生产线之外,美国在1920年代制造过MK1型18英寸457毫米48倍径火炮,长度达到23.24米,最大射程为45165米。1938年,随着各国海上军备发展的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当时航母还没有成为主力),美国开始研制新的457毫米舰炮,也就是之后的MKA型18英寸457毫米47倍径火炮,也就是下图左面呈现的那2门,而照片上右侧3跟较“细”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上使用的MK7型406毫米主炮,二者对比极为明显。但考虑到之后457毫米火炮的综合性能以及成品率、寿命问题,美国最终还是为“蒙大拿”选择了406毫米主炮,依靠12门的数量和高射速形成单位时间的投射重量优势,与日本的460毫米火炮对抗。而且1942年中途岛海战结束后,美国人发现航空母舰才是未来海战的主战武器,战列舰开始逐步被边缘化,所以大口径的457毫米火炮也不再提及。所以美国没有≠造不了。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MKA型18英寸457毫米47倍径火炮

所以其实结论很明显了,美英德这三个列强在当时也同时具备460/457毫米口径火炮的实力。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九四式460毫米毫米口径主炮


但为什么只有日本将这种级别的舰炮实际应用呢?其实这也与日本的实际情况有关,考虑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庞大势力以及日本对外膨胀的扩张战略,日本在1922年版的“帝国国防战略”中明确将美国作为自己的唯一海上作战目标,确保日本联合舰队在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交战中保持优势,如果可以也将美国大西洋增援舰队一同压制,达成以最少的代价歼灭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保证自己的扩张道路。但考虑到美日两国实力的巨大差距,日本提出“对美七成论”,即日本必须随时保持美国的7成实力才能有50%的胜算。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美国“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装备406毫米主炮8门

按照日本1933年制定的“九段渐减”战略,针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日对美作战大致分为“9段”,其中1-2段为本土舰队与太平洋舰队回合、3-6段为夏威夷至马里亚纳群岛、7-8段为马里亚纳群岛至加鲁林群岛、9段是与美国大决战。在整个最终决战中,日本又将整个战役分成3大部分,其中前期对美国舰队进行监视,必要时偷袭;中期为2艘超级战列舰和“翔鹤”级航空母舰在岸基航空兵配合下对美国舰队实施突袭;后期则以战列巡洋舰对美重型编队实施突袭,而后以驱逐舰和巡洋舰对美国舰队实施“雷击”,最终用潜艇和航母对美国残余实施打击。这样按照日本的计划,日本将以10艘战列舰和6艘航母对阵美国15艘战列舰和6艘航母。而中期所谓的“超级战列舰”其实就是之后的7万吨“大和”级战列舰,日本的计划火力上是2艘能对抗美国3艘“科罗拉多”,防御上可以抵御460毫米口径炮弹袭击。最终造就了“大和”级战列舰7万吨的吨位和460毫米舰炮的火力和防御优势,这也是决战中期中关键性的火力输出单位。

大和号460毫米巨炮独步天下?别逗了,设备还是从德国进口

“大和”级战列舰

当然有朋友说建造“大和”就是浪费,但这有点“上帝视角”。无论是1933年日本“九段渐减”战略还是之后1940年美国造舰计划的通过,当时航空母舰一直只是作为舰队的第二力量,仍然与战列舰混版“半航母特混舰队”。包括美国在1937-1941年造舰计划中也批准了多达10艘战列舰,而航母同期只批准了7艘。所以不能说“大和”的建造就是错误,毕竟在那个时代对日本来说大的战列舰就是“希望”。如果硬要说,那就是日本的实力不足以支撑这种级别的战列舰,无论是资源还是经济水平都无法与美国想媲美,如果放在美国那么这2艘战列舰可能不算什么,造了就造了,但日本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