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太難?3招搞定孩子說話晚,解救“焦慮父母”

文|穎媽談育兒

孩子到了一歲多,很多家長就會關注孩子的說話問題。孩子說話早家長會很欣慰,帶娃去串門跟人聊天也會很有面子,但如果寶寶開口說話晚,或者遲遲不願意開口,家長一般都會非常焦急。

我一個朋友就跟我抱怨:“我家兒子都一歲半了,還只會說簡單的兩個字:抱抱,不要、bye bye,姐姐,還多是以疊詞為主。”我說:“挺好的,沒什麼問題的。”他話鋒一轉說:“可是我哥的兒子一歲半就會背‘白日依山盡了’,兩個孩子差距太大了吧?”

實際上,大家之所以會焦慮,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是因為自己孩子說的少,而是因為不同的孩子語言學習初期的表現有很大差異。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時常蹦出一些“金句”,你家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這確實挺讓人著急的。

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太難?3招搞定孩子說話晚,解救“焦慮父母”

01.

其實,對孩子語言發展水平進行了解,跟孩子的互動方式都是幫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道路上,家長要注意這樣一些語言發展的誤區。

認清孩子語言發展的誤區

誤區一:孩子會叫“mama”不代表懂意思

8個月之前的寶寶都是無意識的叫,對什麼都喜歡喊mamama,bababa,起來像是在叫爸爸媽媽,實際上這是他探索發音規律,他還不懂這些詞的含義。

孩子真正有意識的說話要到8個月到1歲左右。此時的孩子,如果有人問:媽媽在哪裡呀,他會立刻轉向你。此時他就已經能夠把詞語和意義連在一起了。

孩子可以理解語言,不一定他要使用語言。實際上孩子理解能力的發展遠遠超過表達能力發展。

誤區二:能理解語言不一定會使用語言

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力在他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發展了,而且他學習和理解新詞語、語法的速度很快。但是他學說話的能力發展速度比較慢。

一般來講,孩子一歲的時候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一個句子,比如“餓”,“吃”,慢慢到兩個字:“寶寶餓”,到兩歲的時候就可以說出4-5個字的完整的句子了。

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太難?3招搞定孩子說話晚,解救“焦慮父母”

但不同孩子表現不一樣。孩子具體什麼時候開始說,沒有一個統一的時間。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學習語言不是慢慢的一字一句的進行學習,而是會有爆發現象。

孩子總是在某一時期突然就能夠準確的說很多單詞,比如三個月之前什麼也不會說的孩子,三個月之後就能夠很順利的表述各種名詞前後綴和動詞,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孩子滿兩歲的時候。

如果孩子能聽懂大人的話,其他身體發育一切正常,只是不願意說,家長不需要太擔心。如果你家孩子到兩歲還聽不懂一些基本詞語的意思,比如吃飯、喝水,或者聽不懂你給的指令,比如揮手告別,這時就需要諮詢專業人士了,排除他是不是聽力有問題或者語言發展滯後。

誤區三:一直對寶寶說“寶寶語”

如果你以為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一直給寶寶講一些語法簡單、過於口語化的“寶寶語”,比如:寶寶吃飯飯、寶寶疼疼,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展。

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嘗試理解更復雜的句子,比如:“寶寶你的手是不是被碗燙到啦?來,媽媽給你吹一吹。”如果你發現孩子伸出手正確回應了你,說明他其實已經具備了理解複雜語法和詞彙的能力了。

有研究發現,給孩子說一些正好符合甚至比孩子當前的理解水平稍微高一點的詞彙和語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利的。

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太難?3招搞定孩子說話晚,解救“焦慮父母”

02.

雖然說寶寶的語言發展是有規律的,會有一個爆發期,但如果你想給孩子好的語言刺激,幫助寶寶順利度過語言發展初期,那就需要採取一些正確的教導方法。

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正確方法

①抓住孩子的關注點

抓住時機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教他說話,效果最好。

比如孩子正在穿鞋子,可以順勢問他一句,“寶寶,你在穿鞋嗎?”。寶寶在觀察一朵花的時候,你可以問:“寶寶,你在看花?”

