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号称中国的“早餐之都”,早餐吃一个月不重样,不是广州

对于早起的上班族来说,早餐是一天上午能量的来源,而对于蹦迪到深夜的年轻人来说,早餐是一天中多余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吃早餐对身体好,甚至还有“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的说法。但仍有大把人习惯不吃早餐。除了有时是因为时间来不及,吃了早餐上班或上学就要迟到了,早餐做得不好吃也是一个原因。

这个城市号称中国的“早餐之都”,早餐吃一个月不重样,不是广州

要说我国早餐最好吃的地方,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广州,广东当地不说“吃早餐”,而是喝早茶或饮早茶,用吃显示不出氛围。一壶清茶搭配数百种茶点,不单单是吃或喝,还包含了社交功能,形成独特的早餐文化。但要说中国的“早餐之都”,绝不是广州。君不见每天早晨从体育西路地铁站涌出急于到公司打卡的上班族,一顿早茶对于他们来说太过奢侈。

位于湖北省的武汉市,是当之无愧的早餐之都。或许会让广东人觉得不服,但这么称呼是有理由的。香港著名的美食家蔡澜先生,同时也是周星驰电影《食神》的人物原型,已经把武汉的美食都尝遍了。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处于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这个城市号称中国的“早餐之都”,早餐吃一个月不重样,不是广州

武汉是九省通衢,长江由此一线贯通,两江在此交汇,三镇簇拥,四海呼应,武汉的交通之便利由此可以一斑。自明清时期起,四海商贾汇集于此,带来的除了钱货间的贸易繁荣,还有各地的文化和习俗,形成码头文化。因码头文化造就的丰盛,体现在饮食上就是口味兼容并蓄,甜咸皆可。

这个城市号称中国的“早餐之都”,早餐吃一个月不重样,不是广州

武汉人习惯把吃早餐称为“过早”。“过早”一词源于清道光年间,出自叶调元印刻的《汉口竹枝词》,距今已有160多年。而“过早”在武汉作为一种文化,被武汉人传承至今。

早起走上武汉的街头,你会发现走几步就有一家早餐店,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店里都是人头攒动。哪怕是瓢泼大雨的天气,也有人起个大早打着伞出门买早餐。而武汉人端一碗热干面边走边吃,可以说已经构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线。神奇的是,不管走多快,碗里的汤汁不会洒出来,在路上10分钟左右就把早餐解决了,可谓十分高效。“边走边七,是武汉伢滴骄傲。”武汉人绝对是拿命在过早。

这个城市号称中国的“早餐之都”,早餐吃一个月不重样,不是广州

“过早一个月不重样”也绝不是夸张的说法。在武汉,早餐的选择太多了,你能看到:

热干面,武汉的美食名片

没吃过一碗好吃的热干面,不算到过武汉。但要注意的是吃热干面要避开户部巷,类似于西安回民街、南京夫子庙等等,每个城市都有一条游客云集,本地人从来不去的小吃街。武汉大街小巷都有热干面店,挑一家人多的试试准没错。

豆皮,武汉人的灵魂早餐

武汉的豆皮跟我们平时吃的不太一样。一般豆皮店门口会支起一个黑色的大铁锅,老板先在锅里铺一层面皮,打入鸡蛋,再撒上豆干、肉丁、榨菜,最后放一层厚厚的糯米,煎得两面金黄就出锅了。刚出锅的豆皮热气腾腾,但心急吃不了热豆皮,吃的时候要小心被烫到。

这个城市号称中国的“早餐之都”,早餐吃一个月不重样,不是广州

葱油饼,同样是饼你却如此优秀

葱油饼作为早餐并不是武汉独有的,但武汉的葱油饼非常优秀。先煎后烤的制作方式,使饼还没入口就溢出葱油香。饼的薄厚适中,一口下去就很有满足感。喜欢吃肉可以选鲜肉葱油饼,肉糜打底安抚味蕾。

汤包,一口一个吃掉忧愁

汤包同样不是武汉独有,却是武汉人偏爱的早餐之一,因此有不少专做汤包的名小吃店。吃汤包时要“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一口热汤下肚,再配合面皮薄,肉质鲜嫩的包子,感觉生活的忧愁也随汤包下肚了。

蛋酒,过早饮料

打一个土鸡蛋在碗里,从铜水壶里倒出开水冲成蛋花,然后倒入正宗孝感米酒,撒上一勺白糖,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蛋酒就做好了。吃完热干面或油条后,一碗蛋酒能很好地解腻。而且在冬天,据说蛋酒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这个城市号称中国的“早餐之都”,早餐吃一个月不重样,不是广州

此外,还有面窝油条、重油烧麦、糊汤粉、糯米鸡、苕窝、油饼包烧麦、汽水包子、牛杂粉、腰子粉、稣饺……每一样都是武汉人的心头好。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早餐店,店主往往半夜就起来忙活了,各不相同的口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藏了小心思。

那些走出武汉的娃儿,奋斗在北上广甚至在国外,暗想总有一天要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却在某个孤寂的深夜醒来,看到街上摆着塑料凳,手里端着纸碗,只想好好过个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