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鄂州之風雲際會“三江口”

風雲際會“三江口”


水墨鄂州之風雲際會“三江口”



三江港新區,位於三江口,是武漢港核心港區,核心區總規控面積87平方公里,起步區詳規控面積46平方公里。新區依江伴湖,北靠長江,與黃岡隔江相望;東接樊口鄂州經濟開發區及鄂州主城區,西連湖北葛店開發區。處於長江經濟帶和武漢城市圈兩大戰略中心。

三江碼頭、黃柏山鄂鋼碼頭正在投入使用,黃岡鐵路公路大橋穿區而過,粑鋪鐵路貨站正在興建。有投資過億元的光大造船廠、省交投倉儲瀝青生產基地,這裡投資環境優良,蓄勢待發,二十幾個億元以上的項目,正在興建或準備興建。

但是,人們意想不到的是,就是三江港新區這個地方,歷史上曾經是一片水灣,今天的三江口有著驚天動地的歷史,人文積澱豐厚,文化淵源流長,為了建設人文新區,促進新區招商引資和經濟建設的發展,這裡我對三江口的歷史文化作以探說。

明代人羅貫中看中了這裡的地形地貌,以三江口為依託。在著名的《三國演義》中,就寫了“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又“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郎縱火”兩段三國故事,精彩紛呈,膾炙人口,鄂州“三江口”的名字廣為人傳,做了絕妙的歷史廣告。

歷史上曾經有兩位皇帝到過這裡,一位 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粱元帝蕭繹,他乘船從建業赴荊州,途經三江口,看到這裡風光秀麗,最色誘人,梁元帝有感而發,吟詠了一首《赴荊州泊三江口》詩:

涉江望行旅,金鉦向採遊。水際含天色,虹光入浪浮。

柳條恆拂岸,花氣盡蕉舟。榜歌殊未息,於此泛安流。從林多故社,單成有危樓。迭鼓隨朱鷺,長簫應紫鼎。蓮舟夾羽整,畫舸覆緹油。

上述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三江口這裡,虹光、柳岸、花樹、叢林、故社,還有傳遞軍報的望樓及烽火臺,值得鑑賞的是,詩中有迭鼓、 長簫、蓮舟、畫舸的描述。可見三江口當時是派生氣蓬勃的景象, 也是有人居住和活動的江津。

南朝粱元帝(508 554年),他的詩文記載了“三江口”的名字。還有一位皇帝,就是梁元帝的父親,簡文帝蕭綱也到過三江口,並登琴臺,寫了- -首《登琴臺》詩,三江口這個地方不簡單,有兩個皇帝在這裡留下了足音。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遊三江口,他為武昌縣令韓仲卿(即大文學家韓愈的父親)、寫了一篇《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並序》的碑文,碑文中有打擊地方豪強“惠如春風,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傾目。有爨玉者,三江之巨橫。”的“三江口”之豪強的記載:又“白額且去,清琴高張”之“ 琴臺高而張揚”的描述。可見,梁簡文帝蕭綱《登琴臺》詩中的三江口“琴臺”,在一百多年後依然存在。

南宋詩人陸游曾泊舟三江口,並寫有《泊三江口》詩,又宋人周瑞朝曾旅住三江口,又到樊口旅遊,並寫下了“曉夢驚辭赤壁鶴,夜棲看打武昌魚”的(朝三江口》詩。武昌縣令薛季宜,曾幾次視察遊覽這裡,並留詩多首。

這裡還記載了一個鮮人為知的神話故事,源於鄂州大作家彭有元

由於這裡處於長江水岸,屬濱江丘崗地江岸,岩石裸露,三江合流,拍岸滔天,三江口岸巋然屹立,這裡歷史上:曾為軍事重鎮,據《壽昌乘》記我,南宋時期,為了抗擊金兵,朝廷曾在三江口設“雄淮義上右軍寨”;明初曾設巡檢司,明萬曆問設三江營,清代撤消。

往事越千年,還看今朝。毛澤東主席視察臨江紀念館,就在黃柏山蘆洲灣這裡,這裡有古遺蹟,嚴灣黃鶴林“伍子胥蘆洲渡”,今蘆洲灣源於此,還有馬橋古驛道、吳王梅城、臨江唐營口、黃金橋等。這些景點都在馬橋湖周邊,一個以 “馬橋湖” 為中心的“馬橋湖風景區” 呼之欲出。

今天,三江港新區辦公樓掛牌的地方叫蘆洲灣,歷史上的古老地名蘆洲一直傳承至今。 建人文新區,一個百億元港區物流產業園區,正在三江蘆洲大地上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