兒童心理學認為,當你跟孩子共同關注同一事物,也就是與孩子產生聯合注意時,他會更專注。

共同關注一個事物時要注意一點,不要試著去控制整個話題的走向。比如寶寶拿著一個香蕉,媽媽問:“寶寶,你是不是想吃香蕉”。寶寶沒理會,媽媽繼續問:“跟媽媽說說,你想吃香蕉。來說‘香蕉’”。寶寶繼續無視,媽媽窮追不捨:“來,認認香蕉的顏色,這是什麼顏色呀?”

而這個時候,寶寶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吃香蕉上,他可能在盯著香蕉的形狀入神呢。如果不懂得抓住孩子的關注點,最後往往是尬聊。

比較好的方式是找準孩子的興趣點,配合語言描述目前的行為。不要給孩子下命令,這樣可能會影響他的注意力。你可以說:“寶寶,你在玩這個香蕉啊,香蕉的形狀是月牙形,黃色的香蕉很好吃。”

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太難?3招搞定孩子說話晚,解救“焦慮父母”

②結合實物、圖像教說話

對孩子來說,把詞語和實物對應起來學習效果更好。因為孩子天生就能把圖像和聲音配在一起,能很快的在語言和實物之間建立牢固的聯繫。

2017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大型研究。他們給700多名兩歲以下的孩子戴上了裝有特殊攝像頭的帽子,記錄他們日常活動,平均每天監控4.4小時。通過分析記錄下來的視頻,研究人員發現,兩歲以下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跟映入他們視野中最頻繁的事物有關。這就是“視線中央”理論。

研究者認為,由於兩歲前孩子有特殊的視覺規律,想要他們成功辨認出物體,這些物體最好是放在孩子視線中最顯眼的位置。

比如,你想要教孩子“手指”這個詞,最好的方法是把一隻手舉到孩子視野的中央,晃一晃,引起他的注意。然後一邊給他觀察一邊告訴他:”這是手指”,同時給他仔細描述特徵。

③利用非語言線索

有研究發現,可以根據父母跟孩子聊天的質量,預測出孩子上幼兒園之後的詞彙量。

科學家對八九個月的孩子做了一個實驗,研究者首先指著“羊”的照片,用溫柔的聲音告訴孩子,“這是小羊”。再指著狼的照片,用兇狠的聲音告訴孩子,“這是狼”。然後他們改變語調,用兇狠的聲音問孩子:哪個是羊,羊在哪裡?”孩子聽到了之後毫不猶豫的指向狼的圖片,這就說明孩子雖然不理解“羊”和“狼”的具體含義,但是會根據語氣和情景做出判斷。

聊天質量的關鍵是給孩子提供非語言線索,也就是聊天的時候不僅要說出答案,還要提供孩子可以意會的線索信息,比如一些特定的動作、手勢,語音,語調等,來幫助孩子加深記憶。

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太難?3招搞定孩子說話晚,解救“焦慮父母”

03.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款訓練孩子語言發育的小遊戲。這個小遊戲在穎寶兩歲之前,我經常跟她一起玩。

準備幾件孩子喜歡的玩具放在一起,比如各色交通工具的模型。告訴孩子,我現在是超市的售貨員。接著你可以問寶寶:“寶寶你想買什麼呢?”。

如果孩子會說,要耐心地等待,鼓勵他說出來,才能得到該玩具;如果孩子現在還不太會說,需要指出想買的東西,讓寶寶觀察你說話的口型,多次遊戲後鼓勵寶寶自己嘗試。

如果孩子說出了“車”,你需要肯定孩子的回答,順帶擴展一下句子,“寶寶說的真好。你想買一輛小汽車是嗎?給你!”

也可以跟孩子多聊聊,“我這裡有兩輛車,你想買粉色的,還是黃色的?”

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太難?3招搞定孩子說話晚,解救“焦慮父母”

“做選擇題”是一種很巧妙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的方法,家長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加運用。通過小遊戲的方式能夠在無形中讓寶寶克服膽小,引導孩子快速直接地表達需求,拓展孩子的理解力,增加詞彙量。

-END-

我是穎媽,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多平臺原創作者。 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更多好文期待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