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調處化解糾紛無數

“海龍”調處化解糾紛無數

“海龍”調處化解糾紛無數

荔灣區海龍街道面積9.49平方公里,是廣州最大的街道之一,也是廣州有名的城鄉接合部——一邊是鬧市,一邊挨著佛山郊區。這裡既有村民和居民,又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社情複雜,矛盾糾紛較多。荔灣區司法局海龍司法所為了更好地服務街道,堅持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主線,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創新發展,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為經濟社會發展築牢第一道防線。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01 廣州首個社情觀察調解室

在海龍司法所裡,有一間10餘平方米的辦公室,門前掛著“老何社情觀察調解工作室”的牌子。據瞭解,該工作室成立於2014年8月,是廣州首個社情觀察調解工作室,也是廣州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召開調解會議。海龍司法所供圖

門牌上的“老何”是指海龍司法所所長、社情觀察調解工作室主任何成義。在轄區,群眾都親切地稱何成義為“老何”。雖然掛名“老何”,但工作室實際擁有36名觀察調解員。

為推動觀察調解機制常態化,老何將街道劃分為3個調解片區,每片區設立小組長、聯絡員。除整合海龍街社區調解員外,還選聘了36名海龍地區不同村舍、廠礦、企業中威望高、黨性強、熱心公益事業、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群眾作為社情民意觀察員暨調解員。

這些調解員由自願報名和聯社推薦產生。其中,33人來自轄內33個自然村,另外3人來自企業。他們當中有民兵、婦女主任,也有企業主管、出租屋管理人員等,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

調解員來自村居社區,也服務於村居社區,他們會定期研究分析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及時反映社情民意,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併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法律諮詢等服務,突出人民調解植根基層、貼近民生、服務群眾、靈活便捷的特點。

據統計,成立以來,老何社情觀察調解工作室成功化解各類糾紛618宗,調解成功率98.6%,為群眾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699.88萬元。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何成義在伏案工作。

因工作突出,老何2017年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範調解員,並在2018年“12·4”全國憲法日憲法宣傳週廣東省主題活動上進行宣講。

在此基礎上,為將老何社情觀察調解工作室打造成荔灣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展示點,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廣州實踐,荔灣區探索與社會力量合作的新模式,全力將其建設成集社情觀察、矛盾化解、法律服務、心理疏導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工作室。

02 基層工作的十六個春秋

2003年,在海軍某部擔任副政委的老何轉業到了荔灣區司法局工作。黨旗又伴隨他走過了基層調解工作的十六個春秋。

為了服務好群眾,老何時常行走在田間,穿梭在社區,傾聽民意,瞭解民情,為民調解。在眾多案件中,一件難度不是最大、金額也不大的案子讓老何記憶猶新。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瞭解轄區工廠經營情況。

那是十幾年前的一個春節前,老何正在司法所整理材料,突然來了7名50歲左右的婦女,喊著要找老何。

她們訴苦說:“我們給劉老闆打了一個多月的工,劉老闆一直拖著不給我們工錢,躲著不見我們,打電話也不接。聽人說要走法律途經,我們都是農村婦女,不知道怎麼走。又聽人說海龍街有個調解室,能解決許多問題,我們就來了,希望你能幫幫我們。”

老何勸她們坐下來慢慢說,一邊瞭解有無合同等詳細情況,一邊擬寫了7份起訴書。

處理完後夜已深,老何回到家後依然惦記著這幾名外來工。他知道,一場官司打下來至少要幾個月,但眼看就要過年了,可不能讓勞動者過不好這個年啊!於是,老何決定去找劉老闆進行調解。

第二天清晨,老何騎著摩托車,冒著凜烈的寒風,幾經周折,終於在佛山南海某地找到了那名劉老闆。

通過老何幾個小時法律法規的宣講,加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劉老闆最終答應將全額支付7名女工的工資。

當7人拿到自己血汗錢的時候,一起哭著用佈滿老繭的雙手拉著老何說:“好人啊!好人啊!”

老何告訴記者,就是這簡單質樸的一句話,給了他無比的勇氣,讓他在面對群眾時,為了法律的公平正義,能夠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03 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建設

今年10月27日,荔灣區公安分局拘留所打電話給老何,希望他幫忙調解一宗拘留在押人員的賠償糾紛。

原來,譚某與扶某都在荔灣廣場負一樓E區經營生意,兩人的檔口相鄰。10月22日,因打掃衛生時產生矛盾,雙方爭吵進而鬥毆,結果均有受傷並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因為受傷醫療賠償糾纏不清,雙方在拘留所不肯認錯服管,於是警方找到老何求助。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駕車趕往糾紛現場開展調解工作駕車趕往糾紛現場開展調解工作。

通過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由譚某承擔醫療費、後期治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費用共2萬元,以價值2萬元的貨物(粉晶)作為替代現金,並約定交付時間和地點。

同月30日,雙方從拘留所拘留期滿出來後,因不能履行調解協議,於是一起來到司法所再次進行調解。

調解員對此糾紛作了深入分析、做出調處方案,並耐心做通兩人的思想工作。經過幾個小時的勸解,雙方終於達成協議,並當場交付賠償金。

老何告訴記者,海龍司法所非常重視強化部門聯動機制建設,在工作中有四個堅持,分別是:堅持“訪調”結合,依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平臺,主動與街綜治信訪相關部門對接,聯合開展糾紛排查調解工作;堅持“警調”聯動,指導派出所、拘留所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將人民調解與治安調解銜接;堅持“訴調”對接,充分利用荔灣區法院地處海龍轄區的資源優勢,依託荔灣區司法局駐法院人民調解室,將婚姻家庭、青少年權益保護、法律關係複雜等類型的民間糾紛適時和法院調解室進行共商共議;堅持“邊界”對接,依託荔灣區政法委和南海區政法委簽訂的化解邊界糾紛協議,在發生跨區域矛盾糾紛時,主動協助當事人聯繫周邊區域相關部門和單位,協調處理跨區域矛盾糾紛,實現荔灣區與南海區的糾紛處置無縫對接。

“海龙”调处化解纠纷无数

記者 尹利勇 通訊員 許珮瑤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 本報記者 韋昌鴻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