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向康熙介紹自己兒子的時候,為何不提老二?多年後康熙才明白

在古代,皇帝對於有功勞的臣子都會用封妻廕子來嘉獎他,也就是說,功臣的兒子可以一代代傳下去繼承自己的爵位,還有皇帝之前給的榮耀,而且整個家族的人都能跟著沾到光,就在康熙年間,康熙就曾給施琅這樣的封賞,畢竟是施琅把臺灣重新拿回到祖國的懷抱,這功勞是無人可比的,康熙都曾給他最高的評價:如施琅者,立如此奇勳,必令永秉節鉞,榮華以終其身!

施琅向康熙介紹自己兒子的時候,為何不提老二?多年後康熙才明白

所以,施琅貴為靖海侯,在去見康熙的時候有機會自然要推薦一下自己的兒子,他在皇帝面前倒是一點兒也不謙虛,把自己兒子的優點都給介紹完了,有善文的有善武的,每一個都介紹的很是精確,不止是康熙聽他介紹,旁邊也有人在記他說的話,但是他們都知道施琅是有八個兒子的,可是剛才卻只講了七個,對二兒子他一個字都沒提,似乎當這個兒子不存在,康熙自然也知道,但沒有空去管這些事兒,旁邊的人自然更不敢多問,就在這次推薦完之後,康熙都讓給了施琅的兒子好的待遇。

施琅向康熙介紹自己兒子的時候,為何不提老二?多年後康熙才明白

就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時候,有個叫施世綸的,在泰州當知府按理來說是不可能被康熙所知道的,但是他做了一件事情讓康熙不得不去重視,他這次鬧得有點大,把欽差的隨從給懲罰了,要知道當時康熙派了這些欽差過來監督河堤的修理程度,雖然說隨從不怎麼樣,但是那也是康熙點名讓去的,這不就是不給皇帝面子嗎?

施琅向康熙介紹自己兒子的時候,為何不提老二?多年後康熙才明白

這讓康熙更是驚訝了,當皇帝那麼多年還沒有人敢不給他面子,但就在調查真相後,他對這個叫施世綸的改變了看法,因為施世綸這麼做是有原因的,這些隨從就因為得到皇帝的允許來到這邊,一路上苛刻百姓,甚至還強搶民女,其他地方的知府都不敢動,因為怕得罪聖上,只有施世綸站出來了,主持了公道,康熙也是一代明君,他自然瞭解,不會因為所謂的面子就把是非顛倒。

施琅向康熙介紹自己兒子的時候,為何不提老二?多年後康熙才明白

所以他對這個年輕人很欣賞,一開始他根本沒把施世綸和施琅放到一起想,一直到康熙三十五年,施琅去世,當時施世綸向皇帝請求丁憂,康熙這才反應過來,在仔細想一下當年施琅的推薦發,發現這就是他沒提到過的二兒子,就在康熙剛想明白的時候,範承勳提交上來奏摺,作為施世綸的上級,他上奏康熙,說施世綸很受百姓愛戴,所以都希望他在當地守孝,不想讓他離開,可是他一定要回鄉,讓百姓很是難過,所以就大家每人捐一文錢,為施世綸修了個亭子。

施琅向康熙介紹自己兒子的時候,為何不提老二?多年後康熙才明白

這讓康熙更加重視這個人,而且還把他任命為蘇州知府,被施世綸拒絕了,在三年後,他才結束上任,後來在湖南當布政使,布政使就是管賦稅財政的,賦稅收得多他的政績就越高,可是他不這麼做,去了當地就把徭費給廢除了,甚至還減免了其他稅收,讓當地百姓更加喜極而泣,都要立碑來紀念他。

施琅向康熙介紹自己兒子的時候,為何不提老二?多年後康熙才明白

他這一生都在關心百姓,做對百姓有利的事情,然後懲治那些貪官汙吏,但最後也是勞累過度去世了,康熙後來才反映過來為何當年施琅從來不提自己這個兒子,是因為太優秀了,讓施琅根本不必為他求得一官半職,他完全能靠自己的本事去步步高昇,的確施世綸也讓康熙很重視,在百姓心裡更是個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