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生活是美好的,無論是工作、婚姻,還是孩子的教育等方面,都想達到自己的完美目標。

這麼想當然沒問題,因為生活需要目標,人生需要夢想。

但是,我們又會因為生活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而悶悶不樂,甚至焦慮不安,以致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這麼看來,我們對生活的高要求,反倒成為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一個主要原因。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想法是有問題的,這提醒我們不要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一種執念,即生活一定是美好的,否則自己就不開心。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我們說,提醒自己不要把生活過成“一廂情願”的執念,是因為生活中的很多美好,更多時候是“合作”的結果。

比如,我們希望工作順心順意,這需要同事的配合,領導的信任等多方面因素,並不是我們自己努力就輕易獲得的;我們渴望婚姻幸福美滿,同樣需要配偶的一起參與和經營。如果你的配偶不配合,不願花時間去經營婚姻,那婚姻幸福的美好願望就很難達成。

再有,孩子的成績問題。家長們焦慮孩子成績差的時候,也要看看孩子是否適合學習,因為有的孩子就是在學習方面表現差,無論孩子多努力。

生活的美好,不是可以憑藉我們一己之力就能達到的,更多時候它是與他人合作後的結果呈現。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我們經常會不開心,主要原因就是生活不如意,而生活不如意的原因,有一方面就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執念。

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當不上領導、無法忍受婚姻不幸福,更沒辦法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而這些就是我們每天焦慮、煩躁的主要原因。

焦慮不安的情緒,不僅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到自己對自己的判斷。當工作上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時,我們會陷入自我懷疑,認為自己工作能力太差;婚姻生活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完美時,就會覺得自己是不稱職的伴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會認為那是自己的錯,沒有用心去輔導孩子作業,而這樣的長時間否定,就會讓我們對生活失去信心,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要知道,有時候我們的“應該”或“一定”的執念思維,就是我們情緒煩躁的罪魁禍首。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我們常說,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就告訴我們,生活不美好,是常態。

生活就是一個問題疊著一個問題,需要一個一個慢慢應對和解決,不要奢望生活一帆風順,更何況,正是生活中的問題才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以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

比如,工作中遇到瓶頸,找不到升職空間,這時也是我們找準問題,發展自己的機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反思自己,總結經驗,看看這到底是因為人際關係需要學習,還是業務技能需要提升,以及其他方面需要完善,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問題。再有,婚姻生活出現問題,也是我們瞭解彼此的過程。

生活中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面對問題,不去解決問題。只有找準問題所在,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說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並不是要我們放棄努力奮鬥的上進心,而是要我們理解,努力未必成功,堅持不一定帶來勝利。因為生活就是不那麼完美,我們自己也是不完美的人。

其一,工作,可以不那麼順利。

工作,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不如意常在。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會更喜歡具有挑戰的工作,因為每天簡單重複“如意”的工作,會讓我們思維停滯,成長停滯,那麼快樂生活更難求。

面對不如意的工作,我們當然不是自暴自棄,更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看到其中給我們帶來成長的契機,這樣我們就會放下工作“一定”如意的執念,進而積極找到問題癥結,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其二,婚姻,未必要經營得好。

婚姻經營,不是一個人的事,它需要夫妻兩個人一起經營。

如果我們的伴侶,不認為婚姻一定要經營好,而是“湊合”的態度,那麼我們的“必須”婚姻美滿就是執念,而這時我們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要麼接受伴侶的做法,放棄執念;要麼不接受,繼續說服伴侶,或選擇分手。

其實,婚姻並不一定要經營得好。

現實生活中的婚姻,更多是“差不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狀態,如果“一定”要到達自己的目標,會很累,甚至會得不償失。

當然,怎麼選擇也是個人的問題。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其三,孩子,允許學習成績不好。

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看重,不僅因為成績好和孩子未來密切相關,還因為孩子成績好,也是給父母“爭面子”。

但是,現實很殘酷,因為就是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大學,更是少數孩子才能考上985大學。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些孩子就是沒有可喜的學習成績,不單單是上大學這條路很擁擠,還因為他們本身就不是學習的料。

作為父母,這時就不能執念,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學習精英,而是要看清真相,接受現實。

渴望美好生活沒有錯,但不能把生活過成執念

我們重視生活美好,在乎工作和家庭,更在意孩子的教育,這說明,我們願意為美好生活付出,更是對生活充滿信心,但是,我們要清楚,生活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它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執念。

要知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並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是我們能夠接受生活就是不完美的。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