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儿时玩伴,曾在朝中力压鄂尔泰张廷玉,最后却被赐自尽

乾隆皇帝在位共计六十年(实际掌政六十四年),这段时间同样是清朝发展的最高峰。纵观整个乾隆朝,最受皇帝信赖的莫过于钮祜禄·和珅,然而早在和珅之前,同样有一位颇受乾隆重用的人物。此人是乾隆幼时的陪读玩伴,曾协助乾隆制衡权臣,却最终被赐自尽,他就是和珅的同族——钮祜禄·讷亲。

他是乾隆儿时玩伴,曾在朝中力压鄂尔泰张廷玉,最后却被赐自尽

讷亲之所以能够在乾隆朝前期能够位极人臣,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铸就了。首先,讷亲出身的钮祜禄氏世家,世代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身份高贵。其曾祖父额亦都是清朝开国五大功臣之一,镶黄旗人(高于和珅的正红旗);祖父遏必隆同样位高权重,是康熙朝的辅政大臣;父亲尹德授领侍卫内大臣,至于姑姑更是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如此家世,促使其先天具备常人难以匹敌的仕途起点。

虽然从辈分上来说,讷亲要高于弘历,但是由于二人年龄相仿,当乾隆还是皇孙弘历之时他们就是儿时玩伴。后来讷亲更随弘历一同入学,成为乾隆的伴读。由于时常陪伴身侧,成年之后的乾隆需要办差之时,对讷亲颇为重用,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交情基础,并一直延续到了乾隆登基为帝。

他是乾隆儿时玩伴,曾在朝中力压鄂尔泰张廷玉,最后却被赐自尽

其实,早在雍正时期讷亲就已经被授为散秩大臣,后又为銮仪使,最后进入军机处。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同样十分欣赏讷亲,这说明他本身具备十足的才干而深受皇帝的重视。“讷人亦敏捷,料事每与上合”,讷亲的思绪灵敏,对事务的分析十分到位,这是他能够进入雍正权力中枢的重要原因。要知道,讷亲进军机处时,年纪不过20岁而已。

乾隆上位之后,他所面临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朝臣党争。雍正朝时期,曾先后重用提拔了四位重臣,他们分别是年羹尧、李卫、鄂尔泰和张廷玉,其中后两位更是领遗命为辅政大臣的重要人物。或许是乾隆对父亲的朝臣心有忌惮,除了早死的年羹尧外,乾隆对其余三位没少使小鞋。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在当时的朝臣之中,业已形成了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首的满汉两大派系。党争的存在不仅搅乱清朝的正常运行,甚至有威胁皇权的趋势,这就使得乾隆不遗余力的提拔讷亲,想要通过他来制衡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位辅政大臣的势力。

他是乾隆儿时玩伴,曾在朝中力压鄂尔泰张廷玉,最后却被赐自尽

正因为讷亲高贵的出身、卓越的才干和对乾隆维护朝局稳定的重要性,使得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到了乾隆六年,讷亲实际已经手握宰相之实权,势力远超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位老臣了。然而随着党争的平息、乾隆皇权积威日重和新生代颇有才干之人在朝中涌现,讷亲的不可替性出现了动摇。

乾隆十一年,西南地区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率部攻打康定等地。朝廷派遣张广泗前去镇压,却因蜀地山势险要而屡攻不下,这导致急于求成的乾隆又派讷亲为督师,与张广泗协同作战。临行之前,乾隆对他给予厚望,期待他能够为朝廷带来捷报。然而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讷亲,性格傲慢、固执刻板,既轻视了莎罗奔的力量,又未将张广泗的劝告放在心上。抵达金川后,讷亲强令清军在三日之内攻破敌营,导致清军在地形等因素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硬拼,损失惨重。

他是乾隆儿时玩伴,曾在朝中力压鄂尔泰张廷玉,最后却被赐自尽

战事受挫之后,讷亲意识到评判艰难后,不仅不如实上报朝廷,反而整日坐于营帐之中,遥控指挥战事。并且讷亲的指挥只是一味下令强攻,可见其军事方面匮乏如斯,于是金川之战陷入焦灼。了解详情的乾隆对此大失所望,随即命令讷亲返回京城,并革去其督师之职。然而或许是恃才傲物惯了,归途中的讷亲竟然抱怨起了乾隆,这让乾隆听后大怒。要知道讷亲长期处理朝政,战事经验欠缺,乾隆派遣此人处理金川战事本就有很大责任。但是这被讷亲揭开,显然是触碰了皇帝的忌讳。于是乾隆将讷亲祖父遏必隆的遗刀授予侍卫鄂实,由鄂实送讷亲到了班拦山的时候,命其自尽。

就这样,曾经在乾隆朝前期位极人臣的讷亲,中断了自己曾辉煌耀眼的仕途,沦为了一缕刀下亡魂。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莫过